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供眾 臘八粥

清晨三點半到八點多,精舍師父熬煮臘八粥食材。

二千五百多年前,牧羊女供養乳糜,讓悉達多太子恢復體力,繼續修行之路,在臘月初八這天覺悟成道。今年靜思精舍常住精心熬煮八千人份臘八粥,與眾分享佛陀成道的喜悅。吃粥囉!

二千五百多年前,悉達多太子悟道之前,經過五年參訪、六年苦修,但他覺得那都不是究竟。當時在苦行林每天只食一麻一麥,由於長期營養不良而不支倒地;很慶幸的是,一位牧羊女供養乳糜,讓他恢復體力,渡過尼連禪河,在菩提樹下靜坐,於十二月初八黎明前,睜眼瞬間,夜睹明星,而透徹了宇宙的真理。

佛教徒為了紀念這殊勝的日子,在臘月這天煮臘八粥象徵供養佛陀的乳糜,與眾分享佛陀成道的喜悅,這天又稱為「臘八節」。

今年元月十八日「臘八節」,靜思精舍送出八千人份臘八粥;早在二、三天前,指導大寮烹調的德映師父,手把手教導德深師父、德遵師父準備臘八粥食材,以期烹煮作業能順利圓滿。

臘八節清晨三點半,深師父與遵師父已在大寮忙碌著。精舍的臘八粥是以長糯米為基底,加上黃豆、紅豆、花豆、花生、蓮子、腰果、紅棗、龍眼干、薑丁、金桔丁、松子、核桃共十二種食材,而且每種都有一定比例,讓人吃起來不甜不膩,又有補身補氣的作用。

臘八粥以一次一千人份的蒸氣鍋調理,需煮八次。每樣食材調煮的時程不一,黃豆、紅豆、花生、蓮子在前一天先煮七、八分熟;紅豆、花豆與花生則先事先泡水,熬煮時甜分才能入味,令人歡喜。就像修行一樣,要以法水來柔軟我們剛強的個性;心地柔軟了,自然法髓入心,修正習氣,成長慧命,結好人緣。

德倪師父說,從小家中就有煮臘八粥的慣例,早期社會物資貧乏,平常要吃到這些營養、滋補的食材很不容易,但俗家母親每年一定會煮臘八粥為家人袪寒、補冬,「這天吃臘八粥,整年就不怕冷了。」

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與民眾說臘八粥典故,祝福每位到院鄉親平安吉祥。(攝影/陳炳宏)

好緣滿芳鄰,年年相續

熬煮好的臘八粥,除了精舍供眾之外,當天早上也趁熱送到普明寺、花蓮慈濟醫院、聖瑪爾大女修會、聲遠之家、禪光育幼院、主愛之家、仁愛之家、榮民之家,及精舍附近的佳民村、康樂村,在市場與居民分享。

花蓮慈院貼心地將臘八粥分裝成一碗碗,方便病患及家屬食用;一位病患讚不絕口:「很好吃,吃得很滿意、很高興!」顏靜曦師姊每年會送臘八粥到榮民之家、育幼院等機構,這敦親睦鄰的情誼已超過二十五年。靜曦說:「左鄰右舍就像家人,要相互依靠、幫助,所以一定要跟他們分享佛陀成道的喜悅。」榮民伯伯向她表示:「非常感動,每年慈濟都會想到我們。」

回溯精舍煮臘八粥的因緣,「差不多三十年了。」德和師父說,當時印順導師常常駐錫靜思精舍,一年適逢「臘八節」,導師的侍者明聖法師說:「這天一定要煮臘八粥供眾,結好緣。」精舍自此延承這個習俗。已連續承擔煮臘八粥十幾年的德杭師父說:「就是結好緣,更重要的是傳承。」

精舍執事都是要透過事相來累積經驗,德遵師父說自己也不例外,今年是第二次承擔。他很感恩映師父在旁指導細節及流程,「再加水、再加水……臘八粥不要像早齋稀飯這麼濃稠,因為運送過程燜在容器中,有些食材會膨脹而更稠。」

遵師父謙虛說出自己的不足:「煮第一鍋時沒有蓋鍋蓋,所以食材的香味就沒有那麼濃郁。」這就是他做中學、學中覺的體悟。

又,準備食材時,因經驗不足,所備桂圓的量不夠。食材逐漸下鍋前,熟練的映師父一眼看出,即時搶救了臘八粥的比例;有了足量的桂圓及金桔丁取代糖的甜度,更提升了臘八粥自然的風味。食材中的薑丁袪寒,讓人暖胃又暖心,而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加了黃豆,深師父說:「它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以補充大眾的營養。」

幾年來斷斷續續學習,深師父表示,往年都是映師父在旁邊,「下這個、下那個……」今年他與遵師父從頭到尾扛起責任,小到準備裝送的容器,大到調製臘八粥,讓他心有感悟:「做事情要事先規畫,才不會每年都是新手上路而忙得團團轉,很感恩有承擔的機會。」

熱呼呼的臘八粥,蘊含佛陀度化眾生的慈心、悲念,及牧羊女的慈懷善念,年年此時,讓人人在這值得紀念的日子,得到喜悅、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