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布人生 不被難考倒

臺中靜思堂「愛在九二一」展館,王建忠在「上人決策區」精算出每幅海報的位置,用紅外線水平儀輔助張貼。(攝影/陳麗雪)

在慈濟做展覽布置,從外行開始一路跟一路學,也能獨當一面;但這次老天出的題目, 就比較意外,也有點難;我還是要坦然面對,不能被考倒,甚至應該要考出一個好成績才對。

一九五一年,我在基隆市出生,排行第二,爸爸賣綠豆湯,媽媽幫人家洗衣服、煮飯、帶小孩,父母親就是這樣打拚養育我們。除了大姊讀到商專畢業,其他四個孩子都能讀到大學,真的很不簡單。

退伍隔年,我到臺中港務局上班,負責做港口的興建,包括堤防、碼頭、道路等。我在港務局待了三十八年,後來會在慈濟投入展覽布置,要從一九九一年我太太王素華中風說起。

那年她才三十一歲,因為行動不方便,在家裏也很辛苦,我鼓勵她去臺中舊會所(今民權聯絡處)當志工。她從梧棲家裏搭公車前往,幫忙香積或做福田志工,手腳活動也逐漸復原。

六年後她受證成為慈濟志工,勤務更忙了。我因為很早就會使用電腦,就當她幕後的文宣,做會議記錄、活動檔案本等等。

我太太很用心做慈濟,接引很多新志工。我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家;她是一邊做慈濟、一邊照顧家,我們互補得很好。尤其她中風過,還能這樣堅強地復健起來,也是福報。

不怕重來 用心就是專業

我在二○○五年受證慈濟志工,雖然還在上班,但是利用年休假日當志工,跟著文發處多媒體組黃文欽,到花蓮靜思堂、臺北慈濟醫院、大林慈濟醫院、高雄杉林園區,甚至去汶川、廈門、深圳做展覽布置。

我跟黃文欽師兄的因緣也很奇妙。

一九九六年時,我幫臺中海線區組長林雪珠做活動檔案本。有一次她說:「阿忠,現在大家都在做海報,你也去做。」我問:「什麼叫『海報』?」

她講不出是什麼,只叫我去臺中舊會所廊道,看花蓮寄來的大事記海報;看完回來我一直想,這要怎麼做?

九二一地震之後,港區志工認養石岡國小的重建關懷。林雪珠師姊收集了一些照片,請我做希望工程海報。我拿著照片開始排版,做了四張─地震前的石岡國小、地震後的校園、慈濟人去關懷,最後一張是落成啟用。我用A3紙彩色列印給林雪珠,「這樣可不可以?」她雖然不懂,但是有做出海報,就很高興。

「阿忠,黃文欽從花蓮來,快帶海報來給他看!」我趕去沙鹿聯絡處,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黃文欽。那天他攤開這四張海報,從頭開始講評批判,臺下的我被「電」到一無是處,後面一排人聽得面色鐵青。

過了好幾個月,林雪珠問我:「你有受傷嗎?我這幾個月都不敢跟你講話。」我說:「沒有啊,我一直都在想要怎麼修改,不然他不是白講了?」黃文欽已是大師級的專業人士,他講的內容我們應該吸收、消化,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做海報,不容易,心要很堅定,而且做美編是沒有時間性的,我幾乎整天都在想:「這個要怎麼做?」「那個要怎麼呈現?」

那次我聽完黃文欽講評,回來改一改,再印了四張。一次上人來臺中舊會所,黃文欽隨師;我遞上重新修改後的海報,他收了過去。上人開示完之後,他只告訴我:「顏色有改善。」

過了一陣子,他遇到我便進一步說明,最早那四張海報,都是上人在學校工地巡視的畫面,「上人走來走去,那慈濟人在做什麼?」

我才了解,海報是要表達「慈濟人怎麼做慈濟」。在技術面,黃文欽教的不多,影像、繪圖軟體必須靠自己努力學;在人文面,我則是從他那裏學了很多。

那時我用「大地震動」當標題,並找到「抖抖體」呈現。黃文欽教我,「大地震動」本身就在抖了,不能再用這種字體。現在回想當時的海報,根本不敢再看一次!

在臺中靜思堂「大墩懷舊趣」展場,王素華(右)拿著由王建忠(左)發想製作的拍照打卡板,夫妻倆在志工路上總是相互補位、扶持。(攝影/糠芬櫻)

反覆歷練 磨出慈濟人文

二○○四年,林雪珠請我做慈濟人文海報布置沙鹿聯絡處,她對我很放心,全權授權。沙鹿聯絡處有很多門片,門上一格一格的框,是慈濟人所說的「福田門」,我去量每一扇門、窗尺寸,從文字、圖片、排版、輸出,自己摸索,總共做了二十幾張海報,還自行設計了「7」字型掛勾,讓海報能掛在窗框上。

二○○五年,我們在南屯區購屋定居,便落實社區當志工。那時黃文欽告訴我,有些海報的照片選得不是很好;我告訴他,我就只有收到這些照片。

「你要什麼照片,別人哪會知道?」黃文欽師兄問我:「怎不自己去拍?」

我就真的去買相機,社區有活動就去拍。尤其早期用底片機,按下快門,要等沖洗出來才知道是不是想要的畫面;也因為在做海報,會思考要用哪種角度去拍攝。

有時攝影師兄、師姊會問,活動中所拍的照片,為何沒有用到?其實不是不用,照片純粹看是否有慈濟人文。

比如說,慈濟人在做慈濟,表情如何?動作是不是柔軟?有沒有笑容?關懷病患或個案,有沒有將心比心保護他的隱私?還有拍小朋友時,要蹲下來,跟他一樣的高度,否則就只拍到頭髮,拍不到表情。這些都是攝影時要考量到的。我們也是這樣,一路上慢慢歷練過來,才能夠深入做海報的精髓。

批評意見難免  盡心就好

在港務局的工作直到二○一三年前,我考慮到臺中靜思堂即將啟用,會有很多事情要忙,如果繼續留在港務局崗位,事業、志業兩邊都做不好,因此在六十二歲退休,成為全職志工。

這些年來,如果要說哪一次展覽布置是最滿意的,其實沒有,就是做了,就對了。海報掛上去、完成展場後,難免會出現很多意見;或許有些人會因為批評建議而受傷,可是我「韌皮」,別人要講就講,下次我還是繼續做。

對我來說,事情只有要做或不要做,不想做,就會有千百個理由;既然要做,就是盡心盡力,不問褒貶,做好是本分事,做不好,是讓我們從中吸取經驗,作為下次的養分。

做海報這麼久,也有想到傳承。人家都說,劉宇涵是我帶出來的徒弟。因為我的要求多,有時候一急,她也會跟著急。但就像黃文欽講的,要磨才會亮。

展場布置最後階段,如果海報貼得有點皺褶,怎麼辦?對我而言,已經貼上去了,事後能夠修就修,不能修,就只能想,「一切都是好因緣。」其實貼的人才會感覺哪裏不好,看的人不會。我們要給觀眾看的是慈濟人文,希望大家聚焦在海報的精神面。

我們要在乎的是海報內容跟精神面有沒有傳達出去,其他都是枝微末節。團隊夥伴有時不小心把海報的背膠整段切斷,我也說「沒關係」,就想辦法來補救;補救做多了,也增加了功力。

展場布置,包括軟、硬體,還有空間規畫、設計、裝潢等專業,需要團隊運作,這些也都是合作過後才會有默契,否則即使想幫忙,也不知該從何幫起。

慈大十周年校慶竹編大地球,是王建忠早期參與展布深刻的記憶(圖➀);從展覽布置門外漢到成為中區展布團隊繩頭(圖➁),他跟著花蓮本會文發處黃文欽(圖➂中)一步步學習,也把多年經驗與製作技巧傳承給團隊志工(圖➃)。
圖1攝影/蕭錦潭  圖2攝影/陳麗雪  圖3攝影/徐振富  圖4攝影/簡明安

生命考題 坦然面對無常

二○二一年,我提醒宇涵,上人再三強調「盤點生命」,我們也來盤點一下做過的展覽布置。她開始去資料庫找,哇,一大串!我再補充一些資料,她看了也嚇一跳,怎麼那麼多!

我深深覺得,幸好有上人,有這條慈濟路,我才能讓慈濟人文在心底扎根。「對的事,做就對了。」所以不用在意別人怎麼批判,只要想著:「這樣做是對的嗎?」如果是對的,就去做。

我也很期待我的孩子,能夠跟著爸爸、媽媽靠近慈濟。慈濟不怕你來了解,就怕你不了解。想想,上人奉行一輩子的,就是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尤其在蓋醫院的時候非常辛苦,我看到影片中,上人眼角泛淚、咬著嘴唇,真的很感動。上人「信己無私,信人有愛」,他相信大家都有愛心,就這樣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有現在的慈濟世界。

平時會有師姊找我幫忙上電腦課,她們提出題目,我現場解答,在解的過程中,她們就學到了。她們出的題目,都沒有難倒我,只是,這次老天出的題目,比較意外,也有點難。很多人都跟我打氣,「師兄,你要好起來,我們都在等著你來帶我們做慈濟。」大家對我那麼信任,我自己也很感動;我會坦然面對,不能被考倒,甚至應該要考出好成績才對。

我還有很多慈濟事沒有做,我會好好地回來!

附錄

盡善盡美 完成最後任務

撰文‧魏玉縣(臺中慈濟志工)

展布團隊四月一日前往經藏演繹彩排場地后里聯絡處張貼海報,王建忠體力已不如前,仍忍不住伸手檢查是否貼得平整。(攝影/林雪鳳)

雖然不捨,但王素華還是感恩,感恩王建忠還留給家人陪伴的時間,讓他們學習接受、學習放下;她也要王建忠放心,祝福他輕安完成此生的任務。

七月溽氣熾盛,王建忠躺在自家位在七樓的房間,臥床對面的窗檯上,立著一臺大電視,窗外是臺中市南屯區的街景。透過這扇窗,他一樣可以感受到日出、日落;看著天色從黑暗到黎明,再從黎明到夜晚。

這臺電視是家人特意為他準備的,二十四小時播放大愛電視節目,彷彿是在讓這位大半生以來,生活中總未離開過展覽布置的大師,一睜開眼睛就看到他此生最大的依靠─慈濟。

去年十二月初,王建忠切除腦瘤,接受放射線治療及口服化療藥物;他依然心繫慈濟活動,劉宇涵告訴他,「你以前『校長兼撞鐘』,巡頭看尾,還要帶我們一起做;現在你專心當『校長』,『撞鐘』的事情,就由我們來做。」

今年五月中旬,腦瘤繼續擴大,藥物幫助有限;王建忠及家人商量後,決定不再接受化療,而採居家安寧。「這也是給我們一個緩衝的時間。」王素華說,這場病來得太突然,家人一時間都沒辦法承受;最感恩的是先生還留給他們陪伴的時間,「我們把想告訴他的話都說一說,然後該怎麼做、怎麼照顧,就怎麼做、怎麼照顧。」

王建忠似乎知道家人心中的苦,所以總是配合進食,累了就閉眼休息,不僅不會自怨自艾,甚至還很幽默地與法親對談。王素華說:「看到他心裏安,我們也會安。」

王素華知道先生最放不下的就是她,就如她說的,「我自認我不是他太太,是他的『大孩子』。」因為曾經中風過,所以她不斷地告訴先生,「你要放心,我會很好。」

八月五日上午,一家人來到臺中靜思堂。「要知道,師父在你的心中。這麼多師兄師姊在你身邊,慈濟家庭大,大家都很關心你。」「你有聽法,法都有入心。我們這時候,真正是要安然自在,知道嗎?」會客室中,上人離開座位,緩步走到王建忠的面前,殷殷叮嚀。

半躺在輪椅上的王建忠,用僅能動的右手,緊緊握住上人的手,眼睛直盯著上人。他雖然口不能言,但從眼角滑出的淚水,可以證明上人的字字句句,他都聽進去了。

王素華哽咽地說,王建忠將來會回到花蓮慈濟大學,成為大體老師,讓大醫王學習,「這是他最後能夠完成的任務,他覺得他的這一生,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