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14《農八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不需要與人競爭,但是要不斷進步──廣納他人優點、改進自我缺失。
實際投入才有感受
「每一天都看到快樂的志工,有心願意付出,從早上開始就歡喜地啟動愛的能量,這一整天總是很快樂;心中有愛且起於行動去付出,是最快樂的人生。」九月十三日志工早會,上人讚歎慈濟人的志工精神,就是慈悲喜捨;只要有因緣、有機會為大眾付出,就會合和互協去做到。
上人鼓勵大家,發心以後就起於行動,並且持之以恆,可以隨著時間不斷累積經驗,而且投入慈濟的人數累積得愈來愈多,愛心力量也累積得愈來愈大。「我們要持續發心,不要以為孤單而不願意向人呼籲,就是因為孤單,才要不斷地呼喚人人來做好事,不是用嘴巴喊喊而已,必須身體力行,還要親切地號召,讓人人看了快樂、歡喜,自然會來投入;投入的人有所感受,體會付出助人的快樂,會更堅定走這條路。」
放眼看國際,有些國家本來有太平均安的社會,一旦人心無明起動作,相互爭奪、侵占,情況惡化為戰爭,無辜人民只得逃難。上人說,只要人心能安定,即使所生活的地區環境氣候不佳,經濟狀況不好,也能安然自在過生活;然而人心不調和,使得社會不安,戰事頻繁,民不聊生。
上人感嘆人心無明卻不自知,只憑著自己的欲念不斷爭搶、占有,戰火之下讓許多寶貴的生命消失,破壞古老莊嚴的建築,也損耗了國力,其實皆是損人不利己;許多人過去生活安穩而追求享受,現在卻連平安度日也求不可得,與至親摯愛生離死別,顛沛流離,身心皆苦。
「人心為什麼會無明失調,偏差混亂呢?就是因為不明真諦、不懂真理,不了解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的道理,到頭來萬般皆空;即使現在不計一切爭取到利益、資源,也無法永久保有,終究會變異、壞滅。應知人生無常,此時能平安,就要趕緊造好因、聚好緣,彼此有共同方向,發揮力量為人間社會行善造福;人人行善造福的社會,是最歡喜有福的社會。」
老師、人師、大師
九月十四日於慈濟大學合心共識營,聽到主管們提及競爭力,上人開示:「我一生中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不過我很真誠,所以認定是對的事,就會積極去做,所做的事都是為人間而付出。人間苦難多,人心不調和,就像生病一樣;人人都有無明貪欲,貪求自己的利益多、勞動少,好逸惡勞。但是要讓社會順利運作,就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不能一味追求高學歷,讓士農工商的比例高低不均。對於各行各業,都要平等尊重,沒有高低之分,都要用感恩、尊重、愛相互對待;教育志業一定要將感恩、尊重、愛教給學生。」
上人說,在慈濟學校接受教育的孩子要知恩,感恩父母、師長,也感恩社會大眾,這是慈濟教育與其他學校較為不同之處。假如只注重升學競爭,不和善、缺愛,就無法有感恩心,不能尊重人,也無法愛人。所謂的愛,是真誠且無私的大愛,這分清淨大愛要從幼教、小學開始培養起,中學的教育要讓孩子明是非,知道自己該選擇哪一種人生方向,並且守志奉道。
老師的言教、身教都很重要。上人期勉老師們要作學生的模範:「我也常說,父母的言行、服儀形象就是孩子的『模』,若說孩子難教,其實也是孩子有樣學樣。每個人成長背景不同,但是來到學校,就要接受有規律的教育,從而確立人生方向。慈濟學校的規律要以人道為主,所以很強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上人請老師們善用各志業體的資源輔助教育,多方設法,循循善誘,讓孩子成為優秀的社會棟梁。這個理想並非無法辦到,而是要靠老師認真用心履行「師之道」。猶如《三字經》指出「教不嚴、師之惰」,老師沒有用心,照表操課上下班,當然無法轉化頑劣的學生。時代快速轉變,需要用強而有力但不失溫柔的教育力量引導學生,讓學生愛老師,能夠尊師重道,以老師為學習典範,學習優良的品德與言行態度。
近二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很大,上人說,疫情是對人們的「大哉教育」,警惕人生無常,體會眾生共業。其實不論是自然氣候不調導致的天災,或是戰爭人禍,還是籠罩全球的瘟疫,都是源自於不調和的人心,長久造作惡業,累積沉重的業力,此時因緣聚合而顯現業報。這是天地給予人的教材,大家要好好觀察、思考與研究,將道理傳授給學生。「若只照著教科書來教育,就是一般的老師;用愛呵護、教育學生,就是人師;若能更進一步,理解天地生態,善用方法傳達道理,就是真正的大師。」
上人說,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要有慈濟人文精神,才能包容稜角,諸事圓融。請大家持續用心精進,不需要與人競爭,但是要不斷進步──觀察他人的優缺點而反觀自照,改進自我缺失,廣納優點,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