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至三十日 培植菩提林

9.28~30《農八月‧二十二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培育帶動人才如同植樹耐心呵護,往下扎根、往上茂盛,終有一天綠蔭成林。

穩健站立才不怕風雨

九月二十八日,加拿大慈濟人透過視訊連線與上人座談,分享疫情下的慈善行動、品書會心得與推素行動。盧文川師兄在線上導覽列治文教育中心的愛心農園,處處都有精舍的味道,讓人聞到靜思法脈的法味。上人說,園區裏的樹木還沒有長大,要耐心栽培,讓樹木往下扎根、往上茂盛,終有一天綠蔭成林。志工的帶動和人才的栽培與種樹的道理一樣,精神理念的根要很扎實,才能穩健地站立在這片土地上,不怕風雨,還能讓人在樹蔭下乘涼。

「慈濟人也需要彼此庇蔭。很多人在聽到慈濟人分享時,覺得某一句話讓自己很受用,受到了鼓勵,以歡喜心投入慈濟並發心立願;但是時間久了,在人群中,也許聽到一句話不順己意而聲色不佳,與人起摩擦,擾亂了自己的心。慈濟是一個修行道場,法親要彼此關懷,有人受到心靈的創傷,就要有人趕快來膚慰;或是警覺自己的起心動念,要自我勉勵,立志為菩薩,遇到逆境也要感恩,感恩別人讓自己有修行的機會,克服自己的心靈障礙。」

上人說,修行要培養慈悲仁德,慈悲仁德容易培養,但是還要有大忍與大勇,不忍就是沒有勇氣;沒有勇氣,菩薩道就走不下去。所以要培養慈悲,更需要培養大忍辱力,才能在人間承擔起天下的米籮。即使負擔沉重,但是既來人間,不可以空過時間,要把握因緣,發揮大力量。

資深者接引年輕人,年輕人要感恩資深者,共同守護慈濟大家庭、發展志業,就地播種、就地耕耘,無論是播下蔬菜種子或樹木種子,只要因緣會合,都會有收穫;期待加拿大慈濟人繼續努力,用心布善種子,殷勤耕耘,也能成就庇蔭當地眾生的菩提林。

醫療非職業而是志業

九月二十九日聆聽教育志業各校主管分享校務後,上人指出,慈濟不是企業而是志業,因為很重視生命,一向以「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為目標,所以在花蓮建設醫院;而要讓醫院很穩定,就要把醫學、醫療品質守護得好,所以再創立教育志業,培養理想中具有真誠大愛的醫療人員,能夠以志業精神面對醫療工作,用生命走入生命去搶救生命。

上人說,從選填志願、決心從醫開始,醫療理應是畢生的志願也是志業。慈濟教育要讓同學認定志業方向,師長除了傳授知識與技術,也要讓學生很清楚,醫療非職業而是志業。若只把醫療工作當成職業,就會追求工作輕鬆又有高收入;醫療是要承擔責任的志業,因為人命關天,即使只在一個小小的環節出錯,也有可能讓人喪失性命。所以醫療工作者一定要有使命感,有守護生命的志業精神,更要重視大眾的健康,要有真誠的愛。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是使命也是願力。

慈濟教育要有人文精神,所謂的人文精神就是愛。常聽到醫療人員提到史懷哲、南丁格爾,一位是醫師典範、一位是護理典範。其實這二位所代表的就是真誠的醫療之愛,勉勵醫護學習他們的精神。

「虛空有盡,我們的心力、志願力無窮,比天空更開闊,一念心就能超越虛空。人人本具佛性,人人有神通,剎那間的起心動念可以伸展到幾億萬年,志願也能不斷延續、無窮無盡,就像史懷哲、南丁格爾已經是久遠以前的人,但是他們的精神理念還在人間,現在的醫護人員都知曉他們的故事。」

現代有很多輔助醫療的尖端科技工具,上人遂言學醫者、從醫者更要虛心學習,除了增進醫療技術,也要用心研究,研發出能夠預防疾病、對治疾病或增進健康的藥物和保健方法。傳承過去人們的經驗與智慧,在現有的基礎上更精進,為未來而努力。

天地間蘊藏奧妙生機

「醫療面對的就是苦難人;生病最苦,要拔除病苦,就需要醫與藥,要有醫師,也要有治病的藥,而藥來自天地間的生機。天地人間總有一片生機,草木皆有情。天天我都會在外面的天井,抬頭看著天空,低頭凝視這一小片草地,想著幾天前這一叢枝葉還沒有花苞,隔一天就看到花苞冒出來,接著就開始認真想要觀察它到底什麼時候開花?再隔一天就看到花開。回歸於法,真是毫芒有乾坤,而且法無法可說。」

九月三十日醫療志策會,上人說,推進植物生長的動力就是生機,生機無形無相,但是感受得到。用佛法名詞來說,天地萬物皆有「行蘊」變化,沒有一刻不在變動中,微細到讓人不知不覺,就如特意要看出植物的生長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只要隔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出變化。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五蘊皆空」,指出世間的有為法,都是色、受、想、行、識蘊積而成;既有諸多元素蘊積,但經徹底分析,本質卻又是空。上人舉常到精舍親近師公的孩子為例,每天中午,小男孩都會讓師公搭著他的肩膀,穩步走向齋堂,漸漸地手必須搭得愈來愈高,愈來愈摸不到孩子的頭。孩子長大了,但是天天都見面的時候,察覺不到他的成長變化,猛然察覺時,小小孩童已經成為青少年。

這一切無常變化都是很微細而分秒不斷地進行,雖然無法在短時間看見,但是時間拉長了再做前後比較,就會很明顯。所以不要輕視分秒,長遠劫也是從短暫的分秒累積而成的;世間萬物皆有其用,也不能輕視,只要有人有心去研究,找出有益人體健康或治療疾病的成分,就能利益人間。

上人談到淨斯本草飲的研發,就是起於自己一念間所說的一句話,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等人聽了放在心上,合研究團隊之力所研發。艾草、茉草等植物,是過去臺灣民間常用以驅邪辟疫的民俗植物,而今運用科學技術分析研究,找出能夠增加防護力的成分,經科學實驗確定功效,就能加以推廣應用。

「這些植物本來就存在,只是沒有去發現它的成分;不只是草木,其實連土石都能入藥,天地之間還有很多奧祕等待人們發現與探討。我只是一念心、一句話提起了,而你們與師父有一分緊密的師徒緣,所以聽了師父的話,基於對師父的尊重與愛,就開始身體力行、發揮智慧、利用科技去分析而有此研發成果,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因緣!」

善用天地萬物,能增進人間生機。上人說,不只因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當前,需要研究哪些植物有相應的預防或治療成分,在高齡化社會中,也很需要研發緩和老化、衰退的保健食品,以減輕因為高齡化引發的社會問題。所以還需要大家有志一同,再接再厲,讓有益於人體的研發實用於人間,拔除眾生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