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東渡海來到蘭嶼驗收幾戶修繕成果,老屋屋頂已鋪上防水層,或者是裝好防颱窗,室內外改為無障礙空間,大幅提升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者生活品質,安身也能安心。
湛藍的蘭嶼島,慈濟的藍天白雲來報到了,不好意思二十二年後才再見,久違了。
二十幾年前,我從前山移民到後山,對臺東陌生到連「鯉魚山」在哪裏都不知道,更別說後山中的後山─蘭嶼。後來進入慈濟,從事慈善訪視,從資深志工口中得知,達悟語「人之島」的蘭嶼,是達悟族人生活了世世代代的太平洋海島,位於臺東的東南方海域上,也是臺灣第二大島嶼。
慈濟早在一九八○年就接受蘭嶼個案提報,就近由臺東志工前往關懷訪視;二○○○年,在獲發核廢料補助及電費全免後,島上居民生活逐漸獲得改善。直到二○二一年九月,慈濟再度接獲提報個案,來自於蘭嶼衛生所和台灣世界展望會轉介,時值新冠疫情期間,志工以視訊方式與個案互動;時隔二十二年,今年四月起開始數度實地訪視。
資深志工范春梅師姊回憶,去一趟蘭嶼訪視很不簡單,如果不是搭船,往返的飛機是小小一臺八人座,還曾遇過天候不穩定,飛機起起落落,驚嚇到只能大聲念誦佛號祈禱平安。
此行志工和社工員也是忐忑不安,因為大家都怕暈船,要搭飛機又買不到票,只好在機場候補。等到下午三點半,終於有兩個機位,其他人吞了暈船藥搭船去了,心繫島上個案,再怎麼困難也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上飛機憂心到下飛機,遵循前輩經驗虔誠念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著地後驚喜連連,才走幾步路,一位機師靠到身邊說:「師姊你好,我來這裏八年,第一次看到慈濟人來,真的很高興。蘭嶼窮苦的人有福了,慈濟踏上這塊土地,帶來的就是穩定人心的力量。」
出了機場,居民看到我們說:「你們是大愛臺的。」
我們回說:「我們是慈濟志工。」
他們說:「是啦,在大愛臺看到的都是穿這樣衣服的,原來是慈濟。」
離島資源有限,居民說沒有那麼多頻道可以收視,於是透過手機接線到電視上看大愛臺,感恩科技幫助淨化人心,無遠弗屆。
經由台灣世界展望會蘭嶼中心協助,志工得以深入蘭嶼暗角,找到需要幫助的個案。
行動無障礙,身心都愉快
走在街上,機車一輛輛呼嘯而過,清一色都是年輕人。視野所及,除了臺灣本島來的遊客是年輕的,其他的,人是老的,房子是老的,街道是狹窄老舊的,四根木頭一張帆布蓋起來就是一間間賴以維生的小店,在紅頭嶼路上成為一大特色。
居民林女士說,當地生活用品物價不低,很多年輕人離開家鄉發展,「島上賴以維生只有芋頭、地瓜跟魚,天氣太熱無法種菜,吃把青菜都不簡單。我們只能靠旅遊季節觀光客來玩,才有收入糊口,天天不是望山就是看海,哪像在臺灣那麼好!」
這次志工是帶著拔苦予樂的使命而去的,九月十六日起三天驗收七家房屋修繕工程及九戶個案,由衛生所個管師及負責修繕的顏明森老闆陪伴訪視。
來到長者阿禮(化名)家中,她獨自坐在門前,看到社工員和志工,失落的神情轉為開朗,雖然無法起身迎接,但回報我們最美的笑容,不斷道謝。
七十二歲的阿禮,在先生往生後獨居,髖關節開刀致使行動不便,必須仰賴助行器。五名子女都在臺灣工作成家,其中兩個子女是慈濟照顧戶,實無能力也因交通不便利,回家一趟實屬不易。
社工員劉川綾敘述,先前勘查評估時,看到室內沒有衛浴設備,也沒有床,屋頂漏水且爬滿水苔,屋內牆壁油漆脫落;由於早期建設有些是海砂屋,加上建材取得不易,久了就出現狀況。為了讓老人家有個舒適的居住環境,由顏明森老闆承攬安裝維修後,現在環境煥然一新,該有的都有了,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阿禮指著在屋外自搭的小涼亭,有一張床:「因為房子裏面會漏水,也沒有床,用撿來的木頭樹枝鐵皮隨便搭一搭,就睡在那裏。」她翻起袖子再說:「床很高,要很用力爬上去,手肘都磨到破皮了。」陳素敏師姊心疼牽起她的手來惜惜。
她拿著助行器,吃力地帶領志工進到客廳,牆壁全新白白淨淨的,掀開新安裝的百葉拉門,裏面有張床,她眼眶泛淚激動哽咽。志工牽著她坐在新床,問她喜不喜歡?生活上是否較便利?她眉開眼笑說很好,很方便。
再到六十八歲獨居的阿朱(化名)家中,他未婚沒有子女,父母手足皆往生;居家位於山坡邊,出入皆從倉庫,但倉庫前後都沒有門,一下雨水就灌進家裏,導致地板溼滑,加上他倚賴助行器行動,非常危險。經修繕後,現在沒障礙了,他很開心,雖然語言上跟志工難以溝通,但是他豎起大拇指,搭配臉上滿滿笑容,此時無聲勝有聲。
另一位生活完全仰賴社會資源的長者阿家(化名),六十幾歲也是獨居,因車禍致使行動緩慢,在中風後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家門前鋪設階梯,拿著助行器的他根本難以行走,因此常常跌倒受傷。慈濟幫忙將階梯打平為水泥地,行動無障礙,身心都愉快。
負責修繕的顏明森老闆,長年從事相關工作,也接受過各行各業委託,感受到慈濟很用心,謹慎處理每件事情,如果這些弱勢家庭有需要,就會給最好的,還親自前來驗收;過程中,他發現長者們多數行動不便,也不一定有馬桶等設備,有時候一急就隨地大小解,造成衛生環境不佳,影響健康,慈濟幫忙修繕安裝,真的給予他們生活上很大的便利,提升生活品質。
入窮街陋巷,觀眾生百態
負責關懷蘭嶼慈濟個案的陳素敏師姊說,沒想到二十幾年過去了,這次訪視依舊感覺到當地交通、飲食都非常不方便,弱勢家庭的生活品質不佳,很多是身心障礙的獨居長者,年輕人也無法陪在身邊,但居民似乎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她覺得很需要社會資源介入改善他們的狀況,更需要心靈陪伴。
承擔這次修繕的志工ㄊ黃仁虎,綜觀工程項目表示:「都是一些小型工程,但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來說,可以讓他們生活上得到助益,安身、安心。」
慈濟基金會東部社服組組長戴如郁說明,七戶修繕驗收完成,其中六位周邊有親友陪伴,關懷告一段落,只有一戶較為無依,將之列為慈濟居家關懷戶,持續關注;後續如有個案提報,仍會登島訪視。
三天兩夜行程,慈善足跡踏踏實實走過紅頭嶼、椰油、朗島、東清、野銀等五個部落。慈濟人走進偏鄉,跨入離島,行入窮街陋巷,觀眾生相,聽眾生苦,而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慈善工作從經濟濟助到心靈關懷,感受到現代弱勢者不只是單純經濟問題,很多人無法適應人際關係而出現身心問題,這部分也是志工未來仍將繼續努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