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間蔬食餐廳業者受邀合作,聽完簡報後一半退出,
三間接受挑戰,餐盒產製過程也不容易,
但廚師們不藏私、相互幫忙,我覺得很幸運也很感恩,
可以碰到願意嘗試的他們。
六間蔬食餐廳業者受邀合作,聽完簡報後一半退出,三間接受挑戰,餐盒產製過程也不容易,但廚師們不藏私、相互幫忙,我覺得很幸運也很感恩,可以碰到願意嘗試的他們。
二○一一年慈濟人「入經藏」演繹《慈悲三昧水懺》,證嚴上人呼籲齋戒茹素,我就開始推素了;當年五月的佛誕日前,我也在自己的公司提供員工蔬食午餐一百零八天。去年初,我爸爸生病住院,在加護病房住了一個多月,出院後,他發願要請會眾吃兩千桌的素食餐。
爸爸住院時,不曉得外頭已經開始有新冠肺炎疫情,不能群聚用餐了。我跟他說,疫情期間,醫師、護理師很辛苦地照顧病人,兩千桌素食換成送給醫護、警消還有政府機關等防疫單位兩萬個蔬食餐盒好不好?
於是和社區志工一起推動「疫起蔬醒」,送餐給第一線的防疫單位,特地請營養師調配無奶蛋符合國民健康飲食的蔬食餐盒,共找到了十一家餐廳配合,每一家也都請營養師試菜,讓營養師告訴廚師們,餐盒中需要從哪些食材補足營養,我也因此跟許多餐廳大廚結下好緣。
今年疫情持續升溫,志工在各地仍持續送餐;我思考過去送了這麼多餐盒,但會因為一餐蔬食而改變飲食習慣為素食的例子應該很少;今年六月,在線上聽到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分享「健康挑戰21」,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很願意嘗試任何新事物,過去曾特地請假一週去參加減食營,但「健康挑戰21」只需改變飲食內容,日常上班活動照舊,就能夠改善健康,讓我非常有興趣。同時有位志工提到,這很像「疫起蔬醒」的升級版;我當時單純的想像,餐盒應該跟去年是一樣的,只是連續吃二十一天的午餐、晚餐,應該不難。
高雄慈濟志工歐于菁喜歡研究蔬食與健康,也成為「健康挑戰21」推手之一。
比懷石料理還難
幾天後,我找了六間熟識的蔬食餐廳,邀請他們一起上線,再次向馬來西亞志工團隊請益有關「健康挑戰21」。沒想到,廚師們聽到幾乎無油、少鹽、少糖,不能使用加工品,也不能煎、炸、炒,紛紛打退堂鼓;有一間餐廳馬上表示:「沒有辦法!」另一間日本料理店隔天也說:「這很像日本的懷石料理,完全是原食物的料理,對我們來說太難了!」
最後剩下三間餐廳願意接受「挑戰」,包括印度料理餐廳的主廚迪立、日式蔬食料理餐廳的主廚胡財賓,和一間高雄在地的異國料理店。
我很感恩的是,廚師們會在通訊軟體群組上相互交流,像阿賓有一次提問:「糙米飯要怎麼煮比較好吃?」結果迪立私下就打電話教阿賓怎麼煮糙米飯,抓到技巧後,糙米飯變好吃了!
又比如糙米麵條的料理,廚師們也會思考料理方式、相互分享想法;有次讓我印象很深刻,阿賓說:「慘了!日本料理非常重視糖,但是餐盒不能加糖,要用天然食材,怎麼辦?」於是,迪立告訴他:「我媽媽教我,只要把洋蔥熬久一點,就可以熬出蔬菜本身的甜味,而且一滴水都不用加。」幾天後,迪立自己錄下影片分享:「你看!我在熬洋蔥了!」
日式料理出身的阿賓,在第一梯次挑戰時,剛開始還抓不到全植物飲食的重點,在試菜時我問他,怎麼把日式料理都做成臺式料理?原來全植物飲食的規範有許多限制了他平常用的醬料和調味,被綁手綁腳,所以一時不曉得怎麼做日式料理。
有一次我問他:「可不可以做一些像是細卷、壽司的日本料理?」他說:「可是醋飯要用到醋……」但市售的醋多半含糖較高。令人感動的是,廚師群組裏,馬上就有廚師建議:「我媽媽告訴我,醋可以用檸檬代替。」我覺得很幸運也很感恩,可以遇到願意嘗試、願意改變的大廚們。
歐于菁(右二)和蔡雅純(右一)時常到合作店家與廚師討論餐盒菜色、料理包的想法。
餐廳老闆變型男
等待學員取餐時,我會主動問:「餐盒吃得怎麼樣?」「身體有沒有什麼變化呢?」也遇到有人說:「飯量太多,我每次都吃不完!」我就分享,我的食量很小,也都吃不完,所以會把五穀類存一半直接冷凍,隔天再加腰果、紅棗煮也是很好吃。
每位學員都有正向的回饋,甚至短短兩、三天後就表示,身體變輕盈、排便也順暢了;也有位習慣服用安眠藥的女士說,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吃了全植物飲食餐盒,她自然就能睡得很好,不再用藥。
有餐廳的老闆為了嘗試各家餐盒的菜色也參與挑戰,沒想到兩個梯次下來瘦了八公斤,臉變尖、身材也不一樣了;我還跟他說:「真的變型男了!」
看到學員的改變,我發現,為了自己的健康真的「甘願做、歡喜受」,團隊夥伴還打趣地把「受」改成「瘦」!
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長遠的推素方式,只要願意嘗試改變飲食習慣、發現身體狀況變好,其實也是種下一顆種子,了解全植物飲食或是素食對自己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