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惜十七年

阿穆(中)受邀出席慈濟居鑾聯絡處歲末發放,與志工們合影,留下「全家福」。

十七年來,阿穆的親人就是慈濟人。當志工為她收拾遺物時,看到她妥善保存著合影,彼此是多麼珍惜這分情誼;火化、葬禮的最後一程路,依舊由志工相伴送行……

慈濟志工還記得十七年前與阿穆(Amu)初相見的那一刻,她如小姑娘般靦腆地坐在一旁,聆聽志工與哥哥對話。慈濟提供生活援助後的兩個月,哥哥就往生了,她失去至親,不知所措。但志工給了她如同親人般的愛,每次到訪,她總是熱情地親親志工的臉頰、摸摸志工的臉,像媽媽一樣,期待著孩子回家與她相聚。

在馬來半島南部柔佛州小山城居鑾,慈濟耕耘慈善志業已有二十餘年;二○○四年,經人提報,志工來到米娜吉(Minachi A/P Velaithan)的家,她是位保守的印度裔婦女,害羞內向,很少接觸外人,生活只是圍著家人轉,志工都親切地喚她阿穆。

她是家中的幼女,有著疼愛她的父母和哥哥。父母離世後,單身的她與離婚並無子嗣的哥哥相依為命,哥哥收入穩定,她只需要負責家務事;但當哥哥二○○二年中風、無法繼續工作,五十五歲的阿穆與社會脫節許久,甚難外出謀職,兄妹倆只能靠著政府的補助金和哥哥的教職員撫恤金度日,即使節儉但不免困苦匱乏,朋友心疼於是向慈濟提報救助,志工從此走入阿穆的生活中。

阿穆覺得自己也可以手心向下、做好事回饋社會,每月訪視日,她總是先從錢包裏掏出五令吉善款給志工,也會跟著做環保;多年來,慈濟義賣會或大型活動中,總有阿穆的身影。

二○二○年十月初,志工如常去探望,經鄰居提醒,阿穆行為有些異常,大家趕緊把她送院檢查,確診為中風,已影響到說話和進食,生活將難以自理;一週後出院返家,她已經不太記得志工的名字,只知道是慈濟人,願意讓志工進屋。

志工協助找了一所療養院,讓她獲得照顧;二○二一年元月四日傍晚,志工覃盈瑩接到療養院院長電話告知,阿穆昏睡不醒,詢問是否要送院治療,她請院長趕緊聯絡救護車送醫。大約一個小時後,再次接到電話,告知阿穆在送醫途中呼吸停止了……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覃盈瑩好傷心,在趕往醫院的路上,一幕幕與阿穆生前互動的畫面與對話浮現在腦海。記得一年多前,印度重要慶典屠妖節前夕,志工陪她去掃墓,拜祭媽媽和哥哥;還有不久前,志工結伴帶了應節食品,到療養院跟阿穆慶祝屠妖節。

志工收拾阿穆的遺物時,發現她把這幾年參加慈濟歲末發放與志工的合照保存得很好,就擺在櫥櫃上,可見她非常珍惜這分情誼。

七十二歲的阿穆沒有親人,志工到警局報案申請處理後事,三星期後獲准,才能以執行者身分簽署文件,將阿穆的大體從醫院領出送到火化場。印度葬禮業者負責人阿彌拉佳(Army Raja),看到不同種族的團體可以像家人般協助後事,非常感動,也主動不收取費用,希望一起做好事。

元月三十一日傍晚,志工依印度習俗,帶著阿穆的骨灰到河邊,在骨灰上添放了鮮花及牛奶,灑向河裏,圓滿後事。凝視著河水流逝,志工們合掌,獻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