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日 分別智、平等慧

8.27《農七月‧二十》

【靜思小語】有智慧的人不執於一時之爭,能夠分別是非對錯,也能平等尊重所有人。

自我盤點,自我頒獎

全臺資深教聯會老師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上人鼓勵資深老師們不要認老,而且天天都要「自我盤點、自我頒獎」,將過去所做的慈濟事、靜思語教學的資料與成果收集完整,並加以整理,收錄於慈濟大藏經。「慈濟走過五十五年,這五十五年到底做了什麼?我每天都在盤點全球慈濟事,從全球地圖看看慈濟的慈善關懷與援助行動抵達哪些國家?走過了多少國家地區?總是覺得很了不起、很感恩,慈濟人真的是人間菩薩!」

上人說,在座老師都是投入二、三十年的資深慈濟人,年齡都已經是中年以上。雖然不再年輕,但是要很感恩,因為大家都活得很有價值!僅是在教育這個部分,老師們過去致力於靜思語教學,轉變許多學生的觀念與行為,有很多寶貴的歷史可說。有歷史的人生,就有大價值。

「你們接觸慈濟,善心啟發出來,之後的生命時間大多都是在慈濟。當你們還沒有從教育崗位退休時,每天一大早到教室,就會在黑板上寫一句靜思語,將句句靜思語銘刻在生命中。我自己也是很感恩、很感動,這一段人生,步步足跡都不離開經典。所以師父常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真正是我的心路歷程。」

「五十五年來,已經有浩蕩長的隊伍跟著師父走,我走到哪裏,一開口呼籲,就有人跟著,一直跟到了某一年,師父對你們說,要靠你們自己認真追隨,因為時間緊迫,不容許我回頭看大家有沒有跟上,只能希望大家要跟好、要把後來加入的人帶好。你們都做到了,面前的每一位都是『一』生無量的飽滿種子。想想慈濟人為臺灣做多少事?我們不自大,但是要自我尊重,要回顧曾經有過的生命歷史,認知自己的生命價值。」

上人請資深老師們帶動年輕老師,除了傳承靜思語教學方法,也要帶動教學熱忱,像教聯會蓬勃發展時,人人都懷有對於教育的熱情,要把這分真誠的情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時代在變,教育的精神永遠不變,老師在教育上有真誠的愛心,就會用心找出好方法。」

「千里之路始於初步,路途再長遠,腳若沒有跨出去,永遠都停在原點,永遠到不了目的地。而我們已經走了一段很長的路,現在也要展示出我們如何踏出最早的一步,腳步如何邁進,不斷接引後面的人跟進。」

上人曾經對教聯會老師們說過,不是孩子教不會,而是老師不會教。「說那樣的話,是為了激勵你們用心設法引導學生,所以大家都很認真設計教案,每天給學生一句靜思語,用講故事的方式教他們體會道理,孩子學得很歡喜。經由你們的回憶與分享,或許可以啟發年輕老師,也能激勵他們發揮智慧引導現在的孩子。我們的經驗還很有用,所以不要總是說自己老了,就是不再年輕,才更要積極做事;還是要有熱情,因為慧命不老,智慧的生命不老,而且我們對地球寄託了很大的希望,當此生已盡,去而再來時,還要接著走這條人間菩薩道。」

上人以小螞蟻爬須彌山譬喻,不要輕視自己的生命很微渺,小螞蟻要爬上須彌山,只要認定方向,盡其一生不斷往前進,這一生爬不到山頂,還有來生來世;行菩薩道是生生世世,永遠沒有「退休」。一般人盡此一生所追求的不外乎財、子、壽,不少人寄望孩子奉養自己的晚年。然而現在社會型態與風氣使然,孩子長大就外出獨立,留下年邁雙親,所以子孫再多,老來還是孤單,到了最後那天也是自己走。「我們要找法親眷屬,不是『血統』的眷屬,而是要有『法統』的眷屬,那就是菩薩。」

「佛陀教我們行菩薩道,要發揮生命利益人間。你們不只是與師父同世,又跟著師父共同做慈濟,這是過去生結來的因緣;你們既然發心立願跟隨師父,就要學習師父的精神,把握因緣,不要放棄,做到人生的最後一口氣。不是我們自己做而已,也要傳善給子孫,讓他們知道父母長輩此生最有價值的是什麼,講故事給子孫聽,腦力激盪,活絡我們的心腦功能。」

佛教精神,安定人心

上人與資深慈青學長座談,指出慈青這一代教育普及,現在的孩子大多具有大專學歷,過去慈青們在各大專院校成立慈青社,把佛教、慈濟精神帶到校園,現在大家已經出社會,成家立業,這分精神也要繼續傳承下去,影響、帶動世世代代的年輕人。

「現在的年輕人知識不斷提升,是這代人的福,但是我也很擔心,假如具有高知識,但是一念偏差,脫離了正軌道,也會造大禍。禍、福總是在一念間,善心、好念的培養,不一定靠教育,要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勉勵,善與惡要分別得清楚。現在的教育培養許多高知識分子,同時也培養出許多『高滋事分子』,在人間惹事生非,有時候起一點點摩擦,就可能造成影響整個社會的大動亂,這很危險也很可怕!」

「所以要教育『堪忍』,教人懂得忍耐,控制好自己,不該衝動、不能衝動。徒具知識,就很容易衝動,要與人爭一個道理;有智慧的人不執於一時之爭,智是分別智,慧是平等慧,能夠分別是非對錯,也能平等尊重所有人。」

上人指出學佛者的特質就是不衝動,具有明朗的心境,不受無明習氣蒙蔽。「知」得多卻欠缺光明智慧,無明愚癡易生疑心,就會處處與人計較,惹出許多事端。所以要在社會各階層多提倡佛法,這是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