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開朗爸爸

(攝影/楊國華)

楊啓隆的女兒們送別摯愛的父親,雖然悲傷,但為他充實的人生開心─父親寡言內向,有問才答,很難想像他後來會去當志工;他走入慈濟,豐富了自己的生命,看著他神采飛揚談天,可以感受到他的快樂;他真的很喜歡做慈濟,他會再回來!

「師兄,咱做伙出發,開環保車去收環保物!」二○二二年九月八日早上九點,陳暘谷、魏富源師兄開著環保車,如常地來到彰化市辭修路,在楊啓隆的靈堂前,對著遺照中穿著慈誠服的他,捻香致意。

載完回收物,約十一點,環保車再度回到楊啓隆靈前,兩人再次合十行儀:「師兄,任務結束,休息囉!」

黑手爸爸,栽培女兒

膚色黝黑、身材高的楊啓隆,在因病化療後更顯瘦骨嶙峋;素來個性靦腆不多話,常默默出現在志工的各項勤務裏,卻很難不看見他的存在。

「我父親是宅在家的男人,會走入慈濟和這麼多人互動,真是讓我們都跌破眼鏡!」

「爸爸做慈濟,比媽媽更認真投入各項活動,還參加培訓穿上慈誠制服。父親的生活變得充實,也開朗了。」

楊啓隆往生後,親友陸續來弔唁,大女兒楊淑芬與二女兒楊立畇、太太梁寶貴忙著向親友表謝忱,也撥冗和我與環保幹事趙錦綢分享他的慈濟情。

「我爸爸做『翻砂』。在高溫、高粉塵環境中,是極耗體力的工作。」大女兒楊淑芬視線飄得好遠,時光隧道回到從前,她述說著父親一生。

楊啓隆在七個孩子中排行老二,國小畢業即到工廠做黑手,從事金屬鑄造,他個性沉穩,做事認真負責;與他結褵的梁寶貴,是個賢內助,會主動承接「翻砂」的收尾工作,照顧四個女兒和家務事也全落在她身上。

楊啓隆扛起經濟責任,當太太三餐做得不順口,總是直言不諱,「菜煮得這麼鹹,要怎麼吃?」「菜煮這麼淡,怎麼吃?」且成日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疲憊回到家有時想喝口水,卻只有剛燒好的熱開水,十分燙口,更是生氣:「茶這麼燙,怎麼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思維,讓梁寶貴總是遺憾;反而是楊啓隆沒被重男輕女的觀念束縛,盡全力栽培四個女兒擁有高等學歷。當經濟重擔減輕,隨著年紀漸長,體力也漸顯不足,決定結束彰草路「翻砂」工廠。

退休後,楊啓隆的生活頓時失去重心,因此改以接案方式做「翻鋁」工作,按自己能做、想做的量接單,時間也比以往較為彈性。

二○二一年在彰化八卦山區,楊啓隆(右一)一馬當先,與志工在顛簸難行的山徑中接力,為照顧戶搬移居家用品。(攝影/楊國華)

太太推手,加入慈濟

梁寶貴早上會到慈濟大埔環保站當志工,楊啓隆看她為了做環保忙進忙出,常不自覺碎碎念:「有必要為了做慈濟,把自己弄得這麼忙嗎?」

楊啓隆不善與人互動,半退休後不是宅在家,就是參加路跑、騎腳踏車等活動;即使與家人言談,也總是機械式的你問他答;大女兒形容父親當時就像是「工作機器」或「礦石」。

「錦綢師姊,您去我家邀我先生當環保車隨車人員啦!不然他每天都宅在家。」二○一六年,自強環保站急需環保車隨車人力,環保幹事趙錦綢正愁著到處找人,梁寶貴馬上聯想到先生楊啓隆是不二人選,希望他能走出家門與人多互動。

或許慈濟緣分已屆,楊啓隆試當二次環保車隨車人員後,即很爽快地答應常態出勤。「師兄,您也來助念啦!」「師兄,您來幫忙做香積!」「要浴佛,師兄,您來幫忙搬東西!」「天下事一人做不完,做好事不能少你一人。」志工們總是順口邀請楊啓隆同行,他不善拒絕別人,只要時間可以,每每答應。

此後,楊啓隆回到家,臉上多了笑容,主動與梁寶貴聊起在環保站或參與慈濟的趣事,夫妻倆也有了共通話題。一次他談起,志工邀請他培訓慈誠,但過程中要參加慈濟讀書會、寫讀書心得,他擔心自己沒讀什麼書,不太會寫字,因此猶豫再三。

梁寶貴鼓勵他,志工認同他是慈濟大家庭的一分子,才會邀請他培訓,「讀書會的時候,就聽別人分享,寫心得也沒有問題啦!我們的女兒都會寫字。」

家住娘家附近的大女兒楊淑芬立刻答應支援爸爸,「爸爸繳心得報告,心態如小學生,會盯著我的進度,一定要準時交作業。」想起幫父親寫心得那段時光,嘴角不覺揚起了甜甜笑意。

二○一九年元月,楊啓隆受證慈誠,梁寶貴感受最深,「他以前不做家務事,如今居然會幫忙帶孫子;生活中的瑣事,也很少再嫌東嫌西。他轉變這麼大,早知道就該想辦法讓他來慈濟。」

受證後,楊啓隆把慈濟事當成自家事,只要聽到志工開口要幫忙,總是盡力承擔。每週一、二、四、五早上開環保車收回收物,然後下午接單做「翻鋁」工作,週三則是去臺中慈濟醫院當醫療志工,並負責開車接送同行的師姊們。

他的勤務安排得很緊密,有次見他傍晚工作回到家,行色匆匆地換上慈誠制服轉身又要外出,「我去助念了!」梁寶貴提醒他要休息,「不要說那麼多,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楊啓隆堅定回應她後就出門,留下梁寶貴莞爾,感覺好像風水輪流轉。

人生充實,替他歡喜

「現在左轉走這條路,不然會塞車……然後右轉,走那條路。」楊啓隆坐在副駕駛座,指導二女兒楊立畇前往臺中慈濟醫院的路線,談起幾年來去當醫療志工時,各時段路況有不同走法,方能順暢。

二○二二年四月,他檢查出肺癌第四期,接受化療,在院內沿途和女兒分享當志工的點點滴滴,「這個定點我做過,要招呼來院大德順利去門診或檢查……這裏我也去過,要送病歷,常走路走到很喘。我最喜歡在急診藥局,可以慢慢整理藥劑……」

「真的很難想像,父親寡言內向,有問才答,居然會去當醫院志工,還要主動跟民眾互動。看父親神采飛揚談天,可以感受到他的快樂!」楊立畇對於父親能突破內向,走入慈濟讓自己的生命變豐富,真替他開心。

化療過程中,楊啓隆沒有不適的抱怨,唯獨一次,他望著天喃喃自問:「大家都說天公疼憨人,我是憨人,憨憨做,怎麼天公沒有疼我?」陪伴病床旁,梁寶貴不免難過,「不是說『人生七十才開始』,怎麼你的人生卻要結束?」反倒是病痛中的楊啓隆,耐心地安慰著她:「那句是適用在現代。若在古代,我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們女兒都很乖巧,我都活到七十歲,可以了!」

「那天父親睡得很安詳,我有點擔心去搖他,他動一動,像似要我不要吵他,就這麼睡得很沉就走了!」楊立畇欣慰父親沒有走得太痛苦,「媽媽很難過,爸爸七十歲就走了,人生太短。我對媽媽說,一定是老天捨不得爸爸有病痛,提早接走了。看到父親做慈濟,生活變得充實也開朗,我們都很替他開心。爸爸真的很喜歡做慈濟,他會再回來!」

梁寶貴(右)牽引楊啓隆(左)走入慈濟,也增益夫妻感情,改變家庭氣氛。(相片提供/彰化慈濟志工)

面對病痛,淡定如常

偶爾有店家打電話到環保站,要將資源回收物交給慈濟;當接到臨時任務,路線該如何轉換才順暢?環保車開車與隨車人員都有各自想法。唯獨楊啓隆總是靜靜聆聽,沉默半晌後說出最理想的路線,讓開車與隨車人員達成三人共識。

「紛擾時他總是很沉穩,然後我們順利完成任務,一切圓滿。」志工回憶楊啓隆的冷靜,如同修行者。

「他話不多,但很實在,我很喜歡他這個人。」二○一九年開始承擔寶廍環保站站長的楊秀蓮說,有天見到楊啓隆和梁寶貴牽著腳踏車來到環保,「我帶我家師姊來,讓她知道這個地方,以後要來做回收才認得路!」由於自強環保站吹起熄燈號,他們轉來寶廍繼續做環保;夫妻倆的身影像對情侶,讓人看了心生歡喜。

楊啓隆化療前還照樣出勤務,楊秀蓮很不捨。「師兄,我不知道如何安慰您,您會不會很不舒服?」「不會,我不覺得自己有病,但專業證明須要治療,也只好聽醫師的安排。」

承擔過寶廍環保站站長多年的姚寶貴,感觸良多。「楊師兄凡事身體力行,多做少說,也從不抱怨工作繁雜;且心存善念、口出善語、身行正道,把握當下,寫下此生善與愛的劇本,留下人品典範給後輩子孫,交出圓滿人生成績單!」

二○二二年九月六日,志工的手機群組傳出楊啓隆往生的消息,震驚不捨之餘,大家也紛紛分享他在勤務中留下的身影,「我搭過楊師兄的車去醫院當志工!」「助念時,常看到啓隆師兄參與!」「幫關懷個案搬家時,楊啓隆一馬當先!」「從檢查到報告出來期間,他還是繼續出勤開環保車;化療後較無體力,他不想閒在家,很想到環保站做分類回收,做較不耗體力的工作。對於病痛,他淡定如常。」

楊啓隆勇於承擔勤務的身影歷歷在目,化成永恆,讓人想念。祝福楊師兄慈濟因緣不息,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