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願不抱怨的教育哲學

林雪珠

1955年生,1991年受證慈濟委員
慈誠懿德資歷:25年

二十五年來,林雪珠每月自臺中到花蓮參加懿德日,
儘管已經是當祖母的年紀了,依舊不斷修鍊教育哲學,
修養自己,真誠相待,成果會反應在孩子的氣質上。

二十五年來,林雪珠每月自臺中到花蓮參加懿德日,儘管已經是當祖母的年紀了,依舊不斷修鍊教育哲學,修養自己,真誠相待,成果會反應在孩子的氣質上。

「這個時代不缺教育資源,需要照顧的是孩子的品格。專業知識和技能,老師會教,懿德媽媽要給孩子們的是『慈濟人文』── 要教他們做人的道理、生活儀軌,你們自己的形象要端莊!」這是二十五年前,林雪珠剛開始當懿德媽媽時,上人的殷切叮嚀。林雪珠理解,慈誠懿德扮演的是「輔佐」的角色,並且適時關懷、傾聽孩子們的心情。

「切記,凡事甘願就不會抱怨。」儘管牢記了上人的話,林雪珠在一開始還是充滿挫折。

在還沒有高鐵的年代,每個月的懿德日,她清晨自臺中沙鹿的家出門,和一起從臺中出發的其他懿德媽媽們趕搭客運,到了臺北,她們提著大包小包、為孩子們張羅的食物小跑步換搭火車;下午懿德會結束,回到家也半夜了。

不過,這群十五歲的孩子,剛考進慈濟學校,大多是首次離家求學,純粹為了學業而來,他們不了解慈濟,也不是很理解這群陌生的熱心人。

林雪珠換個角度思考,將心比心,孩子在家裏或許就已經有個嘮叨的媽媽,沒想到來慈濟讀書,又要多好幾個「管」他的懿德媽媽,心裏難免排斥,所以不該跟孩子計較他們不夠貼心,只有自己不斷地調整,才能跟孩子有更好的互動。

而且,如果說臺中、花蓮一趟路途遙遠辛苦,那臺南的志工豈不是更遠!想開了,雪珠成為一個爽朗的「媽媽」,「凡事一定要以正能量來面對,因為負面的情緒會透支生命的能量;做慈濟要甘願,做得開心最重要!」

每個月的懿德日,林雪珠自臺中輾轉換車往返花蓮,期望盡心力陪伴慈濟孩子經營大學生涯。

孩子叫我「媽媽」了

從護專創校時期,陪伴五專部的孩子至今,每隔四、五年承接新班級時,懿德媽媽按往例跟孩子約了家庭訪問。

有一年,班上一位瘦小的女生─小沛,只要聽到懿德媽媽說要去家訪,就會開始哭不停,媽媽們幾番安慰,也沒有讓她打開心門。直到期末,班導師告訴雪珠說,這孩子考試成績很好呢!雪珠於是讚歎小沛:「我們要去你家裏拜訪媽媽,主要是向她請教,如何把你教得這麼優秀?」

小沛這才鬆口說,媽媽在水泥公司打工,但每天下班之後就去喝酒,很晚才回家;她還有一個妹妹才四歲大,每天都在鄰居家玩、在鄰居家吃飯,直到深夜,媽媽才去鄰居家把妹妹抱回家睡覺。

媽媽和妹妹寄宿在舅舅家,「舅舅家在警察局旁邊,如果找不到我媽,問警察就知道她在哪裏了。」自己的媽媽去哪裏,都要問警察,難怪孩子有難言之隱。

跟小沛對話的隔天,雪珠等人依據她提供的地址去家訪,也真的先到警察局詢問。警察卻反問道:「你們是她什麼人?我們正在找她的家人,她酒後發生嚴重車禍,現在正在慈濟醫院。」這消息讓這群媽媽們著實嚇了一跳!雪珠立即想到,此刻傷患在醫院有醫師照顧,無助的小沛應該更需要他們這群媽媽;她趕緊跟小沛電話聯絡,同時趕往慈濟醫院會合。

到醫院開刀房外,小沛一看到雪珠,激動地撲到她懷裏大哭。唉!這聰明、憂鬱的孩子,到底承受了多少的家庭悲劇啊?「爸爸呢?家裏還有沒有其他大人?」雪珠問。

小沛搖搖頭說,她從來都沒看過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沒生下她,就跟父親分開了;媽媽後來再跟另一個男朋友生下小妹,但也分手了。她和妹妹跟著媽媽回娘家,但是外公、外婆也老了,身體不好。她考上慈濟的公費生,自己可以獨立生活了,但她還是愛媽媽、還是擔心小妹。

小沛像在求救,也像找到什麼力量似的,一口氣把家裏的真實情況都告訴雪珠:「舅舅整天喝酒,不做事,舅媽很會罵人;唯一的阿姨,自己也嫁得不好。我好怕媽媽會死掉……雪珠媽,你說我該怎麼辦?」

雪珠心好酸,還是給這阿姨打電話,告訴她孩子的媽現在的情況。阿姨遠在外地,一時也沒有辦法趕來花蓮。那晚,雪珠就陪伴小沛到凌晨兩點,直到媽媽從手術房出來。

後來,雪珠把小沛的家庭狀況提報給慈濟基金會社工,孩子一家自此成為慈濟的照顧戶。事情過了,雪珠才回想起來,不知是什麼時候,這孩子叫她「媽」了……她想起上人說的「甘願做,歡喜受」,不就是這感覺嗎?

林雪珠(左一)與慈濟孩子們從陌生到親近,獲得令她感動的回饋。(相片提供/林雪珠)

是靠山也是登山者

那一年,雪珠代表慈誠懿德會在畢業典禮上致詞,她叮嚀孩子:「畢業是人生另一段旅程的開始,但不要忘記爸爸、媽媽永遠是你們的靠山。」她很激動,想起自己曾經因為忙碌,投入懿德會的心思少了,和孩子的互動也難以深入,覺得沒有盡到懿德媽媽的責任,心中有愧;幾年下來,看著這群孩子從當初的懵懂到現在的成熟穩重,她心有所感,無論如何都要從己身出發,修養自己、真誠相待,成果會顯現在孩子的氣質上。

幾年前,雪珠的孫子出生,兒子、媳婦忙於工作,拜託她照顧孫子。她想了想,還是跟孩子們商量,讓她可以持續每個月到花蓮參加懿德日。

「當懿德媽媽要有登山者的心態─每個登山者,不管前面的山如何危險,都會想辦法去克服。最重要的是,心態要『甘願做,歡喜受』。」這位不登山的媽媽,卻最愛提上人的「登山者理論」,也發願以信心、毅力和勇氣攀登人生的高山;相信屆時登上山頂,俯瞰人生的風景,必也美麗。

【上人談教育】
要以身作則,平日自我訓練威儀,當自身展露著美好的氣質,無形之中,孩子會受到影響,將你的話聽入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