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彷彿推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
為偏遠學校的學童延伸了視野,
讓生命曾經受傷的孩子獲得陪伴的力量;
更迎來社區居民一起共好。
閱讀彷彿推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為偏遠學校的學童延伸了視野,讓生命曾經受傷的孩子獲得陪伴的力量;更迎來社區居民一起共好。
新北市貢寮雞母嶺山丘上的豐珠中學,是安置、保護、教育青少年的中途學校。陳紅蓮校長說,孩子們的心理受過傷,她剛到任時,晚上常聽見學生大哭,聽得心都碎了。
高高的校舍圍牆上遍布了蛇籠和攝影機,攔不住孩子們被束縛而更想逃跑的心;陳紅蓮想,學校不是監獄,愈不讓學生出去,他們就愈想出去;於是她和老師們安排了多元課程,例如走讀在地文史的戶外教學等,帶著學生一步步走出去。一位學生告訴她:「你帶我們走出來,我們的人生會不一樣!」
身為國文老師的陳紅蓮深信,閱讀有安定人心的神奇力量,便許下「為孩子打造書香天地」的心願;在實業家許吉欽的支持下,全校師生將閒置的儲藏室進行整頓,一同打造閱讀書軒。
二○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啟用前,學生們「試營運」,開心地挑選書籍;有人說,偶爾想靜下心不受別人干擾,就會來這邊看書,「雖然有些書的難度有點高,但我想把每一本書都看過一遍。」也有人形容,「閱讀書軒有一種古典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像有位詩人在裏頭讀書。」陳紅蓮校長回憶啟用前一天晚自習,一位學生跟她說:「有閱讀書軒真的是很美好的事,覺得我們很好命。」
挹注豐珠中學靜思閱讀書軒成立經費的許吉欽,由阿嬤撫養長大,事業有成後以善行報答阿嬤養育之恩,資助兩岸多校教育經費;看到陳校長把學校當成家,幾乎全年無休照顧陪伴學生,他深受感動,「希望在這裏的小朋友能利用課餘時間充電,正向面對未來,內心充滿愛,這是我最大的期許。」
晚自習時間,新北市豐珠中學學生最佳選擇是到閱讀書軒看書、做功課,享受快樂和溫馨的氛圍。(攝影/陳玉萍)
聞到愛的味道
豐珠中學閱讀書軒啟用兩年來,成為學生晚自習的首選之地,想來這裏看書、寫功課,有人說:「來到書軒可以把心沉澱下來,偶爾看到牆上的靜思語,心情也就沒這麼煩悶了。」還有位學生告訴陳紅蓮,閱讀書軒有一股味道,她心想:「難道是貢寮太潮溼有霉味?」孩子笑了笑說:「是愛的味道!」
陳紅蓮感動地說,這群學生的生命中最缺乏的是愛與陪伴,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過少,人生就容易走偏;閱讀是緩慢且有深度的過程,一本好書能夠為孩子推開認識世界的一扇窗。
學生們在進到豐珠中學前,多數失學、中輟,識字力較低。教務處主任林家如分享,老師會帶領孩子們晨讀,從繪本開始陪著他們認字,並撰寫「佳文分享」,培養摘要重點、繪圖表達想法的能力,並將成品張貼在教室外的「愛閱讀」牆角,讓同學彼此學習。
有了閱讀的環境,再藉由閱讀課程培養學生書寫表達,連續五年來會考的寫作測驗成績百分之百四級分以上,陳紅蓮非常感恩:「在贊助者和志工們的點滴付出、大愛接力下,讓孩子們更能面對廣闊的世界。」
在臺南白河竹門國小,學區年輕人口大量外移,加上對外交通不便,學生和外界交流機會不多,簡辰全校長於是促成靜思閱讀書軒成立,加上學校閱讀培養的中長期計畫,從學生識字率、對各個科目應用題的理解力這兩個指標來看,近幾年都有顯著成長。
簡辰全強調,學校注重健康好、態度好、心腸好的「三好教育」,並大力推廣閱讀,期待藉此形塑學生正向的人生觀。兩年前的夏天,校內塵封已久、五坪大的蒸飯室因此再度被開啟,趕在開學前,校方和慈濟志工合力清掃,將豐富好書一一上架,充滿歡笑聲、讀書聲的「迷你閱讀書軒」啟用了!
每每下課鐘聲響,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衝到閱讀書軒,在一樓書區選書,再帶到二樓半戶外空間品讀,望向窗外林木圍繞,簡辰全形容這彷彿在森林裏的樹屋看書,不亦樂乎!
臺南市竹門國小閱讀書軒的前身是閒置的蒸飯室,林木環繞、彷若樹屋,是學生下課時最喜愛的去處(圖1);學校的閱讀課也常在這裏上課(圖2)。(攝影/黃筱哲)
書香洋溢社區
對於編制為非山非市的新北市深坑國中而言,閱讀書軒的空間使用更延伸至社區。
四年前提出設立閱讀書軒期望的陳春男校長表示,考量有些學生來自弱勢家庭,即使在學校把孩子教好了,家裏或社區的環境不夠好,便會前功盡棄,他的理想是:「教小孩,還要教大人,才有改變的可能。」他期望藉由閱讀書軒能夠涵養善的知識與能量,改變在地文化。
校內的閒置教室,在華梵大學建築系林正雄教授的設計下,高低臺階使用仿木紋的塑木,將閱讀書軒空間延伸至校園,打開窗門時如同走進大自然,天氣好時,學生也可以帶著書到戶外閱讀。室內則運用大愛感恩科技以回收物再製的塑木為地板,加上坐墊和特殊的燈飾,營造出日式書房的風格。
現任校長李建英真誠地說,閱讀書軒除了推廣閱讀外,更是學生們下課十分鐘轉換情緒的地方,也成為老師為學生課後補救教學的課堂,更是社會教育的基地,週末假日期間,閱讀書軒開放居民使用,不少社區的小型讀書會在此進行;典雅的空間也作為社區國樂社、古琴社學習的場域。
無論師生或社區居民,都因為閱讀書軒有所改變,李建英期待:「這座教育基地,能讓大家共享書香藝文的美好。」(資料提供/《閱讀,讓希望綻放》、曾蕙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