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至十二日 老得有尊嚴

7.11~12《農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腦力愈利用愈活絡,有做事就有成就感,老也能老得有尊嚴。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熱情不退,因緣不斷

七月十一日,上人與高雄資深委員鄭武南師兄全家談話中提到,自己年歲已大,雖然每天仍不敢懈怠,但不可否認的是體力確實不如以往。不過看到年長的慈濟人體力充沛,都不認老,鼓舞了自己,無論此生還有多少時間,總是把握當下,每一天都用心精進以增長慧命,讓八識田中的種子更成熟,守護本具的覺性,讓心靈方向不要偏向凡夫,否則一步踏錯就長久迷失,難以回歸本覺自性。

「我們若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原本在做的慈濟事讓年輕人去做就好,心就懈怠了;有了一次缺席活動,接下來的活動也會覺得可以不必參加,和法親一起努力做慈濟的熱情會漸漸消退,再來就覺得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交給其他法親去做,愈少出現在團體中,與其他慈濟人鮮少見面互動,漸漸地也少聯絡了;我們自己不積極,大家也會慢慢忘記我們。」

「不能讓因緣中斷,就算很多事情已經有人承擔負責了,我們也要陪伴在旁,招呼人、倒茶水,也可以廣結善緣;社區道場也需要你們守護,如果有人來參訪,你們就要接待,為人導覽,自己的腦細胞也不會睡著,思考保持清楚明朗。」

動腦動手,有益健康

上人與關渡醫院陳亮恭院長、花蓮慈院羅慶徽副院長等人談老年醫療,陳院長為高齡醫學權威。上人表示,老年人不是社會的負擔,基於人倫道理,社會對老人家有照顧的責任,何況若沒有這一群老年人,那就沒有今天的繁榮社會,所以要抱持著感恩心照顧年長者。

照顧年長者,除了照顧其身體健康,更要加強心理健康。上人一向期許慈濟人帶動社區裏的年長者,不要自認為已經老了就沒有用,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就能持續發揮良能;不要放任自己空閒無事,反而會讓身體、腦力加速退化,老要老得有尊嚴、有價值。許多慈濟志工都超過六十五歲了,天天做志工,甚至承擔幹部責任,十分忙碌,身心都很有活力。

「無論年齡長幼,來到慈濟就要一起做事,不過各人做各人得,有做事就會有心得,也會有成就感。老人家已經不需要為了家庭生計奔忙,可以與社區鄰里有更多互動,發揮在社區的人緣關係做社會公益,讓『慈悲利他』的腦神經反應區保持活絡。」上人說,各地慈濟道場的環境,對於社區裏的年長者來說比較容易適應,尤其環保站裏有很多高齡志工,投入資源分類整理工作,活絡肢體與腦力,又有志同道合的志工相伴,且自我肯定所做的事對大地環境有益,為子孫後代保護大地資源,就會很重視、很積極。

「慈濟帶動老人家,最重要的是給予人生價值觀;在環保這方面,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付出是為子孫照顧地球資源,這讓他們印象最深刻,會一直記得。所以說,如何照顧好老人家的腦力?就要讓他們多利用;引導他們重視環保,他們會很願意投入,多動腦、動手,有益身心健康。」

上人提到素食的推動可以減少畜牧養殖,是有效節能減碳的方法之一,且茹素也對健康有益,尤其許多年長者有「三高」的慢性疾病,素食比葷食對身體保養更好,所以很期待醫界共同推動素食,以科學研究數據說服、帶動大眾茹素,救人、護生,淨化空氣、保養大地。

心靈療法,標靶治療

「老、病是自然法則,理所當然,但若疾病無法根治,還會折磨病人很長的時間,這是最痛苦的,醫療要設法緩和他們的身心苦痛。閩南語有句話說『先生緣,主人福』,其實醫師沒給什麼特效藥,只是給予心靈的膚慰,這也是一種心靈療法。」

七月十二日聆聽花蓮慈濟醫院團隊分享,上人開示:「自古以來,沒有讓人長生不死的靈方妙藥;面對無法避免的自然法則,要輔導病人改善身心狀況、改變生活習慣,把握時間做好利益人群的事;哪怕病人已經到了人生最後,若有因緣就要啟發他們的心,教他們捨掉煩惱。」

上人亦言,要真正能捨,實在不簡單。有人在生病危急的時候,很真切地發大願表示要捐出多少財產行善,等到度過危機,卻忘了之前的發願,只想著自己付出這麼多,能得到多少利益。這就是教育人心的困難之處,所以平常就要用「心藥」治人心的貪、瞋、癡之病。「人生最重的病就是貪瞋癡,身體的病有藥可治,心靈的病也需要對症下藥,醫師若有辦法做到這樣,這才是最好的標靶治療。」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