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至三十一日 讓人心發光發亮

1.29~31《農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一》

【靜思小語】引導人人發覺本具的智慧,人心發光發亮可以照亮黑暗世間。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把善良的人「箍」起來

元月二十九日,基金會主管同仁報告、分享會務,其中,文史處創辦《慈濟週報》,留下當代慈濟人文事蹟、典範及各項志業推展。自去年十月十六日創刊,每週一出刊,至今已發行十六期。除了紙本,另有電子報,只要打開行動裝置,點開《慈濟電子週報》,就能掌握慈濟脈動。上人表示,全球慈濟人做慈濟事,每天都有很豐富的內容,即使有月刊、有週報,仍述說不盡。

慈濟志業隨著慈濟人的足跡,從臺灣推往國際;有的國家遭遇災難,或是居民飢貧困苦,慈濟有因緣去救助,促成當地的菩薩從地湧出,還有許多國家的慈濟人會合心力去救助,如同從天而降的菩薩。上人說,無論是從地湧出、從天而降,慈濟人都會合力量,為天下人鋪天下路、做天下事。

就如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人投入佛陀故鄉專案,前往尼泊爾藍毘尼、印度菩提迦耶等地,用心用愛幫助佛陀故鄉的貧困居民,也要將佛法精神回歸到佛陀故鄉。慈濟人發心發願、群策群力,加上此時便利的交通、發達的科技,在佛陀故鄉的各方面援助事項步步踏實推進,相信終能達成此一心願。「不敢說佛法回歸佛國的心願由我來完成,不過最起碼我可以呼籲、呼喚大家會合力量,在此時起步,步步向前進。」

「大家也要認定慈濟宗門,在二○一六年的第四屆慈濟論壇就已經提出我們是慈濟宗門;靜思法脈的精神理念,也請全球慈濟人一定要扎根穩固。人人本具佛性,這分清淨的佛性就是第九識;『靜思』就是禪,禪定亦謂靜思惟,就是收攝心念,回歸清淨本性,靜思法脈的精神就是回歸清淨無染的本性,並且從這分精神起於行動,共同為人間付出。」

慈濟宗門以靜思法脈為精神本源,發揮佛陀思想涵蓋全球。上人期勉鞏固法源,精神思想不能鬆懈;《法華經》「衣珠喻」就用縫在貧窮子衣服裏的寶珠比喻眾生本具的佛性,已經明白道理的人,要引導人人找出身上的寶珠,讓人人的心發光發亮,照亮黑暗的世間。

上人談到這個時代雖然科技發達,人們的生活很便利,但是人心思想比過去複雜、混亂;過去的戰爭是拿刀、拿槍近身搏鬥,現在只要從遠端按下按鈕就可以操控飛彈轟炸目標,造成大範圍的毀滅,危機比過去更大。「人人本具智慧,但是覆蓋了無明欲念,把智慧變成聰明,人與人之間相爭相殺。聰明是黑暗的,智慧才是光明的,若希望人人提起利益人群的智慧,就要用方法教育人心向善。」

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人分享,於尼泊爾山鄉要為孩子建學校,即使只是搭建簡易教室,也是困難重重。不過,有心就不難,當地居民在慈濟人帶動下,連婦女都願意投入,搬運鋅板等建材。上人說,只要有心去做,就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不過這分心是善良的心,才會有願意付出的願力,才能做出真正有建設性的好事,流傳善法在人間。

「期待星馬慈濟人與本會的力量要不斷地結合,讓佛陀故鄉專案步步踏實向前推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還有很多人願意投入慈濟,當前很需要有人把這群善良人的心力會合起來;只要有人把握時間、把握因緣去『箍』,就會有愈來愈大的力量來成就。」

上人勉勵大家,方向既定,決定要做的事就不能等待,當下積極去做,為來世創造好因緣,才會有好成果。「你我就是有好因緣,此生大家是師父的弟子,來生換你們成為我的師父,牽引我入佛門;我們的因緣環環相扣,來來回回,菩薩的心要生生世世連接。」

在每個社區落實草根情

元月三十日,臺中港區慈濟人返回精舍拜早年,上人期勉弟子們,此生師徒相聚,是過去生結下的深緣,而且共同有學佛聞法的因緣;雖然生命有限,自然法則勉強不得,但法是永恆的,只要此時大家承擔起傳法的責任,讓法的種子代代相傳,將來也會很快會合,繼續聞法、行道。菩薩情在今生起步,延續到來生,生生世世永相隨。

「師父與天下慈濟人的緣很深、情很長,在這個大時代共聚。雖然此時科技很發達,大家覺得生活很方便、交通很發達、物資很充沛,是享受的時代,其實我是很擔心,因為全球氣候變遷、人心混亂,唯有淨化人心才能挽救。而淨化人心需要你我共同發心,但是,你我有因緣,才能共同發心付出,而天下如此開闊,人心的複雜與眾生的業力交結,只憑我們的力量很難以淨化。不過,我最近總是對自己說,擔心哪有用呢?還是盡心力,我們共同用心呼籲,把握機會弘法利生。」

「弘法利生不是口號,是真誠的呼籲;心中有法,一舉手、一投足、一動念都可以弘法利生。例如用餐時,就能向人推動素食,共同品嘗蔬食水果菜根香,教人尊重生命,愛生、護生、放生,才能真正求得天下平安。」

師兄師姊帶來藺草編製的用品與手工藝品,上人讚歎大家的巧手,並表示聞到藺草香,就想到故鄉清水,自己雖然在中部出生、成長,但是人生落實在東部,心腦的思考是對於天下。每天對自己說感恩,無悔此生,感恩這輩子能夠與國際間的許多人互動,和不同種族、語文、宗教的人們結好緣。期盼這分情可以隨著慈濟的緣,不斷凝聚更多人的愛心,為天下做很多好事。

「我很感恩自己出生在臺灣,此生的緣在臺灣;臺灣土地面積不大,但是慈濟從臺灣形成,落實佛陀的理想,帶動大眾力行菩薩道。就如你們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有的在上班、有的做事業,人人都很發心,把握時間做慈濟,付出無所求;在各社區的分會、聯絡處、共修處等,大家撥空來打掃、維護,成就莊嚴道場。有了社區道場,可以就地發揮良能,讓社區民眾也很歡喜來參訪、參加活動,地方的草根情就在那裏落實。」

上人勉勵大家要合心,彼此就很投緣、談話會很對機,共同向大眾說好話、勸好事,還要推好素,減少食肉需求就能降低動物飼養數量,減輕因畜牧養殖業造成的空氣、水土污染,讓天地更平安。

辦好教育徹底翻轉苦難

元月三十一日,教育志業報告慈濟科技大學與慈濟大學合併進度等教務,同時螢幕上亦連線播放莫三比克莫凡比斯中學啟用典禮,這是二○一九年伊代風災後,慈濟在莫國中部災區認養援建的二十三所學校中,第四所完工啟用的學校。位於索法拉省棟多郡的莫凡比斯中學,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中學,自二○二二年六月動工,今天正式移交啟用,莫三比克總統特別蒞臨參加。

上人說,援建希望工程,既是為教育,也是做慈善;雖然距離遙遠,但是因為莫三比克有慈濟人,從救濟貧苦的慈善志業做起,打穩了基礎,再從教育徹底翻轉當地的貧窮苦難。啟用典禮很熱鬧,民眾很歡喜,從總統親臨看來,政府也很重視;教育做得好,社會就有改善的希望。

回過頭來看慈濟教育,從花蓮的慈濟護專起步,一路走來三十多年,從幼教到大學、研究所,已經很完整,亦廣獲肯定,代表從起步就走在正確的方向,步步踏實,就能隨著時間做出成果。「大家投入教育志業,有共同的心願,就是為希望而教育,成就人間未來的希望。除了為花東的孩子、臺灣的孩子做好教育,現在也有不少國際學生;雖然相對於西部大城市,花蓮較為偏遠,孩子有心來就讀,我們都要用心教導。」

上人期勉慈濟學校鞏固師資,讓海內外各地來慈濟就讀的學子,把慈濟精神理念及生活儀軌帶回居住地,也為當地樹立教育的正確方向。

「將來二校合併,需要大家用心融合、用愛會合,合得更有價值、更有品質,更提升教育的價值。合校如同人的雙手,動作更平齊,連接得更有力量,教育之路走得更踏實,從臺灣到國際都做出典範。」上人鼓勵大家,在全球地圖上,臺灣很微小,不過大家的志要大,教育不是職業而是志業,要立志為天下而教育,作天下的教育典範。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礙於篇幅,還有更多重要開示無法刊登……

元月四日─日本慈濟人連線請示能登半島震災救援方向
元月七日─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與慈濟合作案分享
元月九日─金門慈濟人來到新店靜思堂座談

※完整的每日行記以及師徒間感人對談,請關注靜思人文叢書處每季出版新書

→前往靜思網路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