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 人文之美

7.6《農五月‧十九》

【靜思小語】整齊莊嚴的形象,展現內在人文之美,也是對己對人的尊重。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好醫師、好老師、好學生

慈濟大學第一屆畢業校友蔡任弼,目前為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兼任嘉義慈濟診所負責醫師,亦已升等教授資格,於校院聯席會中分享「慈醫之路」;上人說,看到蔡任弼主任,就想到慈濟醫學院開學招生,當時為了讓大部分從外地前來花蓮的同學們安心住宿,所以對於宿舍配置很用心安排。開學前,學生陸續報到,自己也去探視,看到一個長得很高的男生拿著行李進來,心想宿舍的床可能躺不下,趕緊再請同仁將其床鋪加大。那位學生就是蔡任弼,回顧過去,情景歷歷在目,那分情還在。

「最近看到不少醫師、老師、教授們,都是慈濟學校畢業生,還有人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皆在慈濟學校,感覺很溫馨,你們也要以慈濟為榮。因為慈濟教育從慈濟護專創校開始,只有三十四年,已經教育出許多優秀出色的人才,不只在臺灣貢獻所學,有的到海外進修或服務,都很受人讚歎,是好醫師、好老師,也是好學生。」

上人談到花蓮慈院啟業之前,就感受到花東的醫療專業人才十分缺乏,而且招募不易,西部人才大多不願意到東部任職,很感恩最初幾年有臺大外科陳楷模主任等人大力協助,支援醫療人力;不久之後決定創立護專,為慈濟醫院培育護理人才,接著再創立慈濟醫學院,培育醫師與其他醫療專業人才。但是慈濟學校的師資招募也非常不容易,願意前來任職的教職同仁都很有心,很用心承擔。

慈濟教育可以說是為了醫療需求而緊急設立,所以並非一切都準備、規畫好才興辦學校。上人說:「我們沒有資金、沒有時間、沒有準備的餘地,總是需要做的,我們做就對了;『對的事,做就對了』,這分信念在慈濟的慧命中不斷延伸。」

慈濟四大志業,慈善志業已經鞏固且擴及國際,醫療與教育志業也早已扎根,主管同仁們來到志業體任職,人人合心,不為營利,而是為了大愛。上人指出,能夠發揮大愛的人總是付出無所求,而全球慈濟人都有這分精神。「過去陳燦暉教授曾經問我,我要做這麼多事情,錢從哪裏來?我對他說我要當掘井人,只要掘出井水,就可以長久供應。這股湧泉是人人發心,所發的是很清淨的一分愛心,就像水可以為大地帶來生機;所以顧好這一念心,就是顧好這一口井以長久滋養慧命。」

「前不久,有十九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回來參加研習,聽到他們分享在各自居住地推展志業,臺灣本會幾乎沒有給予資源,他們大多就地取材,就地啟發、凝聚愛心力量做救濟,還能跨國支援鄰近國家,所用的都是『慈濟』之名,不會用私人的名稱去做。慈濟志業就是如此,由大家真誠發心,點滴力量會合成為一股清流。」

上人肯定慈濟學校的老師們,亦皆秉持真誠清純之心投入教育,教導、照顧學生,相處互動如同親子,或是平輩朋友,彼此很親近。不過,也很期待人際該有的禮節不可揚棄,學生對老師要尊敬、敬愛,這分敬愛的心要從行儀中顯現。慈濟人參與慈濟活動,總是穿著整齊制服,這就代表對慈濟志業的尊重,對慈濟志工身分的認同與慎重,整體形象整齊。慈濟學校的同學們運用寒暑假到國際間交流,當地志工去接機,或是帶著他們去參訪,也都有整齊莊嚴的整體形象,有禮的言行亦得到當地人士的肯定與讚譽。

上人且舉述星馬慈濟人在尼泊爾幫助貧苦居民,也將慈濟人文精神與行儀規矩帶到當地,帶動居民。「慈濟不只是在精神面帶動,還帶出了形象面,從內心到儀表都有人文之美。藍毘尼的校長、老師們也穿起教聯會制服,在慈濟教聯會老師的帶動下,將精神落實,很感恩!確認是對的方向,就要在這條大道上步步踏實,精進往前走。」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