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西部水災 餐車應援重建

慈濟餐車停靠在巴特明斯特艾費爾市政府廣場,志工在車外的小黑板寫上今日菜色,每日供應一百到五百份不等。(相片提供/林美鳳)

歐洲各國工程人員湧入德國水患災區,協助漫長的重建工事, 慈濟志工開來餐車為他們做飯,飽足的中式麵飯、不同大廚烹調的美味, 讓工頭滿意地統一訂餐,居民也在等待瓦斯水電復原的時光中享用熱食。 大家每日共同的期待:今天菜色是什麼?

越過奧地利邊境來到德國,清晨八時,我們與陳樹微師姊會合,由我駕駛九人座小巴士,往德國西部大城科隆(Köln)方向出發。一個多小時後進入慕尼黑市(München)外圍,開始堵車,車行速度極慢,午後轉進多瑙河畔的烏爾姆(Ulm)午餐;之後繞行三百多公里,終於在晚間抵達科隆。這一天我開車十二小時、近千公里,有點自我感覺良好─廉頗未老!

翌日十點半,陳樹微師姊與偉立市市府(Weilerswist)派來的社會局工作人員取得聯絡,相約在一家餐廳會面。這位女士向來自德國多個城市及奧地利的我們,敘述半個月前水災的情況。

七月十四日開始下雨,隔天清晨突然出現大洪水,水勢猶如水庫洩洪,馬上把地勢較低的民房淹沒,居民根本還沒心理準備,洪水就把整個地區的農地、道路、樹木、河堤、汽車……全部沖毀。

接連幾天,我們探視重災區的情況,走訪巴特諾爾,阿委勒(Bad Neuenahr – Ahrweiler)、巴特明斯特艾費爾(Bad Münstereifel)等市鎮,所見的災後慘狀觸目心驚,簡直無法言語形容。水勢滿過河渠兩旁的街道,順便把房子的根基沖出大窟窿,電線、瓦斯管、水管全部裸露在外。商店區的人行步道,滿地狼藉,泥濘不堪,商店內外全毀;滔天洪水對小橋梁也毫不客氣,攔腰撕斷;有些房子被洪水揉碎,不知道屋裏的人是否來得及逃脫?

許多房子已列入古董名單,有兩、三百年歷史,建材不似現在的牢靠,有些牆裏的水泥,應該說是泥土及麥桿吧,都在大水中化了,石膏板的牆也撐不住洪水浸泡,包括天花板在內,也被洪水淹毀掉落。

最讓人欲哭無淚的是,在辛契鎮(Sinzig)一間照顧二十八位長輩和殘障人士的健康中心,在洪水湍急奔騰咆哮的夜晚,救難人員先將十六位住民疏散到安全地區,再回到健康中心救援時,眼前竟是洶湧澎湃的洪水,水位已標高至二樓,那餘下的十二位住民也淹沒在那片水中……

那幾天勘災,已是災後半個月,但路途中沒見過天空有飛鳥、草地上也沒有野生小動物,能夠想像,當時的雨勢是如何恐怖!

流經市中心的小河成為洪水猛獸,刮除街道柏油路面、掏空房屋牆壁。房子外觀無恙,但遭洪水浸泡過的地基水泥不復牢固也不適合居住。(攝影/劉晃汶)

德國政府放寬規定,戶外已不用戴口罩,來自各國的工程人員感激在災區仍能吃到熱食,也認同慈濟推廣素食對地球有益。(相片提供/林美鳳)

不捨說再見

重災區的水電、瓦斯管路俱遭毀壞,居民無法正常煮食三餐,有社會團體提供餐車,供應德國香腸及薯條,受災居民及工程人員已經超過兩週連續取用同樣的食物。八月四日,在我們拜訪巴特明斯特艾費爾時,市長莎賓娜(Sabine Preiser-Marian)即提議慈濟能否提供比較不同的午餐。

八月六日上午結束勘災返程,在即將經過法蘭克福時,樹微師姊聯絡到科隆專門從事特殊用途的汽車工廠,我們馬上折返科隆,探訪該廠的移動廚房專車,當下決定租用。

這臺餐車帶有四個瓦斯爐、洗菜槽、冰箱、烤箱、排油煙機、工作檯,一應俱全;八月十二日志工們再次前往巴特明斯特艾費爾,充分了解餐車功能。八月十三日首日供餐,德國三位大師級的師兄─楊文村、林森喜、繆連煌首開爐灶,就提供了兩百多份的素炒麵。

德國各城市、奧地利和荷蘭志工輪梯前來服務,居民也對於不同廚藝的烹飪方式感覺新鮮。八月二十一日,奧地利維也納志工團隊,由劉建國師兄領軍出發,並帶去各式烹飪用具、佐料、米糧及義大利麵條,供餐前還把餐車前方的腳踏車停放區及市政府臨時擺放長型桌椅的區域,全部大清洗,環境清爽許多,也頗獲好評。

居民對慈濟的素食讚不絕口,還有人拿鍋子來裝午餐;供餐期間宛如小型餐會,熱鬧非凡。慈濟提供熱食的服務在九月十一日結束,我知道當我們撤走餐車時,他們肯定會很不捨,不捨慈濟的美味午餐、不捨那祥和的氣氛,還好不是我關掉最後的爐灶,我不忍看到他們難過的神情。災後的復建工作,估計長達兩年,再會吧朋友們!但願相逢有期!

🔎點圖放大)

附錄

暮年的我,感覺幸福

撰文•游月英(奧地利慈濟志工)

超過一年半的新冠肺炎疫情,把歐洲慈濟人的腳步停歇了,直到今年七月上旬,終於再度前往塞爾維亞難民營關懷,欣喜的是同修劉晃汶師兄同行,承擔歐洲慈濟車司機。七月中旬德國百年水患,我們再度參加勘災行動。

八月初來到德國慕尼黑格拉紹,與陳樹微師姊會合,四天的勘災,驚心動魄,警覺到上人苦口婆心,日日叮嚀,來不及、來不及……

災區無水無電,團隊決定先煮熱食供餐,溫暖受災居民及災區復原工作人員最為務實。構想之後,積極進行,回程路上選定餐車,返抵維也納第三天,樹微師姊再邀前往接餐車,劉師兄毫不猶豫接下重任。

劉師兄早期職業是船上機械工程師,雖第一次接觸行動餐車,但也很快明白使用方法。漢堡三位師兄承擔第一梯次熱食,他將餐車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傳遞,一切就緒,即返回維也納,廣招煮熱食志工,但接到的回覆訊息均說:疫情期間不外出。

正著急沒有志工如何承擔?終於接到一通電話,會員劉建國大德願意一起來承擔大廚,陳秀花師姊是切菜能手,也願意來付出。我的心立即安下,在報名表填上奧地利承擔第二梯次。

八月二十二日起為期一週,我們每天供應不同蔬食菜色。曾經開過中餐廳的我們,了解外國人能接受的口味,以中式炒麵搭配芽菜沙拉、辣白菜,番茄蛋炒飯加鷹嘴豆,菜色注重蛋白質、鈣質等營養,來取餐的人非常踴躍,每天超過五百份。奧地利五位志工疲憊不已,但是看到居民及工作人員個個豎大拇指,所有疲勞一掃而空。

八月二十九日,由德國漢堡志工承擔第三梯次,我留下來支援,至九月十一日供餐結束,十三日方回到維也納。

能參與此次「史無前例」行動餐車煮熱食,已暮年的我,感到很幸福。從八月初至九月中,近一千公里路程,往返六次,整整二十三天承擔香積;每天早上七點多在超市採買完趕至餐車備料,站八、九小時。四十六人份大電鍋,在奧地利志工承擔的那週,每天七至八鍋,有一天煮了十一鍋!整個團隊我年紀最老,但是體力不輸任何師兄師姊;感恩自己還有好體力付出,人生無常,時時把握因緣;感恩愛我的家人,支持我走在這條燦爛的菩薩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