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竹筒

鄭淑文家中佛堂,佛像旁兩個方形竹筒,盛裝著綿長的思念與祝福。

拿起竹筒時那種沉甸甸的感覺,我體會到, 也許那是媽媽每天禮佛,想念爸爸、想念我們時,為我們投下的硬幣和祝福;也是她每次感到孤單時,把小愛轉為大愛的努力。

媽媽過世後,我們才發現家裏有好多竹筒沉甸甸的。一對在進門的觀世音菩薩像旁,一對在佛像旁。弟弟和我將它們捐了出去,具體裏面有多少錢,因為沒有打開來算,所以並不清楚。

記得之前讀過上人開始募款的故事,那些第一批跟著上人的弟子們都是菜籃族的家庭主婦,她們每天買菜時省下一點零錢,投入竹筒中,發願一天一點,隨分隨力地去布施,讓師父能夠救人。

瓊㺿師姑告訴我,她想關心我們姊弟,又怕給我們壓力,於是想起我們時,就投一個硬幣進去竹筒裏,為我們祈福。她說那是上人教她的方式。

整理佛堂時,也看見有些硬幣用塑膠袋裝著,或是放在盒子裏,感覺好像定課一樣,媽媽一天會投幾個進竹筒;盒子裏的硬幣方便拿取,而旁邊用塑膠袋裝的是備用,等盒子裏的硬幣投完,可以繼續倒進去投的。

想起自己拿起竹筒時那種沉甸甸的感覺,突然體會到,也許那是媽媽每天禮佛時,想念爸爸、想念我們時,為我們投下的硬幣。也是她每次感到孤單時,把小愛轉為大愛的努力。

每一個硬幣都代表著思念和祝福,每天每天,累積到最後,就是這麼厚重的竹筒。而在這之前,媽媽已經不知道捐了多少個竹筒了。

媽媽一個人面對生活時,每天想著我們、想著爸爸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在投下每一個硬幣時,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媽媽對爸爸的愛、對我們的愛如此深重,就如同拿在手裏的竹筒,飽滿扎實,深厚如斯。每一個硬幣,代表著媽媽綿長的思念,密密不斷。

相比我們出門在外,為自己的事情而開心、難過,有多少時候想著爸媽?而媽媽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恆常不斷地關心著我們。

竹筒不僅串接著媽媽的思念,也代表著媽媽的智慧。因為媽媽用布施承載她對我們的關愛,來為我們植福,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能受益。所以媽媽的關愛,牽起了上人和佛菩薩對千千萬萬人的關愛;如今透過這些竹筒,媽媽更是把我們帶到了靜思堂,帶到了上人身邊,當直接發願布施的人。

媽媽說過,有福的人有責任要多付出。爸爸說過,被多少人需要,就是我們生命的價值。

想起媽媽談到慈濟在日本、四川乃至最近的尼泊爾時,那種捨我其誰,拚命想去第一線拔苦予樂的神情,突然我對媽媽所投下的每一個硬幣生起了深深的敬意,那承載著一位人間菩薩殷切而珍貴的發心。

而這位菩薩不在別處,就在我的身邊。這個發心不是偶爾才發起,而是每日不間斷的善念延續。

善巧啟發人們善種子的媽媽,是否也在身後利用她所留下的各種東西,來啟發我們的善根,擴大我們的心量呢?她不僅用關愛串起自己與眾生的緣,乃至她的竹筒,如今依然帶我們與無數受苦的眾生結緣,讓我們學習當那個手心向下的人,懂得去關心別人的苦樂。

滴滴小善流入眾人善力的大海,點點思念編織為帶我們走上菩薩道的康莊大道。媽媽菩薩般的願力透過竹筒,傳遞給了我們,教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學會布施。這一生能夠擁有如此愛我們又如此有智慧的菩薩媽媽,我們何其幸運!

附錄

絕響的滋味

撰文‧靜淇(臺中慈濟志工)

鄭淑文(左)與同修林漢宗(右)的慈悲身行,啟發兒女懂得去關心別人的苦樂。(攝影/章宏達)

淑文留給我一條麵包,那淡淡的清香令齒頰留芳,而嚼勁富層次的軟Q,恰如她的優雅、溫和以及內方外圓的特質。這已成絕響的滋味,將永遠埋藏在我內心深處。

冰箱冷凍庫還有半條麵包,想吃又捨不得吃,每次拿出來又放回去,深怕吃完了,那僅存的味道會從此消失。因為,於我而言,那是鄭淑文在世最後做的一條麵包。

淑文師姊的手做麵包,在中區慈濟圈夙負盛名,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身為人文推廣志工的她,很是自豪麵包食材除了麵粉外,其他諸如榖粉、椰糖、堅果、莓果乾等等,都是淨斯產品。

兩年前第一次吃到麵包時,我向她說:「這不只是一個味道,也是一種感覺。」特別是那淡淡的清香,常令齒頰留芳,而嚼勁富層次的軟Q,恰如她的優雅、溫和以及內方外圓的特質。當時,她非常開心有人懂她的麵包,而我也因為這番肺腑之言,從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收到她做的麵包。

記得去年十一月底,她要回花蓮擔任海外營工作人員,特地在出門前兩天做麵包,寄放在臺中靜思堂給我。她告訴我,營隊十二月初結束回來,接著要忙社區歲末祝福等等,還說,也許這是她今年最後做的一條麵包。

沒想到無常竟然比明天先到,她在營隊結束隔天,毫無預警地、瀟灑地離開人世,令眾人錯愕、哀傷不已。細細回想她的話「今年最後做的一條麵包」,是否意味著向我告別?

做到自己的發願

淑文做事明快,思慮周到,在慈濟法親眼中,她是積極熱情的,與她相處,如沐春風;而在子女的心中,媽媽的家庭教育是「品行第一,成績其次」,也因此教養出一對在專業及人際關係上都非常傑出的子女。

她是一位堅強、智慧又善解人意的女性。尤其五年前,同為慈濟志工的先生林漢宗因病往生,她收起眼淚,挺起肩膀,更加精進聞法,讀書會、懿德媽媽、人文推廣,慈濟事從不缺席,甚至帶著車禍受傷的膝蓋,一跛一跛地完成《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她發願要把先生的那一份也一併做回來,她真的做到了。

停靈於慈濟東大園區附近的禮儀社,淑文的追思會於二○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舉行;此前,將近三週期間,溫春蘆、林文秀師姊還有法親們,就近天天送餐陪伴,慈濟大家庭滿滿的愛與溫暖,讓失怙失恃的姊弟倆,更感恩在他們負笈國外時,媽媽因依止在慈濟而讓生命更豐足。

雖然世事虛幻無常,但回顧淑文六十四載的人生,在家庭、在慈濟所發揮的生命良能,已踏踏實實留下人間菩薩行跡,此生應已無憾了。而那已成絕響的麵包滋味,也將永遠埋藏在我的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