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大環保日,志工們一起做環保、一起讀月刊。
每月一次的環保日,志工完成回收分類後,坐下來讀《慈濟》月刊; 讀別人的故事,也許某一天也讀到自己的故事,大家共同做好事,一起寫出慈濟歷史。
香火鼎盛的新北市新店區檳榔路土地公廟,平時是社區、附近公司行號祈求平安的廟宇,二○○五年起提供慈濟設立環保定點,每月第二個週日為大型環保日。
二○二四年元月十四日環保日,回收物分類完成後,十八位環保志工人手一本甫出刊的元月號《慈濟》月刊,圍坐成圈一起讀書。
「年齡不影響做事,只不過比年輕人慢一點而已;能做就有福氣,要把握當下趕快做,不然就被別人搶去做了。」柳素娟讀到〈后里的寶 金銀姊妹花〉中的兩位主人翁都已經八、九十歲了,仍然精進在慈濟菩薩道上。
楊秋卿把月刊當成法寶,每期讀得非常入心;〈每件執事用心做─三十六年如一日〉文中,上人如是說,德憬師父就如是做,楊秋卿說:「這就是信願行。」在高阿菊分享特別報導「老化臺灣‧慈善有伴」單元的環保輔具平臺時,楊秋卿也有感而發,慈濟曾為她獨居的父母修繕和補給生活所需,讓長者居家更安全。
〈善惡拔河 在迷與悟之間〉,寫到屏東監獄關懷團隊的故事,翁寶輝提到,以前在電信局工作時曾到監獄服務,母親節時看著收容人和家人通電話的悸動,讓她頗有感觸;收容人出獄後,難以被一般人接受,或經不起環境誘惑而適應困難,但慈濟人真誠接納,協助很多更生人回歸正軌,讓大家感動萬分。
〈安寧病房芳療師〉一文,芳療志工李玉錦藉由精油的香氣、按摩,讓病人感受到被照顧,情緒也受到安撫。林春月分享媽媽在心蓮病房時,長時間臥床,手都腫了,經芳療師按摩後消腫,血氧也有進步。
讀書會在翁寶輝帶動下,從原本只有一、二位擔綱導讀,到現在幾乎每一位都可以侃侃而談所分配到的篇章,也能適時回應導讀內容與生活相應的心得與點滴。
回收分類結束後,大家分享讀《慈濟》月刊的心得。
會做事也會傳法
環保點雖小,近二十年間接引了多位民眾成為環保志工。包括楊秋卿、鄭瑞芝、鄭金滿、高阿菊、潘保宏、許文亭、楊添福等,長期在此耕耘,進而培訓受證為委員及慈誠。
「大家法都入心了!」翁寶輝表示,透過讀書會了解慈濟脈動,志工們從環保點成立至今都沒有離開;除了做環保、讀書,在新冠肺炎疫情前,每週三為民眾量血壓,也持續了十多年。
王嘉雯跟著媽媽一起做慈濟,一向沉默寡言的她,現在不僅可以擔任導讀,人也開朗不少;除了做環保,她投入最多的是醫療志工,「連線每天的靜思晨語及志工早會,讓自己法入心,看到病患的苦,就更感受到照顧好身心靈的重要。」
楊秋卿多年前因為同事介紹而加入慈濟會員,有一次聽見大愛臺主播倪銘鈞演講說到:「自己好還不算好,要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於是在歲末祝福時填寫「菩薩招生」的報名表,受邀來到土地公廟做環保、參加讀書會,更了解慈濟在做什麼,愈做愈開心,於是進一步參加志工培訓。
楊秋卿一開始看到慈濟人都非常精進、忙碌,也曾經害怕,參加三次見習課程,就提不起勇氣繼續下去。但是聽到資深委員說:「要當上人的第一代弟子!」觸動她持續堅持,如今已受證為慈濟委員。
從月刊看到慈濟人跟著上人行菩薩道的點滴,楊秋卿說:「我是月刊度進來的,體會到修行不是念經,而是行經;『做』才能見苦知福,自己有感受才能跟人家分享。」
讀書會的靈魂人物翁寶輝,進入慈濟幾十年,月刊不離手,她說:「從月刊看到一則則感人的故事,以及上人所要傳遞的法髓。」因為自己喜歡所以分享;每期月刊出版,她就一一送到志工、會員手上;起初在自己家裏辦讀書會,人多了就借用社區圖書室,現在則是在環保點舉辦。
提起環保點的好夥伴們,翁寶輝如數家珍─楊秋卿承擔很多重要勤務,鄭瑞芝把孫女帶進慈濟,每晚睡前的床邊故事時間,她陪孫女講靜思語故事、唱慈濟功德會歌;高阿菊做完福田志工才去上班、上班族鄭金滿還勇於承擔組長……翁寶輝只有感動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