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健康21天

志工跨國接棒,推廣全植物飲食為基礎的「健康挑戰21」活動,
年輕一輩更善用科技、虛實整合,
製作親民的蔬食地圖、食譜,
讓吃素很「蔬」福,舒暢又幸福!

志工跨國接棒,推廣全植物飲食為基礎的「健康挑戰21」活動,年輕一輩更善用科技、虛實整合,製作親民的蔬食地圖、食譜,讓吃素很「蔬」福,舒暢又幸福!

「馬來西亞有超過一半以上成人過重,甚至四成有高膽固醇。有研究顯示,如果你有高血壓又染上COVID-19,那麼進入加護病房的機率會高達九成。」透過連線,馬來西亞人醫會醫師陳成亨向全球慈濟志工分享,「全植物飲食」可以幫助減輕體重、降低膽固醇並改善血糖,因此他們組成團隊推動「健康挑戰21」活動,設計出「健康餐盒」─二分之一的蔬菜水果,四分之一的植物性蛋白質,四分之一的全穀類,無奶蛋,少鹽、少糖和非常少的油,而且要多喝水。

結合當地餐廳、慈濟人醫會醫師、營養師,製作二十一天全植物飲食的午、晚餐盒,參與者在活動前、後抽血檢測。一年來,超過兩千多人加入,其中八百人接受抽血檢驗,幾乎所有人體重都減輕,高達九成膽固醇下降,超過七成高血壓下降。全植物飲食不能取代藥物和醫療,卻讓身體往健康的方向前進。

香港、新加坡、印尼及臺灣高雄、花蓮、新竹、嘉義、新北市等社區的慈濟志工,雲端擷取經驗,組成團隊複製模式推廣。最先響應的高雄,還加上了帶動成員「核心基礎運動」,花蓮則是克服萬難堅持使用環保餐盒,減輕環境負擔。

二十一天的挑戰中,活動團隊每天分享早餐食譜、週末交流健康營養知識、定點取餐時問候關心,讓參與者有了溫暖和陪伴;花蓮區活動窗口簡美婷說:「有些學員雖然還是外食居多,但已經有全植物飲食觀念,選擇日常飲食的警覺性也變高。」

曾間斷。全臺各鄉里、全球五大洲的慈濟人,也都秉持佛心師志,日復一日地運作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慈濟人發心如初,願行如常,但五十五載歲月流轉,當今世況已大不相同。且不說氣候變遷,災害極端化,在千禧年後愈發顯著。五十歲以上的慈濟人,更能體會數十年來,都市化、少子化、人口老化的巨變,以及年輕世代觀念想法的不同。

人類的科技能力、思想觀念有長足的進步,但面臨的危機也更加嚴峻。置身在充滿挑戰的新時代,五十五歲的慈濟,加快了進化、優化的腳步。

按圖索驥親近蔬食

年輕志工則是在網路上展開另一段的「推素挑戰」!

去年三月起,高雄志工蔡雅純開始蒐集身旁茹素朋友的「口袋名單」,畫成蔬食地圖,上傳到年輕志工創立的「輕發孝」粉絲專頁;期待打造「工具書」,讓人們探索蔬食的美味。

分享自製社區蔬食地圖的,還有桃園志工吳晉毅、魏琬樺與夥伴們成立的「飽讀詩蔬」團隊;魏琬樺說,「吃素就是吃草」、「貴又吃不飽」的刻板印象應該被翻轉,於是團隊訪查「巷仔內」的蔬食餐廳;三級警戒期間,更推出如薑燒米漢堡等防疫居家料理食譜。未來計畫推出「蔬食心煮意」影片,由桃園區志工示範私房料理,並搭配營養師解說。

團隊也製作了三集「這段日子以來『您』好嗎?」的影片,線上採訪蔬食餐廳,暢聊如何克服疫情下的經營難關。桃園龜山區有間賣常民小吃的蔬食店家,受到疫情波及,經濟不很穩定,老闆娘也感恩年輕人鼓舞了他們。團隊的初衷除了支持在地店家,也期望為外食族提供蔬食美食的管道。

去年三月創立的「吃播 用肚子翻滾素的花蓮」粉絲專頁,在疫情緊張、難以外景拍攝時,推出「小廚V計畫 疫起煮起來」單元,號召全球的直播主,上傳分享個人獨特的居家防疫料理。

海外志工的加「素」行動中,新加坡志工楊雯婷創立「吃播」的在地平臺、馬來西亞雪隆慈濟人成立「Tasty Vege」網路社團,交流烹煮蔬食的影片及食譜;「歐洲蔬食趣E-Veggie」則有大廚分享用超市販售的食材做出美味蔬食。

災疫蔓延的此時,沒有能夠根治新冠肺炎的「救命神藥」;而在全植物飲食的醫學實證下,確實有很多人改善了健康數值,證明「食物就是良藥」。蔬食的生活方式一點也不難,志工善用科技、虛實整合,製作親民的蔬食地圖、食譜,讓吃素也可以很「蔬」福,舒暢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