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過 讓貧苦人不再苦—臺中 鍾坤梅

臺中 鍾坤梅
  • 我不在乎做好事有沒有功德,只是人生沒有多久,有因緣就要做。

  • 做水泥工時,一下午可以扛一百包水泥,感恩父母生給我好體力。

  • 年輕時求的是孩子健康,現在只求盡心力讓上人有能力救人。

回憶起對證嚴上人的第一次印象,鍾坤梅說那是在半世紀以前,住在臺北新莊的大姊鍾貴有邀她到花蓮聽經;已然想不起當天聽到的內容,卻很感佩上人的精神和毅力,「整整一個下午,上人都沒離開現場,實在不簡單。」她深受感動,因此加入慈濟會員。

她從事水泥工,工作之餘,撿拾資源回收物貼補家用。一九 九○年,上人呼籲人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每個月來跟她收善款的慈濟志工林玉鳳,分享「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她把這樣的話聽入心,一九九二年開始,每天清晨天未亮,她就出門撿拾回收物,繞著臺中市北區住家附近天津路服飾批發商圈,再走到北平路美食商圈,大街小巷甚至菜市場都去。

有人建議她應該為自己多打算,她不多做解釋,每次把回收物變賣所得分成兩份,一份放入小布包,等林玉鳳來收善款時交給她,捐出去助人。「全部嗎?要不要留一點起來?」林玉鳳很清楚她的家境,但她總是堅持生活夠用就好,請林玉鳳安心。

她把彎腰撿資源視同繞佛繞法,愈做愈歡喜;她不識字,無法閱讀經文誦念,但工作或撿回收時,就誦念佛號,「我有這句阿彌陀佛就夠了。」在路上尋覓回收物,給人撞到好幾次,她總是先關心對方,「有受傷嗎?騎車要小心!」

志工尊稱鍾坤梅為梁媽媽,今年八十六歲的她,環保做了三十二年;總結這條長路的心得,她說:「其實也沒什麼好講的,還有體力,能做就多做;若不是上人創造慈濟,我也沒有這個因緣。」

每天清晨天未亮,八十六歲的鍾坤梅就騎著電動三輪車到住家附近的服飾店、美食街,甚至菜市場巡繞載回收物。

粗工和志工都要做

梁媽媽出生嘉義梅山鄉,手足中的哥哥和弟弟未及成年就往生,她是三姊妹中的次女;與梁旺秀結婚後,育有一男五女,無論是水泥工、板模工、清潔打掃等,「有工就做,有做就有錢,有錢就不會餓到。」這是梁媽媽打拚的理念,不怕苦,而是感恩父母給她健康的身體做事。

她窮過苦過,年輕時努力工作賺錢,求的是孩子乖巧、孝順、健康,是她最大的心願。做環保,則是希望盡一點小小的力量,讓貧苦的人不要再窮、再苦。只要想到可以捐出愛心,白天忙做工,收工當志工,有時忙到晚上八點多,也不覺得累。

剛開始做環保,她沒有拖車,但仗著自己體力好,力氣不輸給男眾,只要綁好、捆好物資,一個人就可以扛著帶回住家附近。最初放在梅川河岸旁,累積一週就有兩臺三噸半貨車的量,後來將物資改放在自己住家巷子裏,雖然整理得整整齊齊的,但總不是長久之計,有時就會放在屋內。

無論是下雨天或者嚴冬寒風刺骨,她照樣出門做環保,家人屢勸:「天氣不好不要去!」她依然擇善固執。有人跟她說,「你們做這個有功德。」她正色回覆:「這不是什麼功德,只是人生沒有多久,有因緣就要做,撿一撿、賣一賣,錢給上人去救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親朋好友擔心她天天裏裏外外地進進出出,勸她暫時休息,不要出去增加感染風險。「我不要去群聚就好了;如果那個地方有很多回收物,我就等到大家散開,再回去撿。」

梁美雲(左)佩服媽媽鍾坤梅(右)的智慧與做事的決心,也一起做環保;平時除了在住家整理回收的資源,也推車至附近商家及大樓收取回收物。

夜色中那車那個人

有一天,兒子梁正光回家,看到家裏面怎麼有一臺廢棄的冰箱,非常訝異母親是如何搬回來的?但對梁媽媽來說,扛冰箱跟前一次扛回鐵架是差不多的事情,就把它放在推車上,立於中間,再用繩子綁緊,小心翼翼地推回來。這讓前往載運回收物的志工也相當好奇,廣告鐵架那麼長,到底是怎麼移回家的。

梁媽媽再次自豪體力,「以前做水泥工,曾經一個下午,一個人搬一百多包水泥。」末了老話一句,感恩父母把自己生得這麼健康。

從事水電工程的兒子梁正光說,有一次應酬到天快亮才回家,在夜色中看到嬌小的媽媽推著小推車,車上載著滿滿的回收物;遠遠望去,只見到車沒見到車後的人,那個人與那輛車緩緩地以堅定的速度前進,當場讓他紅了眼眶。那一幕,他一輩子也忘不了。

梁正光感恩媽媽以身作則,自己也因此投入環保。三十幾年前環保志業草創期,沒有環保車到各點載回收物,梁媽媽原先靠體力,後來用推車,再換腳踏三輪車,現在是電動三輪車,「而且已經用第三臺了。」

早期,梁媽媽一車車推回物資集中,分類好再推到回收場賣,來回走一個小時;梁正光不捨她不分白天黑夜,為整理資源回收物那麼累,於是開工程車幫忙載物資,一週出車兩趟到回收場變賣,所得捐給慈濟。

為了幫助上人救人,梁媽媽有一萬捐一萬、有兩萬捐兩萬,即使這些都是做粗工賺來的辛苦錢,她一點都不猶豫。歡喜布施再加上做環保的無私付出,感動了全家人,讓梁正光改掉飲酒的習慣,二○○一年受證慈誠隊員後,承擔環保幹事。

梁爸爸還在世的時候,看到兒子跟太太那麼辛苦,決定也投入幫忙;不再跟著鄰居四處遊山玩水,而且茹素、戒菸,全心行善。

大女兒梁美雲也受媽媽感動,一起做環保,甚至隨著媽媽的腳步,推著推車大街小巷撿回收物,現在有幾棟大樓管理單位指定請她來收回收物;沒想到這日積月累的健行,竟改善她小時候跌倒的腰痛,不能久站和久坐的病苦。

一家四個人投入環保,也陸續受證慈誠或委員;梁媽媽也在先生和子女的成全下,二○○七年圓滿慈濟榮譽董事。

看見一家四代做環保,是鍾坤梅(右三)最引以為傲的事;她的身教正是子女最好的典範。

辛苦賺錢歡喜捐錢

梁正光在兒子就讀的賴厝國小當愛心爸爸時,發現學校廢棄資源很多,卻沒有充分回收分類很可惜,便主動請求校長及衛生股長,同意慈濟人進入校園帶動學生做分類,讓資源再利用。

在校長同意後,志工每週三早上入校四十分鐘,陪伴學生學習分類資源,至今已經快要二十年了。不只梁正光帶著兒子學習環保,現在梁正光的孫子也在賴厝國小讀書,還負責將班上的回收物帶到環保屋分類。

一家四代做環保,是梁媽媽最引以為傲的事。當年接引她認識慈濟的大姊鍾貴有,以及妹妹鍾梅子,如今也都是護持上人救人的環保志工。

梁正光說:「媽媽的法輪不停地轉,每天在商圈和菜市場繞法,做子女的當然也要跟緊。」梁美雲也非常佩服媽媽,「愈來愈有智慧,做事很有決心,碰到很多困難,但還是想辦法繼續做,不在意別人怎麼講;因為她的堅持,才能持續這麼久。」

遇到再多考驗,梁媽媽不願意放棄,始終秉持著要讓上人救人的心,堅決到底。「不要買東西給我,直接給我錢。」每年過年過節,子女祝福媽媽的禮物,早已改成紅包,「這些全都要給上人救人。」

梁媽媽節省自己,穿的是二手衣,吃的只是一碗飯;如今家境已不再辛苦,但她不求過富裕的生活,只求維持體力,繼續做環保。她的身影,正是子女最好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