不求表現 如和風緩緩♫

德仰師父從不求表現什麼,
就是當成本分事,盡心盡力,默默去做……

德仰師父從不求表現什麼,就是當成本分事,盡心盡力,默默去做……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護理學系歐陽安琪老師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早年,走進靜思精舍人文走廊旁的舊衣坊間,總看到德仰師父不是忙著裁剪布料,就是埋首在縫紉機前縫衣物;近幾年,年事已高又有病痛的他,常坐在寮房外的一個空間,手拿鐵鉗,專注剝著精舍種植的印加果。

「我現在只能做這個工作了。」多年前中風,近年又洗腎,八十幾歲的仰師父,把握可以做事的當下。黑褐色的印加果皮堅硬,剝起來很吃力,他當成是手部復健,也是在修禪定。

坐在一旁一起剝印加果、近九十歲的德昭師父,打趣道:「不做工作,會不好意思吃飯呢!」這句話,其實也是仰師父的心聲。兩位長者認真工作的身影,就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靜思家風。

圖1:德仰師父十幾歲即以女紅好手藝受僱做裁縫,出家後也專責縫紉綴補。(左圖攝影/黃錦益)

圖2:德佩師父感恩仰師父手把手教導,得以承擔衣坊間。(右圖攝影/黃筱哲)

第一代師兄弟情誼

十五歲學裁縫做女裝的德仰師父,三十一歲在精舍出家,就在衣坊間縫製出家眾的僧服。

十幾歲就跟父母提到出家的意願,父母要他年紀稍長再說。一九六九年,靜思精舍落成,他為前來打佛七的志工製作海青。「後來,上人問我幾歲了,怎麼還不把握因緣?」仰師父拿著父親給他的十元車資來到精舍,就這樣住下了。

早年,精舍師父做過二十一種手工來維持生活,例如織毛衣、糊水泥袋、嬰兒鞋、織棉手套、做外銷成衣、蠟燭、種菊花……仰師父回憶:「早期跟美美布店拿剪裁好的衣服,回來做車縫代工。那時人少工作多,上人、大師兄、二師兄、三師兄都很疼我,我若去菜園,融師父就趕我回來,因為別的師父不會做衣服。」他謙虛地說:「大家讓給我做(衣服),我做最輕鬆的。」

「有一年,我的菜園除了種一點菜,三畦都種黃菊花。」仰師父說:「慈師父要我把花苞摘掉一些,讓菊花可以開比較大朵。我不摘,我喜歡花開得多,比較好看。等有花苞就每三棵移植到花盆裏,再送去賣。」

那時常住十天輪一次煮飯,但仰師父在俗家時專心做裁縫,沒有煮過飯,所以不善於廚房工作,動作慢,有時來不及給大家用餐。但仰師父很認分,不想麻煩別人,晚上藥石後,他就將廚房門鎖起來,自己在裏面刷洗得乾乾淨淨。

「上人知道了,就問融師父怎麼不幫忙?後來輪到我煮飯,昭師父和融師父都會來幫忙;有時融師父還叫我回去做衣服就好,要代替我去廚房。」仰師父很感念第一代師兄弟的患難情誼。

有一年,仰師父拿到了一塊布,想為上人做一件衣服,上人問:「要做,每個人都有嗎?」那時有五位出家眾,當然布是不夠的;仰師父只好做背心,但還是不夠每人一件。

而精舍的僧服長衫下擺的中國結鈕扣,都是出自仰師父的純手工。請教他縫製上人的僧服和其他師父的有何不同?仰師父就說:「都一樣。要做的就是要做,哪有分什麼?」

耐得刻苦克難克儉

仰師父自從眼力不佳後,就將衣坊間工作交由同為裁縫師出身的德佩師父承擔;他還是會車縫慈濟頭花的髮網、手帕,或到協力工廠幫忙做食品包裝。德宛師父回憶,仰師父疊放食品包裝袋的數量比別人多出一倍,總是排放得十分整齊;他不曾要求別人,只是默默地做給別人看,典範的身影令人感動。

一九九○年,尚未出家的德佩師父跟著彰化志工陳美容回花蓮做醫療志工,有師父得知她會做女裝,就問:「那會做僧服嗎?」讓她心生嚮往,學成後想做一件長衫給上人;但當她拿到尺寸,疑惑地問仰師父:「為何袖長這麼長?」仰師父笑著回答:「晚輩做給長輩穿,或是做給有德的人,袖子要加長。」

卻沒想到,做好送回精舍,仰師父發現太大件了,於是默默修改,剛好被回來做志工的陳美容眼尖看到;仰師父不好意思地說,「歹勢啦!她若有心要學,回來我教她。」一九九一年,佩師父就回精舍向仰師父學習;三年後因為父親生病,為報父母恩,就發願回精舍常住修行。

二○二二年,仰師父常進出醫院;佩師父不捨他病苦,不禁紅了眼眶。「仰師父很節省、惜福,很會省布。以前仰師父整批布都放給我剪,剪裁和做僧服簡單,但問題是如何『用布』;還有,仰師父說最重要的是學做領子,我學到做出家服的技巧,其中海青不好做,他教很多人,只有我學到做海青的功夫。」

仰師父個性單純、客氣又節儉,早年精舍生活困苦,德昭師父說到他的「省」布工夫,曾經念他:「這麼儉,儉到衣服不能穿。」本來布料只能做兩件,仰師父卻做了三件,結果衣服太短了,出坡彎腰時褲頭就露出來。

一九九四年慈濟醫學院第一屆開學揭碑的紅色彩球,是仰師父親手摺出來的;精舍的衣坊間,除了做出家眾的僧服,花蓮慈濟醫院早期第一批志工背心和慈濟大學無語良師的白袍壽衣,也是仰師父打樣的。

一九九六年,慈大曾國藩教授來精舍請示上人:「無語良師完成解剖教學,最後要給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上人於是請仰師父打樣裁剪一件白袍壽衣。

那天,仰師父和佩師父到慈大,將白袍壽衣給曾教授看。「教授看了很滿意,只有微調;後來我們又增加一雙白色襪子,這樣就有整套了。很感恩有機會和無語良師結一分緣,所以我們都是用感恩、尊重的心在做白袍壽衣。」佩師父說。

仰師父做事專注,所縫製的衣服工法非常細膩。個子嬌小、一九八一年來精舍出家的德宜師父敬佩地說:「仰師父沒有幫我量身材,只看一看就做衣服了,結果我穿起來很合身。」

「仰師父像和風,慢慢吹,讓人感到很舒服。」德宜師父微笑說:「仰師父從不會表現什麼,他認為那是本分事,沒什麼;就是盡心盡力,默默去做,事事順順來,不求表現,但會完成它。」那行如和風的身影,也將永遠留存在慈濟人的心中。

附錄

用功讀,認真做

口述‧林慧美(花蓮慈濟志工)
撰文‧王智秀(花蓮慈濟志工)

去年向德仰師父請教《法華經》與《無量義經》幾處字義與讀音,師父不厭其煩,一字一句耐心教導;當遇到不是很確定的字時,師父並不會模稜兩可、含糊過去,而是翻閱字典查證,只為確認所教的都是正確的。

我看到字典很老舊了,書頁都已經被翻到發黃了,可見師父有多精進、用功、用心。那本字典是師父的寶!

我所看到的師父,總是默默做事,話很少,從不說人是非;當有人向他訴苦抱怨時,他也總是柔和叮嚀著:「咱自己好好地做。上人很辛苦!咱可以跟著上人做慈濟,是很有福報的。」

仰師父並不會說很多深奧的道理,而是將所學到的佛法內化、實踐在自己的行儀中,是我生命中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