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期—心靈交流道

七百件扶手的感激

收到組長黃鳳珠師姊傳來訊息:「上人、精舍師父以及彰化分會關懷法親居家環境安全,防範意外,六十五歲以上可以裝扶手,讓在外工作的子女也安心!」我和師兄商量之後,覺得我們還不需要而謝絕。

一週後,組長再度請我回傳地址。我跟師兄報備,志工要來家中安裝扶手。師兄問:「要收費嗎?」我說:「不收費。」師兄自言自語:「哪有這麼好的事?」我說:「要收費也沒關係,不收費就把錢捐出去。」

不久後,陳國政、施宜良和鄭坤楊三位師兄來到家裏,協商安裝位置。他們邊丈量、邊拍照,結束後還要趕去十五位志工家勘查。他們的熱誠,我家師兄感恩在心;也很好奇,做沒錢的事,怎能這麼歡喜。

感恩和氣組長鄭佳子師姊和組長鳳珠師姊,這段期間和大家保持聯繫,按照每人的狀況不厭其煩修改安裝日程表,真不容易啊!

安裝那一天,陳國政師兄開著休旅車抵達我家,打開後車廂,裝滿了施工用具。我們幫忙把沉重的器材推進客廳,師兄從三樓依序安裝三處扶手、樓梯止滑條,我協助在落差處鋪上止滑墊。他熟練使用不同工具施工,邊笑著說:「在慈濟,很多事情從不會學到會。」

師兄原本只是輔助者,自購工具以備不時之需,漸漸地變成主要施工者,除了關懷法親,還協助社區個案,至少已經施作七百件。師兄提到,很多志工都很訝異,師父怎會想要幫弟子安裝扶手?原來是師父疼惜弟子們年紀漸長,需要有舒適安全的居家空間;雖然有些人年事已高,無法再出勤務了,但是以前的付出,師父都記在心裏。年長志工聽到師父如此關心,無不感動。

安裝扶手的日子,國政師兄早上七點半出門,到傍晚六點可以完成三十件。事後我家師兄心有所感和我分享,國政師兄真不簡單,除了做自己的事業之外,還願意付出這麼多心力做慈濟,而且做得那麼歡喜。我說對啊,他結了好多善緣,每天都很充實。

慈濟人的品質和涵養,就如同靜思語所說:「生命的價值就在活著的每一秒鐘,把握正確的方向做對的事。」我感覺慈濟真的好美!「學好、學善、學愛」,是我們每日的修行功課,走入慈濟真好,您覺得呢?

|彰化 張毓芬

邀您同行醫療志工

五月二十四日在高雄靜思堂舉行初階醫療志工課程,清修士靜力說起花蓮慈濟醫院個案故事,一位自幼罹患俗稱「泡泡龍」的罕見疾病患者,曾被醫師宣判:「活多久,就苦多久。」然而,靜力師姊三十三年如一日地陪伴著他,他即使歷經苦痛,仍以微笑與善行,溫柔回應這個世界。

這堂課數度讓我淚水潰堤,內心湧上說不出的激動與感恩。我投身慈濟醫療志工行列已逾十載,曾有幸接引一位病患,陪伴他走過病痛,重獲健康,並於二○一八年受證慈誠;如今,他在社區深耕,承擔協力隊長,與志工們攜手同行。回首這段歲月,那分相伴同行的溫暖與點滴,已化作心頭最柔軟的風景。

每當我們走進醫院,所陪伴的不只是病患,更是在照見自己。望著病榻上的長者,聞著疾病的氣味,那一瞬間,才真正懂得何謂「病苦」。一句溫暖問候、一抹發自內心的微笑,就是病患眼中最溫暖的陽光。

人生有四寶:「安心睡、快樂吃、歡喜笑、健康做。」這不只是用來照顧自己,更是疼惜眾生。正如上人慈示:「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若我們能走、能愛、能付出,就別讓時光蹉跎。我們每一個微小的善行,都是成就改變世界的起點;我們發出的微光,也許正是他人黑夜裏的一點希望。

正如講師謝金容所分享:「能救人的,就是菩薩。」期許自己用行動實踐悲心,也誠摯邀請大家攜手走在這條「醫療志工」的菩薩道上,尋找屬於自己的那分圓滿與感動。

|高雄 謝玉如|

為一千五百個家庭帶來希望

二○○八年小女兒秋玲參加親子班,我家師姊投入訪視勤務,常常做到很晚才回家,我因為接送她,就這樣走進慈濟,跟著做個案訪視。承擔合心慈善幹事時,遇到三個困難—第一是對家庭的責任,每天凌晨四點到五點,我要先把貨送好,早上八點出現在醫院,九點開始陪伴志工去關懷醫療個案。我覺得自己需要有雙倍時間,才能完成這些事情。

第二個困難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第三個困難是經驗不足。聽到上人說用心就是專業,我相信只要願意學,凡事都會有辦法;也感恩師兄師姊願意指導我、信任我,現在雅加達每月平均照顧一千五百個個案,這不只是數字,更是我們合和互協以及大愛精神的呈現。

|印尼 楊偉雄|
(黃曉倩翻譯)

【慈濟月刊‧歡迎投稿】

◈投稿地址◈
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7樓(慈濟月刊編輯部收)

◈傳真電話◈
02-28989994

◈E-mail◈
tzmonthly@daai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