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不必在當下

最近看了《不是為了快樂》一書。佛法有什麼好處?佛法會讓我快樂嗎?第一章的開頭就很讓人省思。

「在開始追求快樂之前,很重要的是必須先定義什麼是快樂真正的意義……如果你快樂的概念是要超越世間的喜好與欲望,而不只是名利的追求,那麼佛法也許是你在尋覓的東西。」

回頭看上人的開示,就覺得上人真是最溫柔的大師了。

「愛的力量,是相互成就道業。眾生來人間都是有業,因緣果報所受的業,由不得自己;法親精進,那就是要看我們自己堅定的發心,這樣你們聽懂嗎?是啊,能付出就是所得,記住,我們健康,我們有心、有力,才有辦法付出。所以有付出,就是我們所得的,幫助人的人是最快樂。」

付出就是所得,這句話讓我回頭省思。有時候會被這句話壓得喘不過氣,總覺得要一直地去付出,不然就沒有所得。如今回頭思考才明白,能去付出時,就是因為自己有一定的基礎,才有那樣的能量去分享,所以當我覺得付出會感到無力,就是要回問自己,是什麼讓自己無力?看不到成果的話,回到佛法上,就會感到安心。因為「所得」,有時候不在當下,不是物質,認真是不會被因果虧待的。

上人說,有時輕輕一句話,就能影響人的方向,「所以我們要常常注意身、口、意。身體的行動、付出力量能幫助人,能說話時,我們要注意說好話、鼓勵人的話,要時時將法放在心中。」

幫助人的形式有這麼多,我們總能從中找到可以付出的方式。新冠肺炎疫情那時,我想到的就是畫一張圖,跟大家問候。

感恩平安度過疫情,感恩每一天。

阿板(凌宛琪),慈濟基金會同仁,以漫畫方式呈現聞法心得,上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