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 認真用功

7.18《農六月‧初一》

【靜思小語】行善不求功德,用心做好對的事就有「功」,真誠為眾生付出就是「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真誠發心,踏實精進

馬來西亞新山慈濟人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上人肯定大家照顧慈善個案,長久關懷,不棄不離,疼他、愛他,亦叮嚀師兄師姊,「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要適應他們的根機講道理,引導他們了解因緣果報,和慈濟人一起造福因、結福緣。

「我們不迷信,但要相信因緣果報;什麼都不要計較,要向自己計較─我們有正確的信仰,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尤其是菩薩道難會,你們已經走在菩薩道上,而且步步精進。既已踏上菩薩道,就要多結好緣,菩薩大招生。」

上人說,行菩薩道是為了救度苦難眾生,要度眾生必然不能缺少因緣。有一則故事述說彌勒菩薩與釋迦菩薩同一時期發心修行,接受同一位師父教導,彌勒菩薩專注致力修慧,釋迦菩薩則是生生世世救度眾生;雖然釋迦菩薩以度人為先,再成就自己的道業,但是他的福慧因緣比彌勒菩薩先具足,所以先成佛。

釋迦牟尼佛雖已入滅,但是人人都有本具的佛性,人人心中有一尊佛,欲見這一尊佛,要先撥開一層一層的無明網;為了撥開這一層層無明網,就要在人群中行菩薩道,先人後己,利益眾生、成就眾生行菩薩道,這也是佛陀出現人間的一大事因緣。「我們有幸在此生共聚,發弘誓願,踏上菩薩大道,要珍惜殊勝因緣,一定要認真,不是『遊戲人間』。」

上人強調菩薩道要認真走,所謂「認真」,就是真誠發心,踏實精進。「慈濟從我一個人開始,這幾十年來忙忙碌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佛教、為眾生。自從立下志願,就可以從一顆種子產生無量種子。你們每一位與師父有同樣的心志,做那一顆種子,多接引有緣人。」

「在家菩薩智慧長,看看觀世音菩薩現三十二相,多數都在家居士的相,用不同的身分接引不同社會階層、生活背景的人,有的是當官的、經商的、打工的,有的是富有長者,有的是貧窮苦難人。雖然各有不同的接觸對象,但是能受到菩薩度化的都是有福人。」

上人說,很多資深的慈濟委員自從發心後,就不斷邀約平時接觸到的人一起做好事,招募的會員愈來愈多,也成就愈來愈多人培訓、受證成為委員或慈誠;即使年事已高,體力衰退,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做慈濟事,這就是「認真」。

「我們盡此生廣度眾生,雖然不一定一聽到我們所說就願意響應,但是我們已經給予一顆小小的種子;這一生度不了,還有來世。對於因緣果報,要認真重視,但不要為了求福、求功德而行善,要抱著感恩的心態為人間付出。認定是對的事,用心做好,這就是我們的『功』;對外能發揮慈悲喜捨,為天地眾生而付出,這就是我們的『德』。」

「菩薩心心念念不離苦難眾生,有慈悲心,才能啟發智慧,才會堅定心志。既然鞏固了心念,就要理解因緣,了解大自然的法則,就不會執著,不再汲汲營營求取;不必求,但是要認真體會真諦,身體力行菩薩道,成為典範帶動人。」上人指出,真誠不做作,人前人後都一樣,這就是「德」;因為認真用功,所以有所得,建立道德。人間佛法要走入人間,就要用功為人間付出。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