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11《農十月‧初六至初七》
【靜思小語】把感恩說出口,就會心平氣和,事情可以做得更圓滿。
法親有緣,互為貴人
多位桃園師兄師姊身有病痛,慈濟法親關懷、陪伴與協助,不只照顧生病法親,也幫助其家人舒緩身心壓力。十一月十日,聆聽法親關懷團隊報告,以及受到照顧的師兄師姊表達真誠感恩後,上人開示,慈濟人彼此有緣,要相互珍惜,「互為貴人」。
上人開導年長的慈濟人,即使生病而行動不便,要想:「幸好我已經走入慈濟,才有這麼多法親來關懷。」現在這個時代,社會人口高齡化,衰老是自然法則,身體機能退化、生病導致行動不便,需要有人隨時在身邊照顧,這是很現實的。
上人說,慈濟人關心苦難人,法親更要相互關懷:「平時我們做慈善訪視,法親相約走入與我們非親非故者的生命中,去了解他們的苦,給予所需要的幫助;過去我們向前一直走,現在我們要回頭看一下,看一看我們帶的人,或是陪著我們走的人,大家腳步有整齊嗎?有跟上嗎?隨時關心一下,觀前顧後。」
「只要人生方向正確,身體健康,還有辦法走路,就要繼續精進,不可以說:『我年紀大了,要休息了。』不能休息。我們這輛老車要持續發動,否則一熄火要再啟動就很難了。」
「大家就是師父的法親,師徒有很深的因緣;慈濟人同師、同道、同志願,共同在這條慈濟菩薩道上修行,要相互勉勵殷勤精進,相互成就道業,讓慧命連綿不斷。」上人說,有力量幫助人的人就是有福人,助人最快樂;幫助人並非專指金錢、物質上的捐助,有時候輕輕一句話讓人受用無窮,所造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所以要時常注意身、口、意─身體的行動能幫助人、付出力量;說話就要說好話、鼓勵人的話;心中要時時有法,心心念念行在正法、如法的菩薩道中。
盡心盡力,最後分秒
桃園第一場、第二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接連舉行。上人談到,看到很多慈濟人雖已白髮蒼蒼,仍然持續訪視,不斷付出,感到很安慰也很感恩;然而也有慈濟人已經往生,永遠看不到了。時間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所以要把握還能運用的每一刻增長慧命。
「要活就要動,要活絡腦細胞,不可讓它休息,還要更用力;我們多做事、多認識人,多存一些善種子、善因緣,同時訓練我們的腦細胞去認人、記住人。不但不忘記過去,還增加新的記憶,就這樣不斷活化腦細胞。」
上人教大家要有無常觀,人們總以為時間是一天一天在過,其實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就有八萬六千四百個關卡在過;假如下一秒停止了呼吸,生命就結束了。所以要讓自己分分秒秒思慮清楚,所做的都是對的事情,才能分分秒秒增加意識中的善種子。
思慮要明朗清楚,就要覺悟,建立起無私大愛的感情,不是僅僅為了生活享樂而牟利。「很多人只是為了存款簿上的數字在計較;人生不要說數字,要說感情,而且是覺有情,要覺悟、要惜福,還要多造福!我很珍惜分秒,總是抱著這分、這秒就是最後一分一秒的心情在過,盡心盡力,希望能夠呼籲大家,將慧命增長起來,『一』生無量,不是只有增加人,而是增長智慧,讓大家能夠覺悟;只要有一分真誠助人的心念,涓滴付出,智慧無量、福報無量。」
歷經考驗,韌力足夠
十一月十一日桃園第三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人提醒大家修行的重要,因為起心動念、開口動舌無不是業,稍有不慎口出惡言,或許是無心的一句話,卻讓人耿耿於懷。就曾聽到一位師姊分享,在見習、培訓時只要跟著當區組隊的師兄師姊做事就好,無憂無慮,做得很快樂;豈料受證以後,面對很多境界,總是聽到有誰說自己怎麼樣、誰對自己不滿,愈是在意別人的看法,心結愈解不開,滿心煩惱很痛苦。
「我聽了以後就想,同樣一個人,剛與慈濟結緣時,資深慈濟人帶著她做事,她也做得很歡喜,為何受證以後,聽到的、看到的一切,卻讓她心理受創傷?仔細分析,她原來的生活範圍所接觸到的是家人、朋友,走入慈濟以後有資深者帶著,也只需要配合,遇事都有人出面處理,她當然無憂無慮;受證以後就要承擔責任,要直接面對苦難人生,用心去聽、去了解他們的痛苦與需要,再與團隊討論如何幫助。討論時,各人有各人的看法,難免有意見不同的時候,就需要運用智慧統整各自的意見,找出最好的方法,朝同一個方向去使力。」
上人說,救度苦難眾生的重責,無法只憑一人或少數人的力量擔負,必須與團隊合和互協,彼此借力;要讓團隊凝聚起來,就要像綁粽子一樣,有明確的精神方向,一條條粽繩通往繩結,再把收集資源的粽葉綁好、固定,一串一串很整齊。委員、慈誠就如同粽葉,要在社區裏募心募愛,有責任向還不了解慈濟的民眾說慈濟,讓他們認識、了解,啟發他們的愛心,再將散落各處的愛心力量收集起來,包成一個紮實的粽子。
而粽葉不是從竹子上拔下來就能夠用,要先洗乾淨,放到大鍋用熱水燙過,葉子才會軟化;有的粽葉還要經過修修剪剪等多道手續才能拿來包米、佐料,綁成粽子。委員、慈誠在人群中行菩薩道,會面對各種聲色,遭遇不同的困難,就像粽葉在經歷清水洗、熱水燙、剪刀剪等過程,不斷地修行、調整。要經得起這些人事考驗與鍛鍊,才能培養出足夠的韌力,承擔起人間菩薩使命。
上人說,學法修行,就是要修除無明習氣,培養善心善行;在人群中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眾生,與人互動時也能觀察到對方的優缺點,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讓自己不斷學習與成長。
「法無所不在,且人人本具如來智性,只是過去許久以來,總是被無明、貪欲蒙蔽;無明貪欲就像一層一層污濁的氣,層層網住了我們的心,所以每天所想的都是我要如何得到名、得到利、得到歡喜?一層一層的無明網一直靠過來,讓我們滿心煩惱,導致我們一聽到外面的聲音就受到刺激,明明別人說的是讚美的好話,卻被我們曲解成諷刺。這是我們自我損害,不是別人用言語在損我們。」
「只要心寬念純不計較,人生能夠過得很簡單。所以師父常常告訴大家,我這輩子對自己很感恩,也對自己說這輩子沒有後悔、沒有遺憾,很讚歎自己這輩子與人無爭,不論人家對我如何,我都感恩以對。也許有些事我沒有做到,或是有不周全之處,別人提醒我要注意,當然要很感恩。這句『感恩』說出口,我們的心會很平靜,心平氣和,就能夠再想到很多細節,把事情做得更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