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至十四日 不因力微而放棄

8.13~14《農七月‧初六至初七》

【靜思小語】不自大、不自滿,也不小看自己,認真做每一天該做的事,感恩一路上扶持的人。

組織架構不離法脈宗門

八月十三日,上人與志業體主管談組織架構時,提醒大家,追溯慈濟起源,不能忘記最初起了那一念的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從此開始,才會有五十多年的慈濟事與慈濟歷史。起初,只要是認定社會需要、必須做的事,師父說了,弟子就依照師父的志向去做,師徒之間相互配合,做就對了。那時做慈濟就是如此簡單,並沒有什麼職稱。近年來,一直提起靜思法脈、慈濟宗門,靜思法脈是慈濟的法源,有了靜思法脈才開啟慈濟宗門,所以組織架構也要由此延伸。

「靜思法脈勤行道,靜思道場裏的出家弟子,出離了個人的小家庭,投入如來大家庭,清淨無染著的修行;清修士雖然沒有現出家相,但身心都是修行者,只是在家居士的身分便於走入社會人群互動、施行教化,是覺有情的大士、菩薩,要守戒清淨,具有佛法精神,在人群中展現威儀。」

「在家居士在社會上從事各種行業,要與不同社會背景的人互動,包括在慈濟志業體任職的主管同仁,不一定是佛教徒,各種宗教信仰者皆有,但他們認同慈濟精神理念,所以投入慈濟宗門的大愛志業。」上人說,慈濟沒有限制必須信仰佛教才能投入,但是主管同仁與志工們一定要清楚記得「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法脈要由出家弟子與清修士鞏固與維護,宗門裏不同信仰者彼此尊重,但是要共同守護慈濟宗門。

法脈宗門「立足臺灣,宏觀天下」,緣起於臺灣,隨著慈濟人各自的因緣,將慈濟種子撒播在國際間,就地傳承法脈、弘揚宗門。上人指出法脈是精神系統,猶如「粽串」的繩結;靜思法脈勤行道,要勤精進,保持著內心的清淨、處事的魄力。「就如師父對於自己認定要做的事,都會堅定去做;我尊重一切宗教,但我有自己的堅持,保持著我的方向而不受他人影響。我就是這樣,一路走來有很多人來響應與支援,所以能有今天的慈濟,我們要很珍惜。」

「小小的慈濟關心全球的事情,面對世間四大不調的災難,慈濟人都想著如何匯集愛心去救助,從不因為力量微小就放棄;臺灣本會要鼓勵全球慈濟人,如果他們從各地回傳訊息,我們就要趕快回應,鼓勵他們也給予助力。」

上人表示,很多人捐善款也都表明用在國際救災,所以慈濟從臺灣救到國際;而當臺灣有需要時,國際間也自然回過來幫助臺灣。五十多年來,社會大眾對於慈濟志業,不論是點滴的付出或是大力的護持,慈濟都要做到讓他們覺得很有價值,知道慈濟是真正地在為人間盡心力。

上人再言慈濟架構就如粽串,從法脈起始,要追溯法脈的源頭,就要用「佛心師志」編成「粽串」的總繩結,才能編出粽串。靜思法脈是精神系統的中心主軸,人人都要勤行法脈,以清淨心投入宗門事,才能使法脈與宗門世代傳續。

花蓮慈濟醫院三十五載

花蓮慈濟醫院在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啟業,因應防疫,八月十四日舉辦線上三十五周年慶活動,林欣榮院長率主管及資深同仁回到精舍,全球慈濟人與會眾共同連線觀看醫病溫馨互動、聆聽資深同仁的真誠分享。

上人開示:「不知不覺,花蓮慈院三十五年了;慈濟則從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開始,走過了五十五年。感恩有這麼多人的點滴力量付出,才有如今的慈濟。以前的人有一句話說,大石頭也要小石頭來撐才會穩;撐著我的小石頭,已經堆起一座座大山,在這五十多年來一直支援著、愛護著我,而且給予我很大的力量。還有多位過去支援、幫助我做志業的長者,雖然已經往生了,但是每一位的形像在我的心裏仍然很鮮明。」

上人說,五十五年前,自己什麼都沒有,卻能在三十五年前將花蓮慈院建設完成,所以不要小看自己。「我不小看自己,但是我不自大,也不會羨慕別人,總是很認真做每一天該做的事;我認定要走的方向,認定該做的事,就不會怕困難而堅定前行。現在慈濟足跡繞全球,我也不會自滿,只有滿懷感恩,感恩這一路上有很多人成就,而且慈濟人都是聽到師父的呼籲就去做,這都是很可貴、很令人感動的一分情。」

上人感恩全院主管同仁過去的用心與努力,期勉人人未來更要把握好因緣,發揮慈濟志業良能,共同為人類而付出;四大志業要四大一體,合和互協,精進再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