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經驗 讓數字說話

馬來西亞長期嚴峻的疫情,催生出「健康挑戰21」行動,
近一年超過一千八百人參與,勇敢面對「三高」,
驗血數據最終更感動了自己。

馬來西亞長期嚴峻的疫情,催生出「健康挑戰21」行動,近一年超過一千八百人參與,勇敢面對「三高」,驗血數據最終更感動了自己。

二○二○年十一月,由馬來西亞雪隆慈濟人醫會和志工舉辦的「健康挑戰21」活動展開,至今年九月上旬已有一千八百零七人參與,年齡從七歲小朋友到八十五歲長者不等,其中近半數並非素食者;目前仍持續在多處社區接力進行。

「看過大家的驗血報告後,讓我非常感動,很振奮人心。我行醫二十年還是第一次在三個星期內,看到那麼多人一起正向的變化,而且不是一個指數,是全部的指數。」

去年首次舉辦線上圓緣分享會,林磊君醫師看到五十份驗血報告成績後,激動地說著。從第一梯次至今,志工團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以及八百餘份驗血報告,並在線上分享成效,讓隔海聆聽的臺灣與各國慈濟志工驚豔,紛紛跟進;這項健康挑戰的實戰經驗,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累積,需求更加殷切。

研究已證實,慢性疾病大幅增加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根據馬來西亞官方統計,新冠肺炎病故案例中,近九成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疾病,其中有六成五為高血壓、近半數有糖尿病、四分之一患有心臟病、兩成患有腎病,百分之十七膽固醇過高。

特別是今年七、八月間,馬來西亞疫情快速攀升,八月下旬甚至平均日增兩萬例,九月統計已超過兩百萬人感染,二萬二千人病故;馬來西亞國大醫院急症部顧問專科陳沱良副教授,每天救治新冠重肺炎症病患,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新冠肺炎重症病患呼吸困難猶如溺水,有些還得承受插管的痛苦,「你絕對不會想要這一切。」

眼前急務除了避免感染、接種疫苗,還要設法降低慢性病所帶來的重症風險。「有什麼方法可以同時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高尿酸?」身為雪隆慈濟人醫會召集人的陳成亨,多年來站在講臺前分享素食與健康,除了是小兒專科醫師,也是營養醫學、生活醫學及抗衰老醫學顧問。閱讀許多研究報告後,他發現透過植物性飲食調整,能夠控制甚至逆轉慢性疾病,於是開始積極帶動這個觀念。

親子、婆媳、夫妻……一千多個參與挑戰者背後是一千多個家庭,一起因為身體健康改善而歡喜,也帶動更多人了解如何健康茹素。(相片提供/圖1黃良榮、圖2黃漢明、圖3官佩娟)

一種飲食選擇
不能取代醫療

一年多來疫情幾度升溫,馬來西亞政府數度啟動行動管制令,很多地區持續封鎖。陳成亨決定結合雪隆慈濟人醫會及社區志工的力量,於二○二○年十一月,從社區開始推動全植物飲食,透過飲食管理三高與體重,讓參與者找回健康。

馬來西亞種族多元,料理中香料、辣、酸、甜與醬料不可或缺。舉辦這項活動面對的挑戰之一,就是許多人不知如何烹煮合乎要求的餐食,或經常外食,團隊研擬出二十一天的健康挑戰計畫:

  • 每天午、晚餐食譜,以美國生活方式醫學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Lifestyle Medicine)所倡導的健康餐盤概念為標準,設計食譜洽談餐廳供餐。
  • 合作餐廳業者將餐盒送到參與者辦公室、住處,或者定點自取,參與者只需自備素食早餐。
  • 鼓勵參與者通過驗血了解採用全植物飲食前後的轉變。

「活動進行前,飲食品管組需要試吃餐廳的菜色,檢查分量、擺盤和味道等等。有些餐廳試吃四、五次,都沒有通過,對全植物飲食的認知和我們有落差。」「健康挑戰21」中央團隊協調姜志濠,本身茹素十七年,也曾從事素食餐飲工作,他說:「這個全植物飲食的概念對本地的餐廳來說比較陌生,不太會烹煮。過程中,我們跟餐廳一起來學習。」

從雪蘭莪州、吉隆坡到古晉等地,社區紛紛組成團隊舉辦這項活動,疫情期間遠距溝通的模式,讓各地志工不受距離所限,有著中央團隊為後盾,包含諮詢組、協調組、醫療組、行政組、飲食品管組、推廣組和節目組志工的支持,其中飲食品管組由烹飪好手、營養師、醫師等專業人士組成,仔細把關,務必讓參與者吃到健康又美味的食物。

每個週末的線上交流會,參與者分享各自準備的早餐品項,並汲取健康飲食知識。當第二十一天圓緣分享,由一位醫師分析參與者的整體表現,並頒發「最佳血壓改善」、「最佳膽固醇改善」、「最佳體重改善」、「最佳血糖改善」和「最佳三酸甘油脂改善」獎。經歷一次次的圓緣分享,參與者降低三高的成功率非常高,並有許多意外的收穫。

「現在我都不想看到以前的照片,以前我有個大肚腩,現在沒有囉。」六十歲的實業家黃漢明,拿出事業拚搏精神參與挑戰二十一天,嚴守飲食方式,滴酒不沾。第二次驗血報告出爐後,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指數大幅度降低,此外,還瘦了五公斤。

看過黃漢明驗血報告的醫師表示,這項活動救了他一命,由於他的三酸甘油脂數值過高,連帶低密度膽固醇高到無法測量,這種情況下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非常高。

二十一天挑戰結束後,黃漢明學習當一名素食者,太太看到他的改變,也報名參加這項活動。黃漢明說:「這個飲食方式可以讓我健康,我一定要持續下去。」

身為志工團隊飲食品管組一員的營養師余奕倩,見證一個個成功改善身體狀況的案例,於是和先生也一起報名參加挑戰,她說:「現代醫學一般只能靠藥物去控制高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高尿酸的問題,飲食調整只是扮演協調的角色,很少能看到病情逆轉的現象。而在健康挑戰21裏,四高逆轉的例子比比皆是。」

余奕倩在德國波恩大學研修人類營養學碩士時,讀過許多營養研究報告,發現攝取較多植物性食物的人,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愈低。植物所蘊含的營養,比大眾了解的還要多。因此,她在五年前成為一名素食者。

志工團隊也提醒參與者,必須留意的是,全植物飲食只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健康挑戰21」提供實際體驗和一種飲食選擇,並非取代治療,所以需要服藥的參與者必須持續服藥,按照預約複診。

認識好的食物
接著自力更生

二十一天的健康飲食計畫,除了給予參與者精神鼓勵,更傳達健康訊息,讓參與者了解什麼是好的食物、如何烹煮,活動結束後如何「自力更生」,繼續維持。

如今,這項健康挑戰行動不只在馬來西亞推展,臺灣、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印尼等地慈濟人紛紛推動。先行的馬來西亞,「健康挑戰21」累積的數據吸引了當地大學與慈濟雪隆分會洽談合作,作為科學研究之用;砂拉越州政府衛生部的醫護人員,也思考如何把這個健康飲食計畫帶入醫院,照顧醫療團隊健康。

陳成亨醫師與團隊期許著,把健康蔬食的觀念推廣到更多不同的機構和地區,「期許更多人了解植物性飲食可以改善健康,為社會帶來改變!」

▍附錄

今晚,吃什麼好?

撰文、相片提供‧龍嘉文(馬來西亞醫師)

二十一天後,要放多少鹽煮一道菜, 手上的咖啡是否要加糖,那一碟炸物要吃嗎?今晚,吃什麼好?

兩個多月來,我在吉隆坡靜思堂疫苗中心擔任諮詢醫師,詢問接種者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看到四十到六十歲間的中年人,幾乎人人都有血壓、血糖、膽固醇過高問題,許多人每天至少要服用三種藥物。

人人都愛追求美食,忽略了高糖、高鹽、高油帶來的後果—心血管疾病。

八月五日,馬來西亞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單日超過兩萬,病故者一年半間已累積一萬多人。但二○一九年一整年,全馬就有一萬一千三百三十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數目相當於新冠肺炎。

人們畏懼病毒,卻對三高問題視而不見。新冠病毒讓大家聞之色變,始終沒有對治的辦法,但是三高我們還能夠掌控,就是從飲食做起。

身為醫師,我常會勸勉罹患三高病人從飲食開始改變,但我自己卻沒有深入了解真正的健康飲食。茹素這十年來,我以為吃素就等同吃得健康,但是漸漸發現,素食者也有肥胖、三高問題。

當聽到這個活動在短短三週就能夠為令醫師頭疼的慢性病患者帶來正向的改變,我覺得必須親自了解,除了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希望未來能夠更有說服力地引導病人,從飲食中改善三高問題。

善待身體,它絕不虧待你

我是馬來西亞人,又有一半的客家人基因,平日愛好重口味食物。每天晚飯後,我習慣泡一杯熱茶。雖然晚餐幾乎不吃米飯只吃菜,吃飽後總覺得消化不良,一杯普洱茶,會讓我覺得解膩。

參加挑戰期間,午晚兩餐相對於平常清淡許多,少油、無油,但是能夠吃到蔬菜的清甜。這兩餐都吃米飯,也吃到八分飽,卻不覺得消化不良,而且清洗餐具時,幾乎不需要清潔劑就能洗乾淨。相信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再需要普洱茶了!

至於早餐,我用淨斯穀粉、豆漿粉泡成植物奶加燕麥片,如果早起趕時間,可以前一晚先泡好放冰箱;用餐時搭配新鮮水果和堅果,好好地擺盤,看到早上第一餐有豐富顏色、營養,一天的開始也充滿活力!

只是,二十一天活動中,每天都有標準的午、晚餐可以吃,結束後怎麼辦?要自己煮,就沒那麼容易堅持了。難道從現在起,不能再碰垃圾食物了嗎?

這也是許多人擔心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挑戰重要的不是讓我們在這三週改善了「數字」,而是更清楚知道,我們的飲食習慣還有另一種選擇,而這一種選擇決定了自己的健康。

當數據放在眼前,這三週的飲食讓體重和三高問題得以改善,這說明了,健康操控在我們自己的手裏。所以,二十一天後,要放多少鹽煮一道菜,手上的咖啡是否要加糖,那一碟炸物要吃嗎?決定權在你的手裏。

很多人以為健康就是淡而無味,但是這個挑戰的食物告訴我們,健康還是可以色彩繽紛,健康還是有酸甜苦辣,營養師審查過的菜單從不同廚師烹煮出來,大家可以更有信心知道怎麼樣的鹹度屬於健康,也更清楚了解原來健康不只是三菜一飯,還可以是日本料理、印度香料飯,或炒米粉等。

所以,這個挑戰重要的是改善心態。健康,是我們自己的責任,當你用心對待身體,它也絕對不會虧待你!

去年一年往生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相當於新冠肺炎病故者。新冠病毒讓大家聞之色變,始終沒有對治的辦法;但是三高問題我們還能夠掌控,就從飲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