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26《農九月‧二十至二十一》
【靜思小語】盤點生命價值,此生做到利益人間則無憾,若有犯錯要趕緊補救。
品書會,截長補短
十月二十五日,聆聽慈濟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盤點自己生命的價值,不是要盤點此生賺了多少錢、有多少家產、地位多高等等,這都毫無價值。所要盤點的是有沒有做到深入生命意識,回想起來能夠覺得此生無憾?這一生是隨著時間造業或造福?如果做了回想起來有遺憾的事,要趕緊補救、及時懺悔,洗滌無明,之後要時時提高警覺不再犯錯,不再讓無明趁虛而入。
不讓無明趁虛而入,就要守好身、口、意。上人教大家認真吸收佛法道理,力行菩薩道,救助苦難、利益人間。口說好話也能利益人間,所要說的不是迎合人的話,而是利益人間的好道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好的道理與保護人間的方法,都需要在人與人之間推動,真理也要靠人弘揚,而且不只是用口說,要有人身體力行做示範,這是真正弘揚善道。
「人生無明苦難多,若能使愈來愈多人聞法、帶動愈多人力行佛法,就能撥開人間的黑暗,接近光明。」上人期盼全球慈濟人多帶動會眾參與品書會,邀親友靜下心來讀書,分享心得,相互鼓勵改往修來,取彼此的優點、善的想法來運用,皆大歡喜、法喜充滿。
「看見天下災難這麼多,要知道平安最大福:所以知福要惜福,人人相互勉勵要惜物、愛物、茹素。期待每一個國家的慈濟人,菩薩要多招生,讓人間有愈多菩薩,福氣愈大,就像有一張保護網保護著大地,讓眾生皆得平安。」
挑重擔,輕安自在
清修士承擔傳承法脈、弘揚宗門的使命,雖然身為在家居士,卻與出家修行者守持相同的志向。十月二十六日,上人與清修士座談時,慰勉大家的辛勞,表示大家都是「幸福人」,雖然承擔甚重,總是為了志業事務奔波勞碌,但是大家要從心態上「轉苦為福」,甘願做、歡喜受。
「我們有心要為人間而奉獻,是用父母所生的身體為人間做事,同時回報父母恩;沒有父母的生育之恩,我們就不能當一個能救人的人。所以要自我肯定,我們能救人、能利益人間,生起這樣的心念,還要更加積極樂觀,用充滿希望、樂觀的力量來帶動人,讓大家有志一同,合力為人間付出。人人都可以領導別人,也都可以被領導,能伸能縮,這股力量就很有韌性,而且充滿活力。」
「心定歸依處,身在此地,心要跳脫苦,安住在輕安自在的境界;如果不輕安、不自在,就無法靜觀天下事。清修士已經出離小家庭,沒有小家庭的拖累,可以盡心力為天下眾生做事,發心如願,發了一念心,就有相應的願力,要看你們選擇承擔得重或輕。選擇承擔重任,付出得多,收穫也多,功德分分己獲;願意挑重擔,也要挑得輕安自在。」
上人教大家要認知自己的生命真的很有價值,照顧好身體健康,並且訓練承擔力。「如何培養承擔力?剛開始讓挑擔子的人挑一公斤、二公斤、三公斤,慢慢累加,直到五十公斤、一百公斤;也許更有力量的人,千斤、萬斤都挑得起來。雖然天下的重擔不是靠少數人就挑得起來,但是只要我們發心立願,方向正確,還能不斷在人間啟發、帶動大眾,就可以凝聚足夠的力量,挑起天下的擔子。」
上人叮嚀清修士勇於承擔,發願、用心讓道場更鞏固、更溫馨、更有法則;有想法就要有勇氣去推行,不是隨眾就好,要承擔就不能怕辛苦,因為天下苦難人這麼多,都等著人間菩薩救度,只要大家不怕苦,天下就有救了!「要看重自己,即使力量微弱如螞蟻,但是一群小螞蟻也能搬起大餅,這一群小螞蟻都不能少任何一隻,才能群策群力,成就大我。」
「要成就大我,就要重視自己,讓大我普遍到『大無我』,那一分愛的能量才能包太虛;心無我就沒有障礙,才能夠包容一切,否則永遠有掛礙、自我障礙,所以要學佛的覺悟。」上人以「悟」字說明,「吾」的旁邊有個「心」,就是「我要用心」才有體悟;大家在慈濟看盡天下苦難,見苦知福;能知福,才能修福,才能增長智慧。發揮慈濟精神為天下眾生付出、為天下眾生謀福,這就是大家此生的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