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近十萬位境外學生,以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為最多,
其中大馬青年一口流利華語,
充分反映華文教育在當地的輝煌成就,
以及華人家庭對子弟深切的期盼。
馬華青年選擇臺灣高教,甚至留下來就業定居,
追求夢想的實踐,但這條路會離家愈來愈遠,走起來也充滿挑戰。
人在出走後,體驗了,見識了,做出取捨,
但去留之間,誰又能真的放得下?
在臺近十萬位境外學生,以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為最多,其中大馬青年一口流利華語,充分反映華文教育在當地的輝煌成就,以及華人家庭對子弟深切的期盼。
馬華青年選擇臺灣高教,甚至留下來就業定居,追求夢想的實踐,但這條路會離家愈來愈遠,走起來也充滿挑戰。
人在出走後,體驗了,見識了,做出取捨,但去留之間,誰又能真的放得下?
歷年來的夏季那一日,在攝氏三十幾度大太陽底下,慈濟大學應屆畢業生穿著一身黑袍,頂著四方帽,在慈大校本部的和敬樓前集合,接著由一名前來工讀的舉牌學生引領,向莊嚴的靜思堂走去。校歌響起、師長致辭、手語表演、優秀生獎勵,而最後即是最漫長卻也是最受矚目的環節—撥穗。
從大學一年級起,我擔任了兩年的舉牌人,不曾想要留下來觀禮;因照常理而言,總會有輪到我的那一日。誰也沒料到,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畢業典禮改為線上舉行;畢業生未能如學長姊在父母的眼前接過鮮花、在靜思堂前拍下燦爛的全家福。對跨海而來的境外生而言,這求學長路上的重要時刻,是多麼想跟最初支持他們的人一起見證。
採訪過程,當被問到畢業典禮,父母的到來對畢業生而言意味著什麼時,來自馬來西亞的校友伍耀群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見證與祝福吧!慈大畢典很莊嚴,對父母而言,算是另類的成果展吧!也是一種感謝,父母四年的付出,成就了一個孩子。」
同為校友的楊子慶,大學及碩、博班畢典時,父母都專程從馬來西亞趕來,「我在臺灣生活好幾年,我希望和他們分享我去過的地方。」
慈濟大學目前境外學生近三百人,大多數來自馬來西亞。這群學子為什麼要漂洋過海來臺求學?他們與父母間流露真實且強烈的情感,又說明了什麼?還有,同樣身為外籍生的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畢業後會想在臺灣發展嗎?
在馬來西亞,華語教育是東南亞地區非常成功的典範,至今有六十餘所華文獨立中學(簡稱獨中),以華語作為主要學習語言,然而獨中的學歷不受官方承認;許多華人子弟亦就讀國民中學(SMK),除語文課之外,主要以馬來語上課;另有國民型華文中學(SMJK),華文課是必修課程。華人子弟多能練就一口流利中文。
十七年前,奉命到東南亞六個國家招生的前任慈濟大學國際事務中心教育組組長賴威任回憶,他們從吉隆坡一路北上到檳城,看到華人教育體系和政府教育體系的不同,華人辦校培養人才、延續傳統,或者送孩子到海外念書,父母非常辛苦。賴威任感受到其中的不易,也對他們多了分情感。
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有馬來西亞華人學生來臺就學;近年來政策改變,僑外生在臺升學及工作居留的機會大幅提升,大馬學子更有機會來到在語言及文化上更能發揮所長的地方。但是,去留之間,又有多少人能捨得過往呢?
一位留臺生,一個故事
我也來自馬來西亞,那裏住著我的父母、兄長還有妹妹。中學前三年的時間,我在國民中學就讀,身邊近九成的同學都是馬來人,直到第四年才轉學,到華人居多的國立學校上課;轉學原因很多,主要是原本學校的華人學生人數太少,無法申請華語教師來教課。我也是在那時第一次體會到,長輩們是多麼地重視華教。
中學畢業後,父母支持我來臺就讀慈濟大學,完成大學學業,繼續留在慈大攻讀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碩士班。去年曾在《慈濟》月刊實習,今年有機會進行此次大馬學子報導。
受訪者們是馬來西亞華人,是在這裏生活的學生、研究員、工程師、醫師,同時也是兒子、女兒、丈夫、父親;我希望以一個同鄉人的位置出發,盡可能地呈現出這群異鄉人的輪廓,也謝謝他們願意相信我。
訪談中,我看到許許多多華人前輩藉由努力付出,與這片土地產生連結。我想到在大馬象徵著五大「國家原則」的大紅花,官方賦予了高尚的情操及價值;身為馬來西亞人,倒是對大紅花頑強的生命力較有感,它橫跨東亞南洋都能活下來,紅紅的外表之於大馬國民有著一番意義,就是象徵著「勇敢」。
這是大紅花唯一的意義嗎?當然不是,在不同社會的語言結構自然有其不同的意義。就像我初次讀到臺灣俗諺詮釋大紅花(即朱槿):「大紅花毋知䆀,圓仔花䆀毋知。」此語諷人不知道己醜,還要自我炫耀。我頗為驚訝,畢竟在馬來西亞有著全然不同的意涵。
但,我相信透過交談,它的意義會豐富起來。唯有承認異文化彼此的差距,在兩者的張力間徘徊,才能有所互動與影響。在不斷交談間,或許終有一日,能真正了解與欣賞。
採訪臺北慈濟醫院黃文國醫師時,他說:「一位留臺生,一個故事。」所有出國留學的人或多或少都背負著自己的夢想及家人的期望。寫下這幾篇報導,希望讓一些根深柢固的標籤剝落,讓旅臺的故鄉人面目得以浮現。更願漂洋過海的同鄉及異鄉客,能在未來,找到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 種族多元的馬來西亞,官方語言為馬來文;在華人民眾的努力下,保留華文教育,全馬有61所華文獨立中學,主要以華語教學
- 華文獨立中學的文憑不被馬來西亞官方承認,無法申請國立大學,畢業生多選擇私立學院或海外大學繼續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