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故鄉♫

周如意(右)親切引導每位受災民眾領取物資,貼近感受彼此的悲喜。(攝影/Muhammed Hak)

對敘利亞志工來說,不知何時才能回家;對地震受災戶而言,家已經回不去……而我們同在這片土地上,悲喜與共,就像一家人。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傳播系程雅焄同學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三月二十一日,是敘利亞的母親節,那天發放地點在哈泰伊省的奧登烏茲鎮,敘利亞志工們說,聞到了家鄉的味道。

撿起家鄉常見地中海柏木掉下的果實,他們說這就是家鄉的芬芳,這裏離敘利亞國界二十公里,車程不到半小時。家很近,因為就在前方不遠處;家很遠,因為不知何時是歸期。

其中一位拿著一片樹葉過來,「我們到了這裏,卻回不去家鄉……」她是滿納海國際學校的老師,我們共事那麼多年,就好像家人一樣,我能感受他們的心情,也同樣難過。

敘利亞志工團隊中有非常多女性志工,在母親節這天,遠離她們所居住的伊斯坦堡,遠離孩子,在這麼遙遠的地方幫助別人。我很激動,也很高興能與她們在一起。

光中師兄為志工們跟當地政府爭取,隔天發放後能前往土敘邊境,看一看故鄉。那天在社會救助基金會負責人陪同下,來到邊境關卡,敘利亞志工們隔著山頭看見故土,淚流滿面;有志工回憶,那時爸爸說,只離開三天,沒想到十年了,從此不曾回去。

對於土耳其地震災區的人們而言,家鄉雖在,但也已經回不去了。回想二○一六年,我們曾陪同大愛臺記者前往土敘邊境難民營採訪,回程時經過古城安塔基亞,停留了一日,好美的山城。

今年二月勘災再次來到,大鐘停在凌晨地震發生時。六十萬人居住的大城,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是好的;我帶著照片回憶,這裏是大清真寺,那裏是百年議會,它們原本不是這樣的……

怪手正在清理倒塌廢墟,突然幾個人抬著什麼出來,原以為是生還者,沒想到是兩個黑色屍袋,旁邊站著的老人終於忍不住放聲大哭,那是他的獨子,大學三年級了,到姑姑家玩,在地震前一小時才到達,就這樣與姑姑一家七口埋在瓦礫堆,直到那天才被挖出來。

有兩個小孫子的我,跟失去兒子的土耳其爸爸一起流淚。臺灣是我的故鄉,土耳其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就好像一家人,他難過我也跟著難過。

在災區發放現場,我做的工作很微小,只是擔任接待、引導的工作,告訴受災民眾:請進、請到幾號桌子領物資卡。我的臉上掛著微笑,但心裏七上八下,因為感受到他們其實很恐慌,害怕領不到物資,有時好像就要衝進來了。我指引他們依序進來,有幾位廚師聽到我輕輕地說歡迎、請進、謝謝……他們回應:「祝你健康!」

我小小的動作,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快樂,我也很開心;每天數百人、上千人,短短相會,我們彼此祝福。

我們的敘利亞志工是外來的難民,發放時不免遭遇刁難,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但也因為助人,他們有了自尊,走出去都有自信。

每一梯次四、五十位敘利亞志工,天還沒亮就出發前往災區發放,回程時每個人在車上累得睡倒;然而滿滿歡喜心驅走疲憊,深夜仍然聚在旅館大廳,清點物資卡,繼續為明天的發放而努力。

滿納海國際學校老師肯達(Kinda)說:「這一趟旅程非常值得,因為我感受到當志工的意義,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你們要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到這裏幫助我們。感受到那一分助人的快樂。我以後一定要繼續當志工!」

我也是,感恩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