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群入眾入經藏

編語
編語

七月底在彰化體育館三天八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圓滿完成,緊接著由北部、桃園、新竹、花蓮和宜蘭志工「接棒」承擔,他們在每個週末假日密集排練,準備十月下旬於臺北小巨蛋登場。

將經典要義融入世人容易親近的舞臺表演藝術,也是一種弘法;其中優人神鼓一如既往,不僅鐘鼓打擊震攝人心,團員也擅長意境式的肢體詮釋與樂曲創作;唐美雲歌仔戲團則有更具象的唱念做打藝術手段,在現代唱腔中不失傳統戲曲形式。

三年來,演繹內容不斷修正調整,長度三小時看似漫長,卻來回貫穿了二千五百年:悉達多太子成長的古印度場景與現代社會生活、自覺覺他的佛陀與領眾濟世的上人、苦集滅道的領悟與濟貧教富的踐行、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與上人創建的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穿越時空的真理結合世間人事的演繹,教聆賞者不自覺跟著走入了歷史藏經。

演繹結束,苗栗、臺中、彰化與南投志工,與行腳至臺中靜思堂的上人分享心得。資深志工感慨,和十二年前演繹《慈悲三昧水懺》的體力已經大不同,但他們感恩有因緣再參加,把握這人生最後一次機會;年輕志工也慶幸並未錯過,能夠在三小時演繹中,走過慈濟五十七年歷史,由衷感動與感恩前人鋪路,自己的人生方向也就此確立。

翻閱靜思人文叢書處最新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二三年夏之卷》,六月三日這天記述著一段上人談話,「這是我們的歷史,很難能可貴!這部《無量義經》,是師父從法海中找出來,從日文《法華經大講座》發現到,一字一字抄下來;那是師父年輕時才有辦法做到,此時視力不佳,身體狀況也不好,連要坐著寫字,體力也難以負荷。所以說,有這部經在人間,大家要很珍惜;我當時若沒有抄出這部經,就無法讓這麼多人認識《無量義經》。」

上人以《法華經》為主軸、以《無量義經》為方向而修行。慈濟人讀《無量義經》,行無量義,也演繹無量義;舞臺上一幕幕真人實事,其實是對自己生命再一次盤點,曾經參與上人所邁出的每一步,原來此生是如此豐富;站在地標圖上的這些身影,他們都是主角,也是最真實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