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至二十六日 把握當下

11.25~26《農十月‧二十一至二十二》

【靜思小語】過去事已難追悔,今日事當下做好,化剎那為永恆。

用誠意面對病患

十一月二十五日晨間,與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等主管同仁座談,上人談及昨日與九十一位在臺北慈院任職的慈濟大學校友共聚,感到既安心又歡喜。「慈大的孩子總是有心立志,有的人從小學、中學就在慈濟學校就讀,要升大學時又選填慈濟,慈大畢業以後走入慈濟志業體,聽來很親切,而且每一位都很認真。」

在慈濟學校、慈濟醫院有慈濟人文精神的「境教」,上人言,若要選擇一個很符合學醫者終生志願的好環境,慈濟的醫療大環境應該是最適合的。大家喜愛這個環境,除了建築、設備以外,人與人之間的心境也讓人在互動中感到自在歡喜,在崗位上用心,與同仁們合和互協,建立真誠的友誼。

「慈濟醫療環境是一個能讓大家放心的地方,只要用真誠的心面對著生命。如果醫師有真誠的心,病患走進了診間,就與你們有緣;就如閩南語俗話所說,『先生緣,主人福』,緣與福是從內心的誠意而來。病患信任醫師,醫病相互配合,所做的治療是最有效的。」

人生為何這麼苦

上人與慈濟醫療暨教育委員會詹啟賢主委談話時指出,慈濟在五十多年的慈善救濟工作中,照顧許多孤老貧病的個案,甚至從接案開始直到老人家往生,幫他們處理完後事才結案。現在社會人口高齡化,年輕人又離鄉背井,不與長輩同住,老人家獨居或雙老扶持,一旦生病了,身邊沒有人照顧,或是另一半照顧得很辛苦,身、心、生活皆苦,這都是現在「老年長照」所要解決的狀況。

由於上人提到慈濟慈善個案中,有不少家庭是集貧、病、殘、老於一家;曾經見過一個家庭的三、四個孩子都有先天不足,自幼臥病需要父母照料,可能是遺傳疾病所致。詹先生問,如果有一個上天主宰眾生,為什麼要安排這麼苦的人出生,自從出生就在受苦。

上人說:「佛法講因緣果報,因就是一顆種子,如果沒有過去的因,就沒有現在的果;在因與果之間還要有緣,過程中有各種緣來促成。所以佛法說的『三世』,指的是過去、現在、未來,不只是說上輩子、這輩子、下輩子;時間不斷流過,未來的每一刻都會成為現在,然後變成過去,時時刻刻都在三世輪轉。所以常說要把握當下,過去做錯的事,再如何追悔也無法改變;現在決定要做的事,就著手進行;已經在進行的事,就要趕緊把握時間做好,步步踏實,化剎那為永恆。」

聆聽北區慈濟人談法親生病,師兄師姊給予陪伴和支援,上人言:「很不捨,不過也很慶幸,有這麼多法親在關心、為他祝福。無常狀況發生了,當然要很積極治療,不過我們的心也要善解。」

上人勸勉,現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或許有因緣可以治癒痼疾,然而若是身體狀況已經不可挽回,即使華陀再世也難以救回性命,或是救得回性命,卻無法自主生活。要以無常觀、因緣觀開解自己的心,此生際遇是過去生造作的因緣所致;而此生幸好有因緣走入慈濟,與許多好人結了很多好緣,所以遭遇境界時有這麼多法親陪伴。

「無論有沒有走入慈濟,這件事同樣都會發生,因為是過去所造的因緣,現在展現結果;差別在於此生因為投入慈濟,境界現前時有一大群慈濟家人來關懷與祝福。」上人請家屬與慈濟人多在臥病的慈濟人身旁鼓勵,使之放心;除了播放師父的開示錄音,也可以播放近期間為了經藏演繹錄製的輕音樂,助其安定身心。

「常談生死,生,我們無法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只能說是隨著因緣而來,因緣是各人在過去生所造,隨應過去所造的因,與有緣的人成為家人、結為夫妻。與家屬、另一半的緣有多長,是好緣或惡緣,也是過去生造作。若是好緣,則相親相愛,家庭和樂;不好的緣,在還沒結婚之前,愛得死去活來,結婚以後卻反目成仇,這樣的家庭不少。」

上人說,無論好緣或惡緣,遭遇無常坎坷,都要坦然面對,真誠祝福,不要糾結牽掛;在病床前,要叮嚀重病的師兄師姊,守住願力,待此生因緣盡時,安然而去,再帶著願力來人間,有好家庭成就他們續行菩薩道。

「深入佛法、心中有法,了解因緣果報,遇到境界就能平靜接受,並且發心喜捨造福,同時增長智慧;如果不了解道理,無法付出無所求,反而煩惱重重。所以師父總是教你們聞法、薰法香,聽法要理解,還要有體會,才會感受到法的『香』;遇事就能運用法,以智慧應對。」

踏穩腳步走長路

十一月二十六日,上人與投入慈善專案修繕工作的慈誠師兄等人談話,請資深的師兄們注意自身安全,爬高爬低要做好防護。

「我無法常常在,但是慈濟是永遠要做下去的;我的第二代靜思弟子,你們的下一代,要代代相傳,以善傳家。這五十六年的慈濟路,已經確定是對的,就要讓第二代接著照這個方向走,絲毫不偏差,世世代代不斷延續下去;人間本就無常,人間本來就很苦,社會大眾永遠都需要慈濟,所以我們要自我鞏固,把這條路鋪得長遠,我們的腳步也要踏得穩,才能夠走這條長遠路。」

上人說,大家為孤老無依的人修繕住屋,要先經過謹慎評估,如果老人家體弱、生病,不是只靠修繕就能安然過生活,還是需要有人照顧。老人家堅持不願搬離住家到政府的安置所,可以了解這個村落有多少獨居長者,能否由地方政府在村落提供土地,由慈濟援建適合長者居住的安全住宅,讓原本就相互熟識的老人家共住,且有專人照料,這是對老人家比較有幫助的方法。如果因緣不具足,只好幫老人家加固破舊的住屋,牽水電、加裝安全扶手等等,再加上志工與長照單位人員的探視和照顧,讓他們安度餘生。

吳啟明師兄提到修繕團隊裏的志工各有人生故事,像是一位水電專業的師兄罹癌,已經做過十八次化療,仍然把握付出的因緣,和同修師姊全心投入。上人說,師兄是用生命在做慈濟,所以大家的人生故事也要好好記錄、整理與披露。

「師父真的很感恩,如果沒有你們,怎麼會有慈濟?師父每天看全球地圖,看著慈濟人在哪些國家地區援助苦難人。那麼遙遠的國家有災難,慈濟不去救助,當然可以,那些人都與我們非親非故;只是我們秉持人道精神,有這群人長年以來用無私大愛付出,這個非政府的人道團體已成形,所以有人、有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心去做。」

「不過,資深的志工菩薩們年齡大了,動作不像過去俐落。我們不認老,但是必須承認我們體力、行動確實不如過去了;不過不能休息,慧命不能斷,精神志願不能斷。」上人教師兄們把握機會多與人分享慈濟事,也要盤點自己的生命價值,留下歷史。

救災濟貧的典範

菲律賓分會召開慈善董事會,上人在新店靜思堂透過網路視訊聆聽報告,並開示勉勵:「菲律賓慈濟志業已經二十多年了,感恩菲律賓的慈濟菩薩,以師志為己志,師父輕輕說,弟子們重重接受,而且做得很細膩。菲律賓常有四大不調的災情,而且有許多極為貧苦的居民;即因當地天災人禍多,窮人也多,更需要菩薩們合和互協去救助。」

上人肯定菲律賓慈濟人做慈善救助的同時,也將慈濟大愛精神落實當地,菲律賓慈濟堪為真正落實救災救貧的典範。「你們所做的一切都讓我很感動,真的是慈濟慈善楷模!」

「你們在這一波疫情之下,防護做得很好,也照顧失業的窮人。師父一直要你們盡力去做,臺灣本會做後盾,其實大家都很用心,到目前為止沒有動用本會的力量,慈善扶困二十三萬戶次,都是自力更生,我非常讚歎與感恩。請大家再接再厲,放心去做,若有不足,本會一定支援。」

接續菲律賓慈善董事會後,召開醫療董事會。疫情期間,眼科中心持續為病患看診開刀,從數據上看:二○一九年有六百六十六位病患,二○二○年受疫情影響,只有三百八十二位病患,但二○二一年至十一月已有六百四十位病患動手術,已經相當於疫情發生前。自從菲律賓醫療志業一九九五年啟動至今,菲律賓慈濟人醫服務包含眼科中心、牙科門診、各科義診、新冠疫苗施打,總計服務超過六十七萬九千人次。

上人開示:「人間苦難真多,我們不只是聽到,而是看到了;不只是看著,還與他們接觸到了。尤其生病無醫,是非常痛苦,菲律賓貧病者不少,所以需要有愛心的大醫王來醫治,還需要有愛心的民眾共同來呵護。」上人感恩志工與大醫王們發揮良能,造福人間,「這一分福會回向回來,我們都要很歡喜。所謂的歡喜是法喜,要讓這分善行永續,人間菩薩共行菩薩道。祝福菲律賓菩薩們平安,福慧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