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至十八日 好規矩,好品德

2.16~18《農正月‧初五至初七》

【靜思小語】品德教育要從重視生活教育開始做起。

平等普施,清淨無染

正月初五,與返回精舍隨師的中區慈濟人醫會紀邦杰醫師等人談話,提及莫三比克慈善援建計畫,上人表示待疫情平息之後,基金會營建處將前往協助推動大愛村工程;視情況可有醫療人員隨行,為居民義診。上人也期勉慈濟人持續呼籲大眾提升善念、發揮愛心,不拘捐多捐少,所希望的是這分愛心長久持續,點點滴滴細水長流,匯入功德大海。

「我一直很擔憂的不是只有現在這一代的世界,還有下一代、下下一代的人間生態,這整個世間很需要有善的能量;不論是從科學或宗教的觀點,世間真的不能缺少善的能量。」

上人說,慈濟人秉持佛教精神,在世界各地發揮大愛,慈善救助的對象不分宗教平等普施,而且慈濟一向不參與政治,是超然的非政府組織、人道團體,無論來訪者有何政治身分,自己皆是平等尊重對待,也不會與人談政治、選舉等等。

上人表示,慈濟永遠保持清淨無染的形象,不會有其他的色彩;對於苦難的眾生,慈濟「非救不可」,沒有其他意圖。而且愛護眾生,不只有愛人,也包括動物。而今疫情籠罩全球,人們無力阻擋,要把握因緣鼓勵大家素食,不要為了口欲吞食動物,不要在食物鏈上與動物有牽扯,就像是在嘴裏放了一條鍊子,去牽這些動物入嘴裏。素食非推不可,要對眾強調「素食對人體是安全的」。

談及環保推動,上人表示這是事關全民的重要事務,一般人隨手丟垃圾很輕鬆,彎下腰去撿卻很難,因為眾生有種種執著與掛礙,是深植於意識中的煩惱,要破除這些煩惱,實在很困難!所以慈濟人宣導環保,要合許多人的力量向大眾教育與推動;若加上地方政府以公權力推行,會做得更加徹底。

上人說,無論是推善、推素或環保,「水多高,船就漲多高」,社會上真正有影響力的人更要投入去宣導。醫師對患者宣導素食,也很有說服力;現在素食是「非推不可、非說不可」,要請人醫會醫師們多用心。

真人實事,珍貴教材

二月十七日,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顏瑞鴻副校長等主管同仁返回精舍向上人拜年,並報告向教育部申請「天空學院」線上課程之進度。上人說,現在科技發達,跨區域線上交流並不困難,即時線上教學能造福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天空學院要從幼教、小學開始,運用多種語文,讓不同語系、不同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就地連線學習。

上人提到慈濟人無論年齡長幼,甚至連不識字的老人家都用心「薰法香」,而且聞法入心、用在生活中,分享時侃侃而談,代表師父所說的,大家都聽得懂。這是因為自己在講經時融入真人實事,用當前的人事表達經文道理,讓聽的人覺得:「別人做得到,我也做得到;他們這麼有愛心,我也應該展現出我的愛心。」所以即使沒有當面交談或直接教導,海內外慈濟人都聞法受用,而且學有所成。期待天空學院的老師們也要多了解慈濟,無論是過去或現在,慈濟有許多感人的真實故事,都是很珍貴的教材。

上人說,《靜思語》文句簡短,翻譯成多國語文在各地流通,也有配圖活潑的兒童版。曾見一個莫三比克的孩子,拿到慈濟人給的《靜思語》如獲至寶,抱著緊緊地對志工說,他要帶著一所學校回家。在資源匱乏的窮困環境中,孩子很珍惜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現在要開設天空學院,可有多國語文翻譯,讓這些窮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機會。

農曆年過後,各級學校寒假結束,開始下學期的課程。上人叮嚀校方加強校園安全,最重要的是加強同學們的生活教育。「曾經看過某一學校的宿舍,學生生活亂序,起床以後棉被不摺,說是晚上回來就要再睡了,所以不用整理。那種觀念是錯誤的,需要師長導正。」

「一個人如果不會生活,不重視環境,就等於沒有教育。我們要負起教育的責任,讓人看到某一所學校畢業的學生,就覺得這些畢業生有好教養、好品德;若是不重視自己的生活規矩,就稱不上有好品德。我對慈濟教育的期待,就是做好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對父母負責、對社會負責。」

如常規畫,隨時啟動

援助尼泊爾、印度貧困地區,回饋佛陀的故鄉,是上人一直以來的心願。二月十八日與基金會主管同仁們談及尼泊爾與印度的慈善援助計畫時,上人表示,很期待為藍毗尼的醫療與教育盡心力,也希望能在當地建設慈濟道場。

「那裏雖然是佛陀的出生地,但是經過二千五百多年,早已失去了佛教精神;佛教的精神重點就是要入世救世,如果慈濟有前往當地的因緣,而且當地有志工,就趕快著手進行援建事務。」

「並不是提高慈濟知名度,讓大家認識慈濟,事情才能運作;我們沒有做事,誰會認識我們?何況我們不是要人家認識才做事,是這個時候那裏有苦難人,而『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慈濟本來就要去做慈善建設,卻因為疫情而暫緩。計畫要如常,疫情總會過去,要持續與當地人士互動,前置作業先進行,待當地環境允許就能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