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環保心

投入環保故事拍攝以來,我們似乎不曾在各地環保站看見「暫停回收」的標示。在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之下,今年五月十九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全臺疫情警戒到第三級,持續兩個多月後,疫情才逐漸趨緩下來,總算在七月二十七日調降為二級。

回顧三級警戒期間,不僅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就連不曾停歇的環保站也在這波疫情之下被迫暫停回收。向來視資源回收為生活日常的環保菩薩們,在面對這波突如其來的變化時,該如何因應與調整呢?

當我們回到熟悉的家鄉探訪幾個環保站才知道,這些環保幹事不約而同地收到其他志工「想做而無法去」的迫切與無奈。相較於染疫的風險,環保志工們更關心回收物沒人收或當垃圾丟棄所衍生的環境問題。大家那一念「環保心」真令我們感動。這一趟記錄下來,我們從各地的環保菩薩身上看見,比起在面對病毒的恐懼,他們似乎更堅信─疼惜大地的環保事可不能停!

落實管制不馬虎

耳聞臺南的人和環保教育站防疫做得很確實,因此我們特地前往了解。擔任環保幹事的劉玉文師兄娓娓道來防疫措施,自五月十九日三級警戒發布,師兄立刻暫停各環保點的回收並安排站內噴藥消毒。沒想到在管制初期,仍見環保志工跑來協助分類,這才知道許多志工擁有大門鑰匙,師兄只好將大門鎖頭換掉,直到七月十二日微解封後,才將鎖頭換回來。

雖然環保站暫停對外開放,但考量少部分民眾仍堅持將回收物拿到慈濟環保站,於是志工想出妙招:在半開的門口處放置一臺四輪推車讓民眾置放回收物,並利用回收的人形立牌加註告示文字,一來避免資源被丟棄在門外,二來可減少人與人的接觸,真是一舉兩得。

微解封後,已經在家待了兩個月的環保志工早已按捺不住,紛紛詢問師兄何時可到環保站。為了管制人流,每天僅能讓五位環保志工輪班,雖然如此,一心只想回到崗位的志工,都願意乖乖配合防疫規範,等待輪班的日子。

空蕩蕩的回收區

七月下旬,回到熟悉的安南環保站,猶記在三級警戒之前,無論我們何時造訪鐵皮屋內的分類區,總是看見一座堆得比人還高的回收物小山,每天似乎都有分類不完的資源。然而在三級警戒期間,環保站配合防疫暫停回收,鐵皮屋下的空間顯得空曠許多,黑色塑膠籃堆疊的比盛裝物資的多,原本那座回收物小山不見了,就連前來的環保志工也遵守著室內不得超過五人的限制。

此時映入眼簾的風景可說大不相同,我們正感到些許陌生寂寥時,便聽見志工們邊分類零星回收物邊念著:「外頭的回收物那麼多,沒人收怎麼辦?」語氣無奈之餘,更說出環保菩薩的共同心聲!只能期盼疫情緩解,早日恢復正常回收。

很會沒事找事做

二○一六年在頂美環保站記錄的環保人物—蘇玉雲師姊,至今我們仍對她印象深刻,在凌晨暗黑中回收夜店空酒瓶的身影,已成阿雲的專屬形象。疫情期間,酒吧暫停營業,我們好奇向來以收空酒瓶為主的阿雲,是否受到「衝擊」?阿雲直說:「目前沒有空酒瓶可回收呀!」隨後跟她的腳步來到放置回收玻璃瓶的區域,才發現之前堆滿空瓶的景象已不見,如今難得露出閒置的空地。當我們正暗自心想,阿雲可以趁這時間休息一下,沒想到她卻說:「我現在還是一樣每天凌晨一點多就出門,沿途會載一些固定點的回收物來環保站……」我們一聽不免驚呼又讚歎,阿雲真是一刻不得清閒!

加上三級警戒期間的人數限制,身為固定班底的阿雲就像小螞蟻般忙個不停,一人承擔多樣事,這裏才整理好塑膠袋,馬上又換到寶特瓶區搬運裝滿的太空包,不到一會兒又走到分類區清掃。「看來『暫停回收』似乎未減少您的工作量?」我問。結果阿雲卻一派淡然地回:「我光是環保站裏的大小事務就做不完了呀!」

總算盼到這一天

疫情警戒降到二級後,各地環保站總算恢復運作。這天上午,位於南區鯤鯓環保站的兩輛環保車全出動,負責開車的師兄們陸續從許多定點載回好幾趟的回收物,才一會兒功夫,環保站裏的空地馬上堆起一座小山。而在一旁的師姊們也沒得閒,回收物不宜久放,得接著進行分類。自三級疫情警戒兩個月以來,如今能再看見環保志工們馬不停蹄付出的景象,內心真是感動!這其中最歡喜的,肯定莫過於環保菩薩了!

照片中的蔡玉梅老菩薩,已經八十二歲,能再度回到環保站的她,臉上充滿喜悅之情。回想那段待在家的時間,老菩薩說:「在家不曉得要做什麼,覺得很無聊,一心只盼能早點回環保站。為了不讓孩子擔心,我還乖乖去打了疫苗,現在能在這裏做環保真是歡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