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好話最暖心

潘廖葉

1945年生,1987年受證慈濟委員

慈誠懿德資歷:30年

站在客觀的立場看待懿德孩子,以輕鬆的方式溝通,
反而能聊出更多心裏話,讓對方感受溫暖;
潘廖葉反省到,面對自己的孩子要看淡執著,口說好話多祝福,孩子才會更好!

站在客觀的立場看待懿德孩子,以輕鬆的方式溝通,反而能聊出更多心裏話,讓對方感受溫暖;潘廖葉反省到,面對自己的孩子要看淡執著,口說好話多祝福,孩子才會更好!

接到懿德女兒小芳電話的那一年,小芳已經從慈濟護專護理系二專畢業,進入醫院服務;電話中,她哭著跟潘廖葉說,爸爸在南部往生了!

廖葉請她先搭車到臺北會合,就這樣一路陪她搭車南下屏東,下車時已經是凌晨四、五點了;回到家,屋裏只見小芳的哥哥和媽媽孤獨相倚,顯得很徬徨,父親還沒有送回家,家人也不知道遺體停放在哪裏。

父親是在工地意外喪命,加上那個年代手機還不普遍,廖葉於是建議到警察局詢問;幾經周折,確定遺體停放在市立殯儀館。廖葉帶著小芳跟哥哥前往,在停屍間的多具遺體中,小芳根據一雙黃色雨鞋,找到了父親。

「彭爸爸,我是小芳的懿德媽媽。您不要怕,塵世緣分到此緣盡,請您要萬緣放下,跟著我靜心念佛。」廖葉輕輕俯下身,跟這位初次見面,卻是天人永隔的家長說。

廖葉讓小芳的哥哥回去接媽媽,她獨自留下來守靈,助念到天亮,直到屏東在地的慈濟志工前來協助。之後,廖葉陪伴著小芳一家人處理後續繁瑣事宜,檢察官勘驗、更衣、入冰櫃等等,該處理的事大抵完成,她才動身回臺北。

「應該是為母則強吧!」廖葉回想,當下急著替小芳找到爸爸,「覺得我的女兒好像必須自己頂起家裏塌下的那一片天,我這個懿德媽媽一定要幫她一起頂起來,沒有想到要害怕。」

廖葉陪伴了小芳兩年的專科歲月,在她畢業後這二十多年來,兩人依然時常互動。小芳說「那一分愛的力量很無形,卻延續至今,一直影響著我。」她後來到慈濟中學擔任校護、回到母校慈濟科技大學任教,難免遇到家境比較困頓的學生,她也總是希望在他們徬徨時,能緊握他們的手,支持他們走下去,就像當初自己感受到懿德媽媽的陪伴一樣。

潘廖葉(後排左二)初中二年級與同學合影。成績優異的她,因父兄相繼離世,初中畢業後放棄升學、承擔家計。(相片提供/潘廖葉)

擔憂但不要煩惱

護專創校第二年,潘廖葉開始當懿德媽媽,從四十五歲到現在七十五歲了,一路所陪伴的孩子,有些已在各大醫院擔任主管,有些留在慈濟醫院服務,孩子們奉獻於醫療,在每個角落發光發熱,許多人迄今還時常和她聯繫。

護專的孩子多半是十五歲首次離家求學,父母自然是會擔心,關心的同時也難免衝突不斷。在每個月前往花蓮參加懿德日前夕,廖葉總是先打電話詢問家長,有沒有什麼話要交代「我們」的孩子,結束聚會後,再打電話給家長「報平安」。

在固定家訪的談天中,有時家長也會跟懿德媽媽訴說對孩子的牽掛,或者告訴他們孩子的心事,雙方謹守祕密,等待輔導孩子的機緣到來。父母往往最擔心青春期的孩子結交親密朋友,或課業成績不理想,廖葉感同身受,因為她也曾因為心急,對自己的孩子疾言厲色,引發親子風暴。

慈濟護專第三屆畢業生彭小芳(左)在一次活動中向潘廖葉獻花致意,感恩那分愛的力量雖然無形,但影響力延續至今。(攝影/曾東勝)

媽媽說話很好聽

在走入慈濟、擔任懿德媽媽之前,廖葉正為了緊繃的婆媳和親子關係焦心。

廖葉自幼的志願是當老師,她勤奮向學,成為全村考上臺北第二女中的第一個人,卻因父親與哥哥相繼往生,她不得不放棄升學,到工廠上班幫忙家計。在母親的安排下,二十歲嫁入潘家,為人爽直的婆婆愛打四色牌,只有小學畢業的先生雖然為人厚道,但也有她看不慣的一些習氣。

她希望三個孩子不要步自己的後塵,於是嚴加管教。大女兒看見廖葉的辛苦,始終保持優異的成績,希望成為她心頭的驕傲;長子志明受到婆婆的百般寵愛,廖葉時常為了管教孩子而遭受婆婆責難。

志明當年考上五專電機科,自信重考可以考上建中,但廖葉不相信志明會認真準備,也認為電機還算是不錯的科系,嘴巴上潑了冷水:「憑你?算了吧!老實一點去念五專吧!」志明無奈,只好去讀五專住校,假日也不肯回家;廖葉打電話關心,兩人卻時常一言不合就吵了起來。

「媽!從小你就說我壞!比起我的同學,我還差得遠!」志明開始抽菸、沈迷電玩、飆車、打牌,最後成績半數是紅字,自己辦完了休學手續,才告訴廖葉。

廖葉四十歲時認識慈濟,煩惱之下,向上人訴說志明有多麼難教。上人輕聲地說,父母沒有辦法安排孩子的命運,只能廣結善緣,讓善緣來到自己和孩子身邊;天天罵孩子,孩子又怎麼會聽呢?做父母的如果不祝福孩子,還有誰會祝福他呢?

廖葉過去認為,對孩子有期待是為了孩子好;現在,她決定全部放下,先改了說話的語氣,不再打斷孩子的話,也避免無意間在他失志時又落井下石。聽孩子說完話,會先讚美,再說自己的意見,但最終交給孩子做決定。志明也發現了,覺得媽媽說話「好假」,但是聽了很開心!

廖葉發現,用祝福的心認同孩子,彼此也開始有了交集。志明當兵退伍後,決定重拾課本,最後順利考上大學轉學考。

廖葉說,雖然已經走過風雨,但是她當初潑的冷水,還是讓志明耿耿於懷,在志明成家之後,更警惕自己,不要像媽媽過去的方式教育孩子。

經歷過這段風暴、當了懿德媽媽之後,廖葉無意間發現,自己能夠客觀的看待懿德孩子,以輕鬆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能聊出更多心裏話,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她體會到,父母必須看淡對親緣的執著,放手讓孩子自在翱翔,才能讓彼此的愛無限延長。

【上人談教育】
父母難為,愛與教難以平衡;但心中有愛一定要說出來,也讓孩子知道在世間如何與人互愛、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