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守護者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臺灣已進入颱風季節,在首颱生成前,慈濟志工六月參加了新北市防災士培訓成果發表會,一起迎來全市防災士人數正式突破萬人的里程碑。這幾年來,慈濟與政府合作推動防災士培育課程與避難演練,齊心守護社區。從救災到備災、防災,這是慈濟慈善經驗的累積與必然的走向。

慈濟基金會國際長曾慈慧於五月「全美急難救助志工組織」年會獲頒「傑出領導力」獎,她表示,慈濟從臺灣出發,走入世界災難現場,以上人教誨的「傾聽、關懷與尊重」陪伴受災者,將佛教人文關懷化為實際行動,這次獲獎是全體慈濟人的榮譽,她只是代表領獎;她也特別提到,慈濟在救災時使用的現值卡,以及平日儲備的環保毛毯等物資,在國際救援平臺上受到肯定。

美國慈濟成立三十六年來,一步一腳印深耕慈善。二○○一年九一一事件,慈濟共發出兩百萬美元救助金,幫助超過三千戶家庭,也是當時唯一直接致贈現金給受難者的慈善組織。二○○五年卡崔娜颶風重創紐奧良,慈濟首度使用可兌領物資的現值卡。因為這些付出,二○○六年透過紅十字會推薦,慈濟正式成為全美急難救助志工組織的會員之一。

成立於一九七○年的全美急難救助志工組織(NVOAD),是國家級災難志願組織聯盟,負責協調非營利組織合作。二○一八年年會中,大愛感恩環保毛毯榮獲「年度創新獎」;二○二三年年會,有急難救助組織代表盛讚:「慈濟回收寶特瓶做成的毛毯,手感非常柔軟、結實;失去一切的人拿到這條毛毯,會是一種安慰。」今年年會,各組織展示救助物資,包括淨水設備、急難救助餐車、重建家園工具箱,其中慈濟環保毛毯及福慧隔屏頗受合作夥伴青睞,希望能夠把循環經濟帶入到防災系統中。

本期「慈濟SDGs」系列報導主題,即為「資源再生讓愛循環 地球感謝你」;藉由慈濟研發的塑料回收再製產品,較為人知的像是摺疊可攜式的福慧床、寶特瓶回收再製的環保毛毯,以及包括前兩者在內的床、毯、櫃、椅、桌、蚊帳、隔屏等所謂「賑災七寶」,讓人們了解在氣候變遷、資源匱乏等環境威脅下,可再生、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推動益發迫切,以及這些物品背後最可貴的價值:慈悲、同理與行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