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六日 惜情惜緣

3.5~6《農二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心與情都很細微,要堅持一念心、珍惜人間情,讓因緣不斷、脈絡延續。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融入法華,走入人心

三月五日,呂慈悅、劉若瑀、唐美雲師姊領經藏演繹團隊成員,報告彰化場次經藏演繹舞臺模型,以及部分內容調整。上人說:「我們要共同發願,發弘誓願。難得人身,也難得你我的人生有此不可思議的因緣,為眾生,此時四大志業已經設置完整,唯有一個心願,想要為佛教而將佛法宣揚到全球。」

上人說,既已發願「為佛教,為眾生」,就要盡一切力量,使命必達;眾生在人間,要把佛法普及人間,不是只用口說,必須真實力行。「使命不是口號,是發心立願的慧命,要盡此生用智慧朝著正確的方向往前走。」

除了慈濟志工,投入經藏演繹的藝文團體,以優人神鼓和唐美雲歌仔戲團為主力,上人表示,二個劇團有本身的藝術功底和實力,而這段時間以來,大家都以虔誠的心演繹《無量義經》,也展現了《法華經》的大乘佛法精神。《法華經》是佛心本懷的真實法,也就是菩薩法,是佛陀主要的精神理念,而《法華經》的精髓是《無量義經》,所以此生很重視《無量義經》,因為《無量義經》簡單扼要,而且讀誦文字,腦海自然浮現畫面。「每一次講《無量義經》,我會用現代人間事來講經文道理;沒有人、沒有事,就沒有經可講。」

上人指出,佛陀說法教育眾生,也會用當時的人與事來說道理,還會講過去久遠劫前的故事。但是時間太過久遠,現在的人難以理解,所以此時要講佛法道理,就要用真人實事,說真實法,人、事、理都不漏失,「為一大事因緣說真實法」。《法華經》是佛陀四十多年說法到最後,「開權顯實」所說的真實法,涵蓋一切佛法道理;而《無量義經》藏在無量法藏深處,自從發現《無量義經》以後,就覺得《無量義經》將長達七卷的《法華經》精神含納其中,而且很適合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

上人談到當年發現《無量義經》後,很歡喜、很用心地一字一字抄寫經文,對於這部經典如同對自己的生命一般重視,希望傳揚這部經典而延續佛法慧命。所以對於《無量義經》的經藏演繹也有很深切的期待,希望呈現精美、真善美的藝文成品。

「要對現在的人講經,其實大多數人很難入法,所以用方便法來傳揚真實法。《法華經》裏就有很多譬喻故事,每天的晨語講經─『靜思法髓妙蓮華』,我也將這一段一段故事講得很詳細,可能你們聽起來很囉嗦,但是其中意義述說不盡,我仍覺得無法說盡某一句話所要涵蓋的人間事相。現在要做經藏演繹,就要做到精、美,展現精髓,簡明扼要,涵蓋整部《法華經》,而且用藝文之美走入人心。」

「經藏演繹是把道理形象化,將理、相、事會合起來,讓人體會到佛陀的思想理念。」上人說,入經藏菩薩們是用藝文表達,展現經文意義,這也是另一種方式的譯經,將師父的晨語講述內容,用莊嚴唱誦和肢體語言在舞臺上表達出來;期待能製作出一部佛法入世的精華,「為佛教,為眾生」,要讓人人看到這一部經藏演繹,就融入法華世界。

留存歷史,流傳後世

三月六日,文史處主管同仁報告慈濟歷史溯源,呈《印順導師年譜》書封樣,預計於導師冥誕,也就是農曆三月十二日出版。上人說,歷史皆是人與事,而人與人之間有真情,像一條條絲線把人串起來。「人間少了情,就沒有牽引的線,牽起因緣;不論這條線多麼微細,都要很珍惜,因為我們的心也像這一條線一般,很細微,但是一念心假如有一點點偏差,這一條線就會斷,所以我們要慎思,很謹慎地讓這一條線的脈絡清晰通暢,使慧命延續。」

「每個人的一念心是無形、無蹤、無影,若只靠口口相傳,記憶很快就會模糊偏差,讓這一念心消失不見。所以常教大家盤點生命的價值,要自我省思做了什麼事、有沒有意義,就如你們這麼多人要整理、還原慈濟歷史,有沒有價值?認真思考過,覺得有價值,就要認真,用生命投入。」

上人說,許多人工作是為了過生活,每天上下班卻渾渾噩噩,上班簽到、時間到了下班回家,過一天算一天,其實是空過時日。同仁們投入史料的追溯,把握時間找出漏失的寶貴史料,並用心整理、存錄而能夠長久流傳,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時間發揮智慧,與有志一同的人,共同為了慈濟的慧命而付出,完成此一大事因緣,有無量價值!

「我要告訴大家,慈濟在人間是一大事因緣。攤開全球地圖,可知道佛教徒有多少人,真誠力行菩薩道的人又有多少?而慈濟團體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者,然而每一位都是真誠、精純的人間菩薩,以至誠之心為佛教、為眾生而付出。」

上人指出靜思精舍的生活是「自力耕生」,還要承擔天下米籮,是全球慈濟人的家,也是慈濟宗門的根源;天下的慈濟菩薩都出自靜思法脈,力行靜思的精神,在國際間開啟慈濟宗門。「還記得二○○一年,在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後,慈濟發起『一人一善,遠離災難』募心募愛,我行腳到大林慈濟醫院,從大愛臺的畫面看見師公在精舍,將愛心箱傳給常住,象徵勸募行動開始。」

「雖然我最初做慈濟,有許多長者出於愛護而給我建議,包括師公和許聰敏老居士。我對二位老人家一向都是恭敬順從,但是在做慈濟這件事,我真正是不顧一切,對這二位長者總有愧疚感,但我知道他們都是因為愛護我,不忍心讓我受非議。」

「確實,我也感受到『無明風』的威力,就算風頭過去,後續還有微微的風,尾巴拖得很長。此生毀譽言論不斷,即使很多人在讚揚慈濟能做這麼多事,也有人不以為然。但是我的一念心、堅定的意志沒有改變,假如當年面對阻攔,第一關就沒有勇氣突破,也就沒有慈濟了;第二關,人間的無明風,假如我被吹倒,也就沒有現在的慈濟普及在全球。所以我時常說,對的事,堅持去做就對了;我堅持這一念心、一念志,全球慈濟人也都以師志為己志,而這一念心志要由靜思法脈不斷傳承,慈濟宗門的慈濟人也要不斷精進。」

上人說,文史處等團隊整理法脈宗門的文字紀錄,除了留住真實歷史,亦以有形的文字敘說無形的精神理念。這些紀錄經由編輯,不僅要分類歸檔,還要出版成冊,也為人間做教育,留下佛法走入人間的真實足跡。雖然科技發達,現代人享受電子化的便利;但是留下紙本文字紀錄,尤其是編輯成冊,代表大家長久以來在文史工作上投入的心力已有結晶,讓「文字般若」保存下來,也讓慈濟歷史完整流傳。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