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 為自己加油

1.21《農十二月‧十一》

【靜思小語】天天說好話、做好事、結好緣,就是對自己的祝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慈濟醫療的真善美

聆聽臺北慈濟醫院團隊報告後,上人表示自己對醫療的期待,就是聽到病人來到慈濟醫院而得救;即使病況複雜,但是病人看到醫師就有信心,醫病之情能通達,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很感恩各地慈濟醫院都朝此方向努力,許多慈濟人在「我們的」醫院就醫,很有認同感、歸屬感,也很信任醫療同仁,感恩並讚歎醫療團隊的醫治和照顧,讓自己聽了很安慰,覺得辛苦創建慈濟醫院,很值得、很有價值。

上人指出,慈濟四大志業的建立,都是因應社會所需,慈濟醫療做到了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若有不足之處,就趕緊改進;有突出的特色與優點,也要獎勵與肯定。無論如何,大家都是盡心力救治傷病,在自己心目中,慈濟醫療達到真善美─真,是發自內心的真誠態度;善,是人生的價值與目標;美,就是情之真而表達於言行。

上人談到醫師與護理師直接面對病人,醫護互動也直接讓病人看在眼裏,如果同仁在忙碌時說話聲音大了,有些病人或家屬會有不好的感受。所以醫護同仁既要救拔病人的身體病痛之苦,還要顧及他們的心靈;要做到身心靈的全面照護,醫護同仁必須真誠以愛奉獻,而且團隊合和互協,讓病人與家屬安心與信任,向同仁訴說自己對疾病和療程的疑慮。

成年人能口述他們的病痛不適,年幼的孩子或嬰兒無法用言語表達,上人指出,無論是對幼兒或是因傷病癱瘓無法表達的病人,醫療同仁都要耐心對待、細心診療,愛心與耐心是醫病的良方,也能牽起溫馨醫病情。

有責任感才有力量

與美國慈濟人座談,上人談到這次歲末祝福行腳途中身體有恙,無法前往臺中,親臨歲末祝福,從視訊畫面中看到弟子們落寞、難過的表情,於是等身體康復後再到臺中,聽到慈濟人與慈院主管同仁們分享對於師父不在場的失落心情,自己則想著,屆時落寞、失落難免,但是只要慈濟精神在人人的身與心,彼此勉勵、共同精進,那一股力量就會長久存在,也讓自己覺得比較放心。

「人生無常,難免總有這一天,所以這次生病是給大家對於未來的教育;我也見證到了,只要大家有心,慈濟的慧命會永恆延續。就像你們距離師父那麼遠,我都在臺灣,而國際間的慈濟志業能做得那麼好,不只就地落實,還能跨國付出,精神永遠都在。」

上人教師兄師姊們,有機會要多分享、多帶動人,就如大家到墨西哥賑災,與修女、神父互動,他們也很認真地一起做慈濟事。剛才菲律賓慈濟人陪同馬尼拉雅典耀大學校長安達爾神父前來,神父也很投入,雖然宗教不一樣,但是想要為眾生付出的愛心是共同的。期待各位要自我見證、彼此見證,只要是對的、好的、善的事,就要做到。

「佛陀來人間說法度眾生,而師父此時傳達佛陀想對人間說的話,佛法就是要我們把人生方向轉正。如果你們沒有做慈濟,沒有因緣接觸慈濟、聞正法;你們有做,很自然就會聞慈濟法,不是刻意而為,只要不離開慈濟,只要發心、用愛,所做的就是佛陀所說法,也是菩薩法。」

「做慈濟,是主動積極認真做,或是有人叫我們才做,這是不一樣的。自己主動投入,會更感動人;若是被動,有人叫我們才做,沒有也沒關係,就比較缺乏責任感。有責任感才會有力量,有因緣就要自動自發去帶動人,不要等別人帶動。我們要做一個能與別人合和互協的人,自然就能帶動起人間菩薩群。」

「生命很有限,不論這輩子還有多長,我最近一直覺得我要更加把握生命,所以還有力氣說話,我就要說。我們要更精進─『精』而無雜,『進』而不退。我們現在已經沒有時間計較人非、我是,對與錯只是凡夫的拉扯,我們應該要認清善惡黑白,善的,還有力量可以做到,就要認真去做;惡的、無明的,要自我提醒不犯錯,對於無明言論也不要太過在意。」

上人說,即使大家平時在海外,面對不同種族、語文的人,也要把握因緣多分享;即使要經過翻譯,但是真誠有心要了解的人,就會很用心理解,對慈濟有更深的認識,這也是在度眾生。慈濟人聽法、傳法,自己聽也邀人聽,讓更多人認識這一條菩薩道,這就是慈濟人的責任。

「《無量義經》、《法華經》,要用心閱讀,每天一句、二句,或者是看半品、看一品都可以,只要把經文讀進心靈,人生絕對不同,能夠用法掃除煩惱,留下真純的精華。也可以找機會分享你們平時所做、所聞,經文中有哪一句是你們聽到以後,理解了去做到,也鼓勵大家用心體會與運用。這一句、二句佛法就像點點滴滴的清水,長長久久點滴不斷,將已經乾涸的心地潤溼,也能潤澤蒼生,滋潤眾生乾旱的心地,讓種子發芽茁壯,將來就能成為一片茂盛的菩提林。」

柔和忍辱就是修行

與環保、訪視團隊座談,上人表示慈濟人承擔起志業責任,人生從此就在菩薩道上精進。要修菩薩行,必須身穿「柔和忍辱衣」,不只是穿起慈濟制服,而是要在人群中,與人互動時,能夠調和自己的負面情緒,這分修行功夫與涵養,就是柔和忍辱衣。

柔和忍辱,並非將煩惱積存於心,而是要將煩惱放下;人生無常,雖然不知生從何來,但最重要的是在人生過程中找到正確方向,知道將來往何處去。大家也要了解因緣果報,緣生、緣滅,有好緣的人自然歡喜相聚,但若好緣因生死別離而中斷,卻又很痛苦,這是「愛別離苦」;若緣結得不好卻要常常見面共處,總是吵鬧衝突,就是「怨憎會苦」。所以人生要學道理、懂道理,境界來時才看得開,也能避免惡緣糾纏。

「把人生分析透徹,其實都是苦,驚惶、不安,或是不滿足要再求更多,都是苦;要滅苦,就要調整心態,所以要聞法,從中找到調伏煩惱欲念的方法。師父總是教大家要『弘法利生』,弘法就是要傳達『如是我聞』的道理─師父告訴大家要造福人群,讓人間有福氣。人間一定有缺陷,無法很完美,所以不要求十全十美,唯有平安最好,平安就是福。」

「人人要為自己祝福、為自己加油;在有限的人生中,只要有做就有得,不做不得、多做多得。若不願意付出,每天只是享福,就只在消福,此生帶了多少福來,就跟著時間消耗殆盡,福報享盡則業報現前。我們要做來囤積,不要做來抵銷;囤積的福在此生結束後還有剩餘,可以帶到來生。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時日,每天都要反省自己這一天有沒有說好話、做好事、結好緣?有就有福。師父一輩子對大家說話,總是不離開這些,教大家要做慈濟,要造福,為來世結好緣,繼續行菩薩道。」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