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忱加上專業 慈善更有力

面對災害類型的日益複雜,
慈濟志工持續培養各方面能力,
更積極與各界合作,讓慈善更有力。

面對災害類型的日益複雜,慈濟志工持續培養各方面能力,更積極與各界合作,讓慈善更有力。

從臺灣到世界,每當重大災難發生,慈濟志工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展開急難救助,從人力動員、後勤補給、創傷關懷,都希望能陪伴受災者及其家屬走過艱辛時光,用愛撫平傷痛。

「0402臺鐵408次太魯閣號事故」的急難關懷也不例外。脫軌意外發生在清明連假第一天,許多罹難者是在返回東部掃墓的路上遭逢變故;花蓮慈濟志工和慈濟醫院傾全力救助,臺北慈濟醫院也與花蓮慈院緊密聯繫,接力部分北部患者後續醫療,五月十五日與慈濟人醫會合作承接臺北市與新北市政府委託,成立「0402關懷專案義診」,由身心科、中醫、護理師、藥劑師及人醫會的志工組成團隊,陪伴遺族及受災乘客走過傷痛陰霾。

這個專案在新店靜思堂、臺北慈濟東區會所開設義診點,雖然因應防疫一度暫緩,但是疫情趨緩後,服務立刻重啟,專案於十月二十九日落幕。

這次事故救援,在災況未明時,志工得知消息第一時間趕往事故現場及臺鐵崇德站、新城站等檢傷區服務,或是在醫院、殯儀館陪伴家屬,然而面對突發意外的慘重災情,即使是專業的救災及醫療人員同樣會遭受災難場景衝擊,志工事後回憶時更常常潸然淚下。

慈濟醫療志業於是啟動「安心關懷計畫」,透過抒壓講座、團體輔導與個別諮商,提供救難人員及志工心理復健。主責照護計畫的花蓮慈院精神醫學部林喬祥醫師強調,如何在平時就加強第一線助人者的教育訓練非常重要,包括救災任務前的評估和準備、執行任務時應掌握的原則以及任務結束後的壓力管理。

其中,培養「災時自助、自救並互助救人的應變能力」更是關鍵。內政部消防署引進日本「防災士」概念,去年七月正式核定慈濟基金會為防災士培訓機構,由已獲防災士證的「北區急難救助隊」成員為種子師資,於全臺慈濟會所展開培訓課程。至今年九月底統計,全臺共有八千三百多位防災士,其中一千零七十人為慈濟志工,占比超過一成。

慈濟慈善志業發展處災防組呂學正組長表示,除了基本的包紮止血、CPR(心肺復甦術)和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的使用,訓練課程還包括社區防災演練;災害發生時,由防災士引導民眾從災區現場移往避難空間,再協助民眾依序報到、領取物資;防災士可在政府投入救災資源前,協助社區居民脫困,對於災後資源整合有所助益。

「如果志工有受過訓練,就有方法、有勇氣去做救人的事。」呂學正說,災害救援工作涉及層面廣,難以靠民間單一組織獨立完成,若只憑一股熱忱反而會造成救災困擾,必須與政府單位合作,才能讓有需要的人及早得到協助。

救援要快要準

慈濟基金會自二○一九年起,以「防災教育」為目標,與專業機構針對防救災、環保等專業層面展開合作,也陸續與各縣市政府簽訂「合作共善備忘錄」,共同致力慈善關懷、防災教育、救災合作、生態環保、公益人文。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王運敬說明,統計至十一月底,慈濟已與十八個縣市政府簽約,透過正式具體的管道,讓來自十方的慈善資源更精準落實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過去沒有簽約前,我們就是一直在做;簽約後則是政府和民間團體在政策上彼此合作,可以省下跨單位溝通的繁瑣流程,更快速及時地整合資源!」

高雄志工方上榮以今年疫情期間,慈濟與高雄市政府合作啟動的「暑期弱勢學童營養支持計畫」為例,由市長召集各處室代表,社會局提供低收入戶名單,教育局行文至各級學校確定捐贈時間,農業局協調蔬果物資,將慈濟捐贈、共一百多噸的「安心生活箱」、「健康蔬果箱」、白米,捐贈給三千多戶弱勢家庭,確保學童在暑假期間不斷糧。

「如果沒有簽約,慈濟僅是逐一拜訪高雄市三百多所中小學,可能花一年都沒辦法完成!」從籌畫到物資配送,方上榮感受深刻;而在互助共行的前提下,政府與慈濟更能緊密合作。

高雄有許多地質脆弱的山坡地,每逢颱風豪雨就易發生土石流災害。當中央氣象局發布海陸警報,慈濟高雄合心防災協調中心便馬上召開會議,隨時應變。

今年八月,熱帶性低氣壓與西南氣流帶來連日超大豪雨,高雄山區受災嚴重,桃源山區對外聯繫的唯一通道「明霸克露橋」,八月七日遭湍急水流沖斷,超過五百位居民受困。

慈濟高雄合心防災協調中心召集人潘機利趕上山勘災,在現場與市府團隊相遇,「市長表示,要派直升機空投物資到災區,問我們能不能準備物資。」在社會局協調下,兩天後慈濟志工載運四十箱總重達六百公斤的「安心生活箱」與物資到小港機場,配合空運至災區分送。一位市府人員分享:「看到慈濟志工汗流浹背的身影,及受災居民領取物資時的欣喜,莫名湧現一股使命感!」

愛心的力量永遠不嫌多,透過各類慈善服務,慈濟志工接引更多人相伴做好事,在為社會創造無形價值的同時,也建立源源不絕的善循環!

從到達慈院那刻起

撰文‧寧蓉(慈濟志工)

二○二一年四月二日上午,家住臺東的陳小姐,在臺北搭上了開往臺東的太魯閣號408次列車;她舒適地坐在第八車,沉浸在即將與母親團聚的喜樂中。

即將抵達花蓮,行進中的列車撞上了從邊坡滑落的工程車,在失控的狀態下衝進清水隧道,造成四十九人罹難,兩百多人輕重傷,是臺灣七十三年來最嚴重的火車死亡事故。

陳小姐重傷,被救難人員從黑暗的隧道、變形的車廂內搶救出來;而原本有說有笑的兩位鄰座,卻從此天人永隔。

半年後,十月下旬一個陽光溫熱的午間,陳小姐與母親在臺東資深慈濟委員陳瑞凰師姊、徐士驊師姊及慈濟社工員陪伴下,專程前來靜思精舍。「感恩上人、感恩慈濟救命之恩!」母女倆激動地向上人表達感激之情。「你會很快就好了,祝福你。」上人慈愛地輕聲膚慰道。

之後與常住師父談話時,媽媽紅著眼眶,語帶哽咽地說:「如果不是慈濟,我女兒已經不在了。」

那一天,臺東家中,等待孩子歸來的媽媽,等到的卻是女兒身受重傷,正被全力搶救,生死不明的噩耗。

「從早上九點多發生車禍,到下午三點多送到花蓮一所醫院搶救,由於傷勢太重,建議馬上轉院至花蓮慈濟醫院。」媽媽動情地繼續說:「到達慈院的那一刻開始到今天,我們感受到了讓人終生難忘的那分關懷和愛。女兒立即由醫院成立的醫護小組救治與照護,我被安排入住醫院旁邊的同心圓招待所,以方便就近照顧,而且是免費的。」

媽媽特別強調:「每天都有社工來關心,又是送吃的,又是送熱的,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女兒出院後,專程派人送回臺東家中,臺東的瑞凰師姊、士驊師姊馬上接手陪伴我們。慈濟人很溫暖啦,感覺我們就是一家人。」

原本恐懼害怕的心,在慈濟人、醫護團隊的大愛關懷中,慢慢地安定下來。即將北上臺北,返回工作崗位的陳小姐說,感恩媽媽一路上的照顧與陪伴,也感恩慈濟救她一命,把她從死亡邊緣拉回來;報恩的方式,就是一起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