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旱澇,解決糧荒 1994~1997年
援助旱澇,解決糧荒
1994~1997年
柬埔寨長期內戰方息,卻在一九九四年夏遭連續豪雨侵襲,水退後又逢強勁東北季風推促乾季提早來臨,造成數十年來罕見的洪旱交織災情,產生缺糧危機。慈濟基金會接到柬國求援信函,十一月起啟動勘災與賑災。
大水過後的馬德望省農田禁不起乾旱嚴重龜裂(下圖1);為了搶救枯竭的秧苗,慈濟一九九四年底提供抽水機灌溉稻田,志工與居民為抽水機貼上慈濟logo貼紙(下圖2)。一九九五年元月再次前往馬德望省及干拉省發放大米及穀種(下圖3)。
一九九五年西北邊境再次水患成災,慈濟十一月、十二月進入馬德望等三省發放(上圖)。後續援助直到一九九七年柬國發生政變,考量志工人身安全才停止。(攝影/黃錦益)
慈善種子,落地生根 2011~2025年
慈善種子,落地生根
2011~2025年
二○○七年,柬埔寨華裔實業家釋順和來臺參加慈濟營隊,返國後邀約民眾加入慈濟,並促成二○一一年慈濟新加坡分會前來主辦幸福人生講座,在跨國支援與陪伴下,柬國志工團隊逐漸承擔慈善工作,每月定期訪視首都金邊市照顧戶,發放生活補助金及物資(上圖1、2),乃至致贈照顧戶所需的助行器(上圖3)。二○一三年慈濟柬埔寨聯絡點成立,二○一九年正式立案為境內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二○一七年起與柬埔寨總理青年志願醫師協會(TYDA)合作,每年固定辦理大型義診。(上圖1/柬埔寨聯絡點提供 上圖2/潘曉彤攝影 上圖3/張榮富攝影)
金邊市的朗哥區垃圾掩埋場(Dangkor Landfill)外圍居住眾多拾荒家庭,收入微薄,環境充滿風險(下圖1)。二○一六年十一月,慈濟志工首次向四百戶發放大米及生活物資,隔年增加到一千多戶。由於垃圾山屬政府管制區域,慈濟獲准每三個月可前往發放及義診,並為孩童剪髮、致贈書包及學用品(下圖2)。每次發放時,居民帶來裝著善款的寶特瓶,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志工也尊稱此地為「黃金山」。(下圖1/陳碧慧攝影 下圖2/潘曉彤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