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至九日 相互託福

10.8~9《農九月‧初三至初四》

【靜思小語】每個人都有清淨的本性,每個人對人間也都有幫助,要相互感恩、彼此借力。

師父此生要做的事

「慈濟事是大眾之事,既然是做大眾的事情,一定要記得『眾和合』;在人間修人間法,也要有佛法的精神,那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有開闊的心胸,以及關懷大地人間的肚量。」十月八日,上人與志業體主管談話時表示,人間是修行的道場。

「慈濟是修行道場,而這個修行道場在人間,苦難眾生就是菩薩的道場;人間充滿有形、無形的苦難,人心無明產生無形的煩惱,也會讓人痛苦不堪,需要人間菩薩用法解除,彼此之間要用法互動、相互教育。所以要把握時間,邊做事邊修行。」

上人說,每個人有不同的個性與特質,就像大地上的花草,經過專家學者的分析研究,各有不同的特性,有的適合入藥,治療不同病症,有些植物成分若是攝取過量,則會毒害人體。所以說世間萬物各有其性,也各有生機。佛教說六道眾生,六道是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另有一說是五道,阿修羅分布在五道之中,瞋恚易怒而好爭戰。雖然人人嚮往天堂,但是在人間就可以看見六道的境界,成佛在人間,墮地獄也在人間,善惡之分而已,端看此生如何做人間事。

「既然生在人間,就要盡我生而為人的責任,走在人的軌道上。雖然人的個性不同,有不同的喜好,但是本質都是相同的、本性都是清淨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對人間都有幫助,但是無法只靠一個人去做天下事,必須彼此借力,人託人的福;一個人再能幹,要享受豐富的生活物資,也要靠許多人的勞動,才能有安然生活的空間、滋養生命的食糧。所以要時時感恩、事事感恩,有感恩心才懂得惜福,惜福的人才會滿足,知足心常樂。」

「我也很知足而且很感恩,感恩我能夠借力造福─我想要造福人間,但只憑我一個人沒有辦法,就要借你的力、他的力,大家的力會合起來,才有辦法有這麼豐富的資源,可以為人間做事。即因慈濟為人間做事的資源來自大眾的點滴付出,所以點滴都要珍惜,不能浪費,而且要用得準確,才能回報眾生恩。」

上人說,許多慈濟人做慈濟事,總是自掏腰包,付出無所求,耗費體力、心力與時間,卻都不說辛苦而說幸福,認定「師父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所以常常覺得自己欠了很多人情債,為了還這分人情債,就要把慈濟志業做好,做得讓大家看得到,讓大家安心、有信心,這就是自己此生要做的事。

上人期盼主管同仁們羅列慈濟五十五年的志業成果,留下這超過半世紀以來的慈濟歷史,對慈濟人、對大眾有所交代。經由大家用心整理出來的慈濟歷史,就是未來的慈善教科書,讓慈濟永恆教育人間,善用佛法在人間,也就是佛法人間化。

心有所悟會合道理

十月九日,呂慈悅師姊、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藝術總監黃誌群,以及唐美雲師姊等人請上人驗收〈慈濟小行星〉、〈衣珠喻〉二首音樂,並報告「靈鷲山上」演繹內容,呈舞臺模型。上人肯定表示可以從音樂中感受到大地呼吸的韻律,是劃時代的創作。

「人生無不都在起起伏伏的韻律中;人生可短可長,但是愛要普及、情要永恆。我很佩服你們具有能屈能伸的韌力,人生如果沒有這樣,就不會進步。」上人說,人生要不斷經歷磨練,從尖銳磨成圓融。慈濟人都是師父的知音,能夠聽懂師父所說,並且身體力行去做到;人人合和互協,群策群力,才會有如今的慈濟志業。所以也期待幾個團隊的合作,做出「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的經藏演繹,流傳後世。

「佛陀是為教化眾生而來人間,教育的方向就是菩薩法,要啟發『覺有情』。凡夫迷茫,要讓人人起覺悟,悟出人生不是為了爭取名利財色,而是回歸清淨本性,無色無形,但是地久天長。」上人期勉用講故事的方法,將「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過程演繹出來,從舞臺設計、背景動畫,到音律與手語劇的呈現,都能讓人「用眼睛聽,用耳朵看」出佛法的精神境界;景象從虛到實,攝入人心,讓觀眾有所領悟,心與道理會合,這就是成功的世紀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