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 心境起風浪

在定與靜的心境裏,
能解開重重的難關。

籤508

一下要我往東,一下希望我往西,「到底要我去哪裏?」衝口而出的這句話,到底是有個性,還是習氣?

「定」與「靜」都是在修行道路上的功課,學習在「定」中生禪,禪能心「靜」。但要找到定與靜,談何容易?一剎那的鬆懈,一秒鐘的懈怠,心湖的漣漪就會慢慢擴大,翻起風浪。

常常提醒自己要謹慎身口意,因為心的「定」會在行動中展現;心的「靜」,會在言語上表達。上人常說「做中學,學中覺」,學中覺,最重要就是「見」,我們總是以為很清楚自己的內心,也能看見自己有習氣,卻忘記了自我鞭策繼續前進。

修行就是要除習氣,沒有第二個捷徑。習氣像一朵朵的雲,心情開朗時,晴空萬里,溫暖人心;遇到挫折時,烏雲漸聚,下起鬱悶的心雨。當面對人事物的繁瑣時,如果少了「定」與「靜」,自然處處都是障礙,而且是自己障礙了自己;沒有去除習氣的決心,處處都是困難。

靜思精舍清修士三百六十五天參與副執事的工作,洗碗、刮菜、打掃等都是例行的家事,但對於習慣凡事應有其次序與步調的自己,的確還需要多多磨練,才能夠去除細微的起心動念。

二○一二年九月底回來靜思精舍後,開始熟悉各個環節的運作,經常被安排去「補位」。有一次,被要求去協助一個崗位沒多久,又被要求去另一崗位。心中的「我」膨脹了,不喜歡被安排,衝口說了一句:「到底要我去哪裏!」當下忘記了要感恩別人的肯定,相信自己能夠勝任不同的崗位,發揮功能。

二○二一年二月,靜思精舍的農曆過心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避免群聚,呼籲眾人在社區團圓,但新春期間用餐人數還是比平常稍有增加。每日三餐投入副執事的洗碗工作,大大小小、不同種類的鍋碗瓢盆,會在洗滌動線中穿插出現,不會有「先洗盤、後洗鍋、再洗筷子湯匙」等理想的次序。

外境的變化無法掌握,只要專注每一個當下,自然不會生起無謂的雜念─「為什麼不集中一起再拿來……」、「為什麼不先分類……」等等。看到筷子洗筷子、湯鍋送來趕快洗、拿到湯勺就用力搓,一切只需要一念單純的心,就有定的力量,去面對外在的「境」,哪會有什麼不吐不快的習氣?

上人開示「天有天氣,人有脾氣」。脾氣到底是什麼?就是自己剛強的習氣,卻被我們美化成為「獨特的個性」。太多「我就是這樣」,太多「我」的欲望,讓人與人之間少了和氣,讓大地的眾生不斷被傷害。

對於這波仍未看到終點的新冠肺炎疫情,上人在新春開示中,期待人人守住自己的分寸,要再持續推動守戒茹素,讓人心都能疼惜眾生命,才是真誠懺悔,天下才能平安。

眾生剛強難調伏,我們也應該要推動「心靈茹素」,不要有太多的雜念與妄想、不要有太多的埋怨與比較,如同享用新鮮的蔬果,讓心靈更清淨、更健康。

上人開示:「人生苦啊!但是甘願就快樂。佛陀說天堂無佛可成,人間才有修行的空間,才有成佛的希望。人間菩薩道,能克服困難走過來,就是本性清淨。」「定」在哪裏?一念安住在當下的心;「靜」在哪裏?心中無求無爭的清淨。外面的境界也許帶來無數的挑戰,只要我們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日日都會是好天氣。

「靜思法膸籤」
  • 法語籤文摘錄自大愛電視《靜思妙蓮華》節目字幕稿,由德懋法師與林翠玉師姊潤編,結合慈濟志工林正龍、許峻嘉、黃文欽專業設計,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八日正式上線,有電腦、手機、社群軟體等不同介面,讓民眾隨時隨地可透過網路請法。
  • 本來取名為「靜思妙華籤」,後經上人賜名為「靜思法膸籤」,並為之題字。「膸」,為髓之古字。
→立刻請法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