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六日 從學子到覺者

9.5~6《農七月‧二十九至三十》

【靜思小語】以清淨如赤子之心學習,一步步接近覺悟的佛心。

人人都是帶路人

九月五日聆聽北區慈警會團隊分享推素,上人感恩大家把素食推到各警局、派出所;即使很多人無法堅持長久茹素,但是一段時間少吃、不吃肉,讓許多動物不被宰殺,無形中就是在放生、護生。無論成效如何,都要持續推素,因為這不是一時的活動,而是要長時間教育、提醒大眾,眾生的業力是人人共同造作、累積的,要減少殺生、共同造福,才能消弭災難。

「眾生會造成共業,也可以共成福業,有福就能消災難;若是殺業重,就會增加災難,這都是因緣果報。好話要多說,勉勵人人守護生命,才能守護人體健康,也成就真正的大愛─不只愛人,也要愛動物,平等尊重、愛護眾生。」

上人教大家珍惜身在慈濟的善因福緣,要天天啟動腦神經反應區的慈悲利他區域,不要讓這一個區塊沉睡。要啟動它,不是只有想想而已,而是要身體力行,落實慈悲利他的善行。「功德是自造自得;沒有去做,即無所得。」

上人肯定並感恩慈濟人都是信、願、行,大家與師父有緣,相信師父,聽了師父所說,就發心立願、身體力行;若是無緣的人,或是結了不好的緣,聽了不但不相信,還會生毀謗。幾十年來,無論聽到什麼言論,自己總是修一「忍」字,不與人爭,只管守好自己的身、口、意,做好該做的事,堅定信心,恆持所發的願,帶領大家往前行。

「現在的世間災難多,臺灣相對平安,我們要很感恩,因為臺灣造福的人多。但是感恩之餘,還要很慎重,畢竟臺灣如同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而現在海浪洶湧,船上的人要共同守護這艘船,讓它乘風破浪,所以大家都要小心謹慎,做好防護。不只是防護病毒,最需要防護的是自己的心,時時警惕自己,不要有貪、瞋、癡、慢、疑,要起正信、行正道,在菩薩道上精進往前行。」

上人說,疫情尚未過去,生活中要持續提高警覺,避免群聚,如法不違法,還要把握機會用心推素、呼籲向善。現在科技發達,網路無遠弗屆,或許此時海外有人連線聆聽慈警會的分享而受到啟發和鼓勵,也向慈警會看齊。能在人間帶動善的方向,就有無量功德!期待人人都是「帶路人」,要走對的路,認定方向正確就要往前邁進,邁出一步造福,接著再邁出一步修慧,天天精進、福慧雙修。

菩薩心是父母心

九月六日,聆聽慈濟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佛法真理永恆存在,但是需要有人傳法,才能永住人間,讓眾生聞法受用而起信、發願、力行。然而「發心容易恆心難,發願容易行願難」,一時受感動而發心立願,這一念很真誠,但是事過境遷,這一念心很快就淡化、消失了,難以身體力行。期盼大家能克服反反覆覆的凡夫心,提升人人本具的清淨佛性,以慈悲、智慧在人間堅定力行菩薩道。

「佛陀慈悲,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明知娑婆世界很苦,也知道娑婆的眾生剛強難調伏,還是來到娑婆。在晚年說《法華經》,希望弟子們承擔將來在娑婆傳法的重任,這是佛陀的心願。」上人說,即因娑婆眾生很苦,故而需要菩薩救度,所以佛陀說《法華經》就是教菩薩法。

「我一直稱呼大家是『菩薩』,就是期待大家從耳朵聽入了八識田,還要貫穿到第九識,啟動那一分清淨無染的佛性、悲心,為苦難眾生而甘願付出。甘就是甜,不怕苦,所以轉苦為甘。雖然付出很辛苦,眾生剛強難調,仍然不畏懼,是因為有一股無私的大愛。」

「菩薩心就是父母心;父母心、菩薩心,就是佛陀的心。我們既要學佛,就要以佛陀為典範,學習佛陀如何面對群眾,看見眾生的苦而啟發悲心去救度。」上人以「學」與「覺」的字形闡釋,學佛要以單純清淨如赤「子」之心學習,直到明心「見」性。

走入人群中,可以看見世間有種種苦難,都起源於人心的種種煩惱;各人的煩惱不同,習氣不一樣,總是在人我是非中計較、爭執,衍生出更多煩惱纏擾身心。上人說,眾生的無明愚癡令人悲憫,但若不覺悟、不知道理,就無法起悲心;而覺悟的人看著人間種種眾生相,悲心油然而起。也有人是在走入人群付出時,看見各種苦難相,分析眾生受苦難的原因而覺悟;原本自己也煩惱重重,而今想通了,不再計較「我是他非」,煩惱也不存在了。

「懵懂人生是凡夫,如同稚子懵懂,才需要教育啟蒙;其實教育孩子的人,也是經過別人的教導、自己下功夫學習,才有辦法來教人。」上人期盼主管同仁們了解自己急切要向大眾呼籲的事,把握機會引導大眾領受「大哉教育」,從醫學、生理學、生態環境保育和宗教等各個角度,引述研究數據,對眾宣說素食的重要性,「非素不可」。

上人教大家不要小看自己,雖然宇宙虛空廣無邊際,人類只是浩瀚星空中小小一顆星球裏的微小存在,但是人的心也可以無限開闊,要學習佛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珍惜這一輩子生在人間,能夠走入慈濟,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間菩薩同行。珍惜因緣,就要用心學習,讓懵懂稚「子」成為明心「見」性的覺有情人,不要像火宅裏沉迷的孩子,任憑長者在屋外呼喊都不聽。一定要把佛法吸收入心,睜開眼睛看見道理,不再糾纏於人我是非而受人悲憫,趕緊走出火宅,發揮悲心救度無明眾生。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上人期勉慈濟人要每過一天就增長一分智慧,再多一分願力。發心立願更要身體力行,能行才能進步,心要專,精而不雜、進而不退,就是「精進」,一步一步愈來愈接近覺悟的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