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圓夢 去慈濟上大學

七十五歲的王桂英在身心靈上躬行環保,走出不一樣的人生。

閩北人王桂英聽不懂閩南話,看不懂繁體字,卻從靜思晨語中聽懂人生智慧,從不會到會,從迷到悟,從聽到說,到能用手機寫出心得與年輕人分享,在古稀之年圓滿了讀書的夢想!

綠燈亮了,王桂英顛簸著快速通過斑馬線。中等身材偏瘦的她,背著包,左手拄著柺杖式的雨傘帶動著右腿,就這樣行走二十幾分鐘,抵達慈濟在廈門的文興東環保點。

伴隨著歡快的樂音聲,志工們快速地搬出了儲存的環保物資,開始整理。王桂英放下背包,也立即投入其中,但不論是走、跪、坐還是站,一個姿勢久了,對於她來說都是吃力的,需要動一下或稍事休息才能緩過來。分類臨結束剩下來的一點零碎物資,她也不捨得丟棄,強忍著疼痛仔細分類,直到地面再無可回收之物才放心。

身體隨著年歲一天天老化,目前兩條腿長度相差不止三公分,走路時,左腿愈來愈沒力氣,右腿在左手柺杖的支撐帶動下,也會有一點痛。走不了路,就改坐公車,初心不改,如常做慈濟。

週一思明共修處值班;週二文興東和前埔環保點;週三七匹狼大樓環保點。除了固定環保回收點的出班,遠遠近近的八、九個環保點,哪裏有呼喚,王桂英都去。

從環保活動開始到讀書會結束,她總是準時來,也不會提早走,有頭有尾;當志工要出去回收物資時,她就一邊聽上人法語,一邊把塑膠和紙類分開,一個人也開開心心把物資整理得好好的。

「做也是痛,不做也是痛。腿痛手不痛,只要腿還能邁得出去,就要堅持走出去,能做是福氣!能多做一點,我還更歡喜!」自二○一四年開始,王桂英就這麼堅強而從容地走出志工路。

王桂英(圖1)固定在社區環保點當志工,即使身有病痛也不動聲色;她惜福愛物,連筆芯都要一支支試過有無墨水,她的筆記本和筆全是回收再利用而來(圖2)。

堅強好學度苦厄

王桂英,一九四六年出生在福建南平市浦城一個貧寒的家庭,十八歲嫁為人妻,唯圖能有一碗白飯吃到老,就滿足了。孩子一個個出生,先生在結婚兩年後,卻開始每年都生病。

「一百斤的擔子,我要挑六十斤,把這個家撐起來。」王桂英除了承擔家裏的大小事、起早賣菜,還幫人洗衣服、帶孩子。別人不要的舊縫紉機,八十多斤,哪怕走四公里多的路,她用肩膀喜滋滋地挑回來,學習做衣服。

因為幫人帶小孩,家裏的經濟漸漸得到了改善,三個兒子中培養出兩名大學生;王桂英也得到其中一戶人家的信任,受邀幫忙照看老人。

在老人家中看到一本《家庭生活萬寶全書》,想到老伴的身體狀况,王桂英認為這簡直是本百寶書,也去買一本學習保健知識。不認識的字,她就向老人請教如何查字典。

遺憾的是,老人的其他幾位孩子誤認王桂英對老人好是別有所圖,她忍不下這一口氣,在工作了兩年八個月後,於一九九六年八月不辭而別。

二○○○年三月,她在一次打工時摔傷右腿,採用牽引治療失敗,三個月後發現股骨頭壞死,已然無法修復,留下終身殘疾。之後的三年時間,她靠著百寶書,強忍劇痛自我理療,還一邊打工維持生活,堅強地擺渡過艱辛的日子。

王桂英好學,參加讀書會,也「晨鐘起,薰法香」,因為只讀到小學三年級,寫聞法筆記很是辛苦,如今已能從容跟上進度。

聞法筆記鍊心志

女兒在老家嫁人,三個兒子在三個不同的城市先後成家立業,先生在二○○八年往生後,她二○一三年住到居於廈門的兒子張衛國家。

「媽,您有時也可以去慈濟,走走看看……」看著婆婆整天記掛著她在異地的孩子們,身為慈濟志工的兒媳徐斌關切地對婆婆說。去了幾次後,王桂英覺得慈濟有很多規矩,心想:「我都老了,隨心所欲吧!」

但志工跟她說:「師姊你既然來,就把這裏當做你的家,看到了什麼需要做,你就自己去做,不要在意人家對你怎麼樣。」王桂英聽進去,此後就沒有再等人家叫才去做,「我早到,就澆花、擦桌子,做了就熟起來。」

一念單純的心,惦記著「還有事沒做完」,王桂英忍著腿痛,全程參與慈濟在二○一四年十月的廈門國際佛事展,接著又是文博會,連續十天,做得又累又開心!

日後無論是白天或晚上的慈濟活動,不管誰邀約,不管做什麼,王桂英通通應:「好!」沒人邀約就自己去。不只做環保,香積、福田、讀書會……王桂英什麼都做、什麼都想學。「也許是因緣到了,也不再糾結於慈濟規矩多,只想著就慢慢學吧。」她笑著說。

二○一六年七月十三日,在志工林玉蓮的邀約下,王桂英開始「晨鐘起,薰法香」。作為閩北人的王桂英,聽不懂閩南話、看不懂繁體字,卻總是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期待第二天清晨的聞法。

邊聽邊寫筆記,對於小學三年級都沒讀完的王桂英來說,其實並不容易。一句話寫不下來,就先寫幾個字,再抬起頭來看螢幕上的繁體字,用簡體字寫出來。字寫不來,就先空著,之後再用放大鏡查字典補上。「記筆記就是拿筆鍛鍊的機會,也是靜心的機會。」

桌子上擺著大小十幾本的筆記,是王桂英四年不間斷學習的見證;現在她已可以聽懂八、九成閩南話,認得八成以上的繁體字了。

二十幾年前,王桂英夢到自己在學校讀書;想不到古稀之年,竟然夢想成真。「上人就是我的再生母親,教我怎麼做人,慈濟是我免費的大學。」王桂英很珍惜這樣的幸福!她把這分幸福化成愛,落實在生活中。

王桂英不斷與兒子張衛國和兒媳徐斌分享「正信正念」,家庭氣氛溫馨幸福;對在異地發展的孩子們,則化擔憂為祝福。(攝影/曾美)

身勞動心不浮動

「他們耕外面的福田,我就耕家裏的福田。」王桂英表示,兒子媳婦忙著做慈濟,自己就要負責把家務扛起來。每次早回到家,她就洗衣服、拖地板,「換一種工作就是休息,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王桂英謹記上人的教導,她把身體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期許「以善以愛傳家」。

「靜思語能掃除心裏的垃圾,把心打開。」王桂英表示,「進慈濟,學會了如何緩解自己。」

「『人家性格是這樣的,沒有針對我。』碰到不好的聲色時,她反而去跟人家結好緣,按摩、送自製的蜂蠟膏。這就是上人說的,『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談到母親的身行,張衛國認為媽媽把上人的法語活用在生活中了,「媽媽就是我的榜樣。」

在家裏,看到兒子工作上碰到煩惱時,王桂英總勸他多結好緣。「今天真的很累!」媳婦徐斌回來只是隨口一說,婆婆重重聽在心上,輕輕一句:「想想上人。」正念立馬就生起來了。夫妻兩個人意見不合時,老人家會說:「趕緊喝『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她不斷提醒著「正信正念」,這是因為在 「慈濟」大學的薰陶和實踐,讓她這念心日趨塵盡光生,熠熠生輝。

對於帶給她二十年苦痛的腿,王桂英虔誠懺悔,「當時沒有感恩心,心胸太狹窄了!受點委屈就離開,未能有始有終地照顧老人。腿痛也是我自己活該。」她甘願接受,無尤無怨,並時時提醒自己,做人要心胸寬廣。

「要學會自我放鬆,要訓練自己多做,但不要多想,身體可以勞動,但心不要浮動;對自己要有信心,不要事事要求完美……」歪歪斜斜的筆跡,是王桂英三年前親筆抄錄的上人開示。她很喜歡這段開示,「每次讀一讀,心就會更平靜。」

生活中,王桂英愛物惜福,「什麼都能吃,有時候,哪怕酸一點我也吃,捨不得倒掉。」除了慈濟制服是用買的,衣服多是惜福來的舊物改造,襪子破了也是補一補繼續穿,「假如有一天走了,這樣才不會可惜。」她表示,做環保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思想跟上人的理念很契合,「慈濟正是我要走的一條路!」

「我很感恩這雙腿還讓我用了二十年!」王桂英非常珍愛雙腿,每天早晨三點多醒來,躺在床上,雙腿左右旋轉,接著揉腹、用手指梳頭……做各組保健動作;即使夏天也穿兩條長褲,出門前再給腿部都貼上薑貼,右鞋墊上三、四公分高的鞋墊。她就這樣一顛一簸,堅定躬行在環保路上,古稀之年圓大學夢,踏實地走出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