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 心在道中、行在道中

1.17《農十二月‧初七》

【靜思小語】守護道心,也要行在道中,讓這條路地基鞏固,不會雜草叢生。

自我讚歎「了不起」

中區師兄師姊歡喜分享日前返回精舍「短期精進」,並投入歲末大掃除。上人開示,精舍是慈濟人的家,大家都抱著回到家中大掃除的心而投入。常住師父們本來日日都會整理內外環境,所以像是擦櫥櫃、地板等工作相對輕鬆;平時觸碰不到的高處角落,灰塵日積月累,清理起來就比較費力。同理,心中的無明灰塵也要時常清理,維護好道心,心在道中、行在道中,那條路會比較乾淨且鞏固,否則會雜草叢生,而且土壤鬆軟,雨水一來,路基就容易被沖走,低窪處如水溝底部累積泥沙而阻塞排水,使得災難更為嚴重。

上人教師兄師姊要常「回家」,回精舍不一定要跟著常住出坡,最重要的是回來問道或傳道;學法、傳道,重在行道,要實際去走這條道路才有深刻的體會。佛法深廣無邊際,所以學佛修行也要學得心胸開闊無邊際,沒有空間的限制,不受任何人事物障礙,心寬自然念純,心靈永遠清淨無染垢。

「很慶幸我們有福,得以聽聞佛法,能夠提起覺性,自覺還要覺他。不能只是獨善其身,一、二個人的能力範圍很有限;而慈濟有菩薩群體,人多力量大,人人合為一個大我,真正能夠頂天立地,且凡事再困難都『有法度』。這個大家庭、大空間要大掃除,有一大群菩薩回去顧家、清理我們的家,淨境、清心─環境淨,心就清。」

上人說,大家投入清掃,身體上一定會疲累,但是心有願力,情甘意願要為這個家付出,所以完成以後,只覺得滿心歡喜。同理,大家在這幾十年來,共同完成許多艱鉅的慈濟任務,維護、成就許多人的平安幸福,過程勞心勞力,但是現在回顧唯有感恩與歡喜,還要自我讚歎「很了不起」!「這是我們長年累月的修行功夫,不只清掃身外的環境,心境也是每天清理,不斷累積修行功夫,累積德行。」

「慈濟人很有福,能與這麼多人合力做慈濟事,彼此就像一家人,這也是一分福緣。常說,從菩薩要成佛,一定要先結好人緣,所以我們要時時與菩薩牽手同行,共同開闢、鋪展這條從臺灣到國際的人間菩薩道路,成就真善美的慈濟世界。」

每天捐出「三塊三」

南投慈濟人前來臺中靜思堂與上人座談,上人說,慈濟是天下的大家庭,而精舍是全球慈濟人慧命的大家庭,各地的慈濟道場都是慈濟人的家。「對於師父來說,最歡喜的不是聽到你們募得多少捐款,而是讓我看到大家都還在慈濟這個大家庭裏,響應師父想要做的事,每一件都沒有漏失。」

慈濟志業是從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起步,當時常住師父跟著上人借住普明寺,靠著農耕與手工克難、刻苦過生活,番薯、豆子收成以後,由德慈師父騎著腳踏車載到花蓮市區換取微薄的生活費用。「那時花蓮市有餅店做花蓮薯,不論我們載去多少,他們就向我們買多少,餅店的經營者後來也成為慈濟委員。所以早在當時,從生活中就能夠去影響商店幫助我們做慈濟,現在慈濟人向商店推動愛心竹筒,也有相同的意義。」

上人說,五十多年前的「竹筒歲月」,是募集點點滴滴,照顧幾位孤老無依的照顧戶,每個月給予米糧,或是為他們買菜、煮飯,照顧他們終老;此時再推「竹筒」,是為了國際,尤其是回饋佛陀故鄉。之所以要回饋,是感恩佛陀說法,讓佛教流傳到現在,持續引導眾生從迷轉覺,撥開無明迷霧,看見一條康莊大道,就是佛道;而慈濟人間菩薩依循佛道,在人間開闢菩薩道接引眾生。

「佛陀應眾生的根機而說法,我們此時也是用四大志業,應眾生的需要而接引天下人,啟發人人的慈悲與智慧。天下苦難偏多,而慈濟人遍布國際間,只要走得到的地方,看見人間苦相,就會伸出援手,讓苦難人有翻轉人生的機會。」上人說,慈濟人救助苦難的實際行動,以及在慈濟活動中的公開分享,都在「弘法利生」,而且透過網路、電視的傳播,可以突破地理距離,讓全球人見證慈濟人間菩薩行,因而樂於投入慈濟,接力開道鋪路,這也是人間菩薩招生的方法。

上人表示,這幾十年來,臺灣很平安,是因為人人有愛、付出造福,所以社會很祥和,能夠保持吉祥、祥瑞之氣,也就是福氣,福氣大即能消弭災難。要維持臺灣民眾的愛心,不一定要人捐款,只要大家恆持一念虔誠心,付出點滴微薄之力都是功德無量。

上人指出慈濟人向大眾勸募,更是一種公開的呼籲,要菩薩招生,讓人知道慈濟要救濟苦難,一波接著一波,民眾也願意一次又一次響應;不只聽到呼喚才付出,而是長長久久,即使一個月捐一百元,每天「三塊三」,天天起一念要救人的心,長久培養愛心、累積善行,福緣不中斷,福氣福人得。最好是以善為家教,全家走入慈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要向人宣導,就要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做起,時時說好話,日日造福業、牽好緣,帶動鄰里,人人見面就是歡喜祝福,社區永存祥瑞之氣,永遠有福氣。」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