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至十一日 同享福樂

3.9~11《農二月‧十八至二十》

【靜思小語】人人樂於付出,人託人的福,合起來能讓許多人享福,同時也為自己造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多造福,讓人間充盈福氣

三月九日,與花蓮慈濟醫院王志鴻副院長、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等人談話,談及各地慈濟人以及志業體主管同仁上街勸募,上人說,此舉是要喚起臺灣民眾的愛心。相隔二十幾年,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七日的土耳其強震之後,各地慈濟人也捧著愛心箱上街呼籲大眾發揮愛心,民眾反應不一,聽到師兄師姊的回報,有些人對志工惡言惡語,甚至動手要攻擊志工,雖然師兄師姊都能以智慧化解,柔和忍辱,但總是覺得很不好受。

當時曾慨嘆,臺灣也位處地震帶,要像土耳其這樣,不是不可能。「說了這句話之後,我自己很後悔。沒想到過不了多久,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多天搖地動,大家都跑出去戶外。我對這一幕印象深刻,一直記在腦海中。或許是心靈感應,眾生心能與天地相應,所以常說要引導人人行好事。」

「這一次全臺啟動上街勸募,我很贊成,因為還是要讓大眾知道,現在的人間災難很多,而且我一直很擔憂,不知道到底還有什麼事要發生?全球各地的災難一波接著一波,所以我總是看著全球地圖,了解現在哪個國家發生什麼事,哪裏有苦難人需要救助、要如何救助。」

「地球是宇宙虛空中的一顆星球,是眾生生命聚居之處。『虛空有盡』,但是我們要發大願,要有『我願無窮』的無量心胸,不要局限在很狹窄的範圍,只顧著『我自己』,要打開心門造福人群,還要帶動人人發心、共同造福,凝聚一股福氣。大家若能多造福,人間就有一股祥和之氣,可以像一層保護膜一樣保護著地球。」上人期待人人發好心,好話要多說,好事要多做,讓人間充盈福氣、瑞氣。

開心門,菩薩大道在眼前

高雄呂美雲師姊與線上讀書會團隊三月十日返回精舍,呈新書《閱上雲端》。上人肯定師姊用心邀約、用情帶動,牽著大家走進慈濟門、走入人間菩薩道;進來以後,把心門打開了,看見門外的道路很直、很平,也一起在人間鋪展菩薩大道,期待大家把這分長情大愛鋪展到全球。

「師父很有福,弟子都很有才華,有高學歷的高知識分子,更有一大群弟子,即使沒有高學歷,都很願意付出,老菩薩有老菩薩的大功能。師父只是一句話教大家用鼓掌的手來做環保,現在已經帶動全球,做出成果。」

福與慧,人人雙肩挑起來

三月十一日,與彰化榮董團隊及實業家座談,上人談到,現在科技發達,社會經濟發展很好,大家的生活方式改變很多。「我每天坐在這裏,透過視訊可以和國際間的慈濟人見面交談,多國慈濟人也能同時互動,大家的心都很合。我們能夠在這樣的時代生活是很有福,要知福、感恩。當然大家事業成功,是經過努力,我在這五、六十年來,也是很『幸福』。」

「在慈濟不說辛苦而是幸福,因為我們的努力付出,不只為了自己,而是先考慮社會,要有益於社會。利人的心走在前面,利己的心跟在後面。其實利人就是利己,如同人的雙腳,前腳跨步走出去,後腳就要跟上,一步接一步,才能不斷向前進。所以如果只考慮自己,沒有設想全面,前腳跨出去,後面這隻腳沒有抬起來,前腳也就永遠停在那裏。所以說利人為先,利人就是利己,天下能夠進步,事業才能隨著社會繁榮而發展起來。」

上人說,慈濟從「竹筒歲月」的克難中起步,當時精舍常住靠著做手工維持生活,還要累積慈濟慈善基金,雖然很刻苦,卻做得很歡喜,只要有人提報個案,就會去訪視,不只援助生活,若有需要,也協助安排就醫治療。看到許多因貧而病、因病而貧的個案,也讓自己不斷思考,若只是家庭貧困,只要安分守己、勤奮勞動,還有改善的希望;但是一個家庭裏有人生病了,是苦上加苦。認為做救濟不能只給苦難人三餐有得吃就好,只有一次、二次的幫忙也不究竟,救助的力量要長久不斷地累積,對困難家庭要時常關懷、長期幫助,不是只幫助一、二次,覺得沒有辦法就心灰意冷。

也因為覺得慈善救助要做得長久、做得徹底,所以就教慈濟人向大眾呼籲,每天存五毛錢,會合每人每天的點滴力量去救人。「有人聽了就說,何必這麼麻煩,每個月捐十五元就好了。我對他們說,我不要大家每個月捐十五元,所要的是人人每天都發一念好心,每天都要做好事。積善之家有餘慶,每天想著:要做好事、要幫助人,這念好心很有價值;發了一念好心,投下一個銅板,這個行動就是造福,就在累積福氣,要讓這股福氣接連不斷。」

「雖然我很期待榮董們都能成為委員、慈誠,不過無論如何都請你們要多來了解慈濟,了解以後,如果有人對你們說慈濟很有錢了,就要告訴他們:『慈濟之所以有錢,就是因為我們有愛心,願意付出。』所以即使是少少的零錢,人人樂於付出,合起來就有大力量;人託人的福,大家合力來做,人人就有福。」

「所謂有福,最重要的是社會平安、人心淨化,帶動更多人發揮愛心;天下的擔子很沉重,擔子的二端挑的是福與慧,要更多人發揮力量,人人肩上都挑起福慧雙擔─自己付出造福,還要帶動別人一起付出,福氣就會增加;有智慧的人,能夠為了救助苦難人而放下身段。」

上人說,慈濟人帶動大眾行善,「教富濟貧」且「濟貧教富」,教富有的人更富有愛心,讓貧困的人也願意行善付出,心靈有愛就不窮。慈濟人曾經在非洲國家濟貧發放時,向大家說「竹筒歲月」的故事,鼓勵受助者也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發善念幫助別人。有一位婦女毫不猶豫地把身上僅有的零錢捐出,並表示這些零錢對自己來說,吃不了一餐飽飯,但是和大家所捐的錢合起來,可以幫助很多人吃飽。這就是人託人的福,讓許多人享福,同時也為自己造福。

「希望大家都有這樣的觀念,自己做好事,還要邀約人人共同來做,讓我們的社會人人有愛心且願意付出,讓我們的國家祥和平安、風調雨順,我們的家庭自然能夠平安,這就是福氣,而這股福氣是人人造福而來。」上人期勉榮董們同行菩薩道,發好心、立好願,舉手投足都是好動作;對於每個人來說,投入慈濟行善助人而感受歡喜,付出造福又很快樂,是真正的「福樂」。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