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 為未來積福

10.12《農九月‧初七》

【靜思小語】惜福愛物,為後代子孫保護好地球環境,也為自己來生積善造福。

竹筒歲月,天天行善

志工早會,上人感慨言及,在此科技發達的時代,透過網路可以讓相隔遙遠的人即時見面與交談,然而身在平安之地的人們,能否看見地球上哪個國家遭受水災、風災、火災,哪裏有人吃不飽、穿不暖,必須在垃圾堆裏覓食,甚至有的孩子嚴重營養不良,瘦得皮包骨,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我們很有福,不需要擔心三餐,而且所吃的食物還講究調味;米糧、蔬菜、水果的香味很豐富,天天面對著這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要真誠感恩,感恩天下人、感恩天下物,還要感恩大地生產糧食,農人殷勤耕耘,陽光、空氣、雨水滋養而收成,讓我們吃得飽,吸收足夠的營養。」

「要吃一口飯,也不是平白得來,一切物資來得不易,都需要大地的含藏蘊育,經過許多人的心力付出,種種因緣會合,才能讓我們安享成果,所以要感恩、要珍惜、要用心!」上人說,假如缺乏感恩心,無法珍惜所擁有的物資,任意消耗浪費,大地資源很快就會被消耗殆盡,地球環境也會很快就毀壞,讓後世子孫無法生存。

「現在人口這麼多,觀念、思想如果沒有教育好,無法把愛惜物命的教育、道德觀念傳下去,沒有足夠的地球資源,將來的人該怎麼辦呢?我們現在不惜福,後來的人可能要找食物都困難;我們現在不造福,只是消福、造業,來生就要承受貧窮飢餓的業報。」

上人說,除了擔憂,在疫情當中也看見臺灣的美。臺灣有許多愛心人發揮力量捐助慈善,也有許多人捐款響應慈濟疫苗捐助,不乏大企業家發揮大力量,共同保護臺灣平安。「我相信人人有愛心,無論力大、力弱,慈濟就是這樣點點滴滴匯聚,才有力量為社會人間做這麼多事,所以我天天感恩!」

有許多人長期響應「竹筒歲月」,天天存零錢到撲滿裏,累積慈善捐款。上人說,當人們把銅板投入撲滿,就有一念要做善事的好心,這個行動就在造福;不只為社會造福,也為自己造福,點點滴滴匯入功德大海,去救助需要的人。看見人人啟發愛心,起於行動,就感到比較放心。

疫情發生以來,各所慈濟醫院大動員,守在第一線,也有同仁投入疫苗注射。許多慈濟社區會所也提供空間作為社區疫苗接種站,師兄師姊以及慈濟醫院同仁都出錢出力,很願意付出;全球慈濟人也踴躍支援,關懷、守護臺灣。「感恩平時大家行善集福,此時人人來護法,保護臺灣。請大家再接再厲,要記得虔誠齋戒,以齋戒茹素表達虔誠的心,將『非素不可』的觀念推展到全球。」

「希望大家聽師父說『一』,就要知『十』,要將知識轉成智慧;智是分別智,慧是平等慧,能夠用心細思、明朗分別,才能徹底了知生命平等,平等尊重一切生命。」上人教大家趁此時停下忙碌的腳步,多聽、多看,聽是要聽真理,看是看天下苦難;聽了、看了之後,多知、多識,再從知識轉為智慧,回歸清淨無染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