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一代走得更遠

到臺灣上大學,是小時候就決定的事;
工作後,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到更遠的地方去看看。

到臺灣上大學,是小時候就決定的事;工作後,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到更遠的地方去看看。

今年應屆畢業的黃勤智(圖左)、黃勤傑是雙胞胎,從小感情非常要好,遠渡來臺學護理,兩人原本都有著擔憂。倒不是擔心適應問題,畢竟家族中父執輩大部分都曾到臺灣就學,而是怕文科班出身,會跟不上護理醫科的學習進度。

自幼在耳濡目染下,出國到臺灣就學似乎是早已決定的事,哥哥黃勤智說:「從小阿嬤就會說:『長大後到臺灣上大學。』所以從一開始就講好讀獨中;獨中文憑在馬來西亞不被承認,你知道這點吧!」

中學畢業前,他們準備資料申請臺灣學校時,早在臺灣落地生根的叔叔回鄉,見到煩惱的兄弟倆,建議:「不如你們去讀護理。」

在臺從事護理工作的叔叔,介紹了慈大醫學系、護理系會提供「公費生」選項,學期間免除學雜費,每學期還有兩萬元生活費,畢業學生在通過面試及試用後,在慈濟醫院以正職身分履行護理工作的簽約年分即可;原來想申請法律科系的弟弟,也決定申請護理系了。

在機會稀少的生活環境下,浪漫是奢侈的;減輕經濟負擔,有一份穩定、專業的工作,讓兄弟倆四年前成為慈大護理系新生,是班上四十多位同學中,三位僑外生裏的二位成員。

「雖然一開始很擔心自己是否能適應醫學科目,後來發現其實沒太大的問題。」一路受華文教育的他們,面對護理系需熟記的大量知識不覺吃力,「我們以前歷史課時也很常背東西,對我們來說並不難。」

現今占全馬公民五分之一強的六百萬華裔人口,堅守著教育的堡壘;除了擁有華文小學及華文獨立中學,還有屬於自己民族的華文報章、電臺、電視頻道,電視節目中除了本地的新聞、綜藝,還會在黃金時段播放臺灣八點檔、韓劇或陸劇。

大部分華人子弟中學畢業後留在大馬繼續升學,前往新加坡、臺灣、中國大陸、澳洲及歐洲等國家繼續求學的人也不在少數,新世代因工作待遇等問題,人才外流的現象頻頻出現。

如黃氏兄弟這般的馬華學子,在臺灣接受醫護專業訓練與考取的證照,在馬國僅有少數被承認,護理師需要重新考馬國護理證照,方能在馬來西亞執業,因此畢業後續留在臺灣服務的護理師不在少數。

如今,兄弟倆已經通過護理師檢定考試,哥哥分發到花蓮慈濟醫院,弟弟則分發到臺中慈濟醫院,預計十月正式工作。兄弟倆對於未來,還有另一個夢想,「看能不能存到一些錢,我們希望可以到歐洲或澳洲去看看,體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