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13《農十月‧初八至初九》
【靜思小語】三餐無虞很有福,也要感恩有「吃福」―吃得正確、不造殺業,素食是健康之道。
修行途中的化城
十一月十二日,上人與資深的桃園慈濟人談話時提醒大家,雖說菩薩道長遠,此時身在慈濟,也是修行途中的化城,仍然要用心精進。「任何一個人修行都是在化城中,若成佛就不必再來這裏團團轉了。原本不知道路在哪裏,因為慈濟而找到方向,知道如何行菩薩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與苦難的眾生必然會合在一起,就像醫師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有病人。醫師治病,讓人脫離病苦,所以師父很尊敬『大醫王』;而我們是法的大醫王,也要救拔眾生苦難。」
「佛陀說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本性,我們這念修行的心啟發了,一定要走菩薩道,否則無法到達佛的境界。」上人與師兄師姊們共勉,既知人生無常,更要把握因緣行善付出;對的事做得愈多,福與慧就積得愈多。
聆聽推素團隊分享後,上人開示「大哉教育,食事為大」,要延續生命就要進食,不過「吃」也有大學問,要吃出健康,就要有智慧。在富裕國度,人們吃得很講究;放眼天下,有多少人在飢餓邊緣受苦!相對之下,三餐無虞的人很有福,有福就要惜福,還要造福,吃也要有「吃福」。能夠素食,就要常常感恩有善因緣、有好機會可以吃對的東西,得以身體健康,還要增長慧命;否則身體健康卻沒有啟發智慧,健康的人反而造業更多。除了推動素食,也要帶動「八分飽,二分助人好」,讓「食事」成為生活健康的方法,請師兄師姊把握因緣多推動。
不讓有心人空等
桃園人文真善美團隊分享,採集整理桃園慈濟人的生命故事,出版《轉念》一書。上人教大家自我訓練照顧好一念心─每天從睡夢中清醒,睜開眼就要說感恩;動一念心,要立願;起一個行動,就是要造福。無論年紀大、年齡小,只要醒來的這一天還是身心健康,就要對人間做出有用的行動,做出這一天的生命價值。
「盤點我們的人生,或許過去還不清楚道理而有所疏忽,從現在開始,方向很明確,分秒都不可疏忽。」上人說,人人各有優缺點,不過在慈濟這個菩薩大家庭裏,可以互補不足,共同精進。過去常聽年長的志工說自己不識字,無法承擔組隊重任,就會對他們說,不識字沒關係,認識道理就好;現在認識道理了,就跟著已經走對路的人,一起精進就對了。
「所以領頭的人很重要,方向一定要正確;我們若無法走在前面,看別人走對了,就要跟緊他們,就這樣走出浩蕩長的隊伍。有的人說自己是隊伍最後面的人,最後面的人可以看著前面,照顧好前面的人不脫隊。所以不論是領頭的人,或是殿後的人都很重要;中間要鞏固,很扎實,如此我們的志業才能永恆利益人間。」
上人說,慈濟人見到世間疾苦,明瞭人間真實相,就要發心立願,把握機會將見聞體會告訴其他人。若是有人聽了能夠發心,就有福與慈濟人同行;若不發心,慈濟人也是盡了一分責任。「我們見到人要對人說慈濟,走路要走慈濟路、做事做慈濟事。大家發這樣的心、立這樣的願,能夠讓菩薩從『一』生無量。所以不要放棄、不要怕困難,每一天的行動、談話,都能呼籲、帶動人;很多人在等我們度他,不要讓他們空等。」
說出茹素的道理
十一月十三日,上人來到新竹靜思堂,主持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並與志工座談。聆聽師兄師姊分享舉辦「二十一天健康挑戰」的心得,上人說,「食事為大」,世界各地的人飲食習慣不同,但大多偏愛吃葷食,為了食肉而大量飼養、宰殺牲畜,為吃而殺,累積了很沉重的殺業。
上人指出,這二十一天的特定飲食期間,只是一個起步,讓人覺得素食真的很好,接下來也能維持素食,認知這是「健康之道」。「我們帶動人人吃得正確、吃得健康,社會上人人健康,整個國家就很健康、安全,思想也會調整,變得比較正向、比較理性。」
上人教導師兄師姊在推廣素食健康餐時,要把道理說得很淺白,讓人聽懂,「毫無限量地吃,或是挑食、吃得太少,都不健康。所以這二十一天的飲食規則,是讓我們調整習慣,各類各色的蔬果要吃得很平均,對我們的身體器官、五臟六腑,都有它會合健康的內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