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日 真正的得意

11.14《農十月‧初十》

【靜思小語】真正的「得意」,不是自得自滿,而是言行舉止能夠走入別人的心裏。

四神湯與四物湯

桃園第四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對大家說,回顧過去這一年,面對悲歡離合的人間事,也許有些不如意,然而無論順逆,皆會隨著時間過去,還是要以善解、感恩心面向未來。

「每一天所面對的事與人,也許會有些讓我們的心有些不歡喜,但是要記得善解、包容,接下來,就是感恩。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是慈濟人的『四神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是慈濟人的『四物湯』,要常常飲用、時時補氣,不可失去我們的元氣,要讓慈濟人愛的能量很『旺氣』。」

「在桃園這幾天,看見多位慈濟人帶著家人,或是經由慈濟人陪伴的照顧戶已經投入志工,聽到大家分享,家家都有一本經。有的家庭裏的那一本經,是歡喜、快樂的經,全家都和善,當媳婦、兒女的孝順父母;當我聽到他們如何孝養父母,我就打從內心感到歡喜,這是人間最有福的人。父母長壽,但是難免身老衰弱,這都是自然法則,然而有福的父母有孝順的兒女,這也是兒女的福報,得以供養堂上活佛。」

「有的人對父母總是不拘禮節,父母說的話,讓他們聽了不高興,就會很率直地表達出不耐煩的聲色;即使自稱很孝順,讓父母衣食無缺,但是這樣的態度就不算孝順。」上人引述孔子所言:「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指出人之所以為人,就是知禮節,要懂得禮敬尊長,「禮者,理也」,守禮儀才合道理。

上人說,佛教徒禮敬三寶,是表達對三寶的尊重;尊重三寶,就要遵循佛陀教育。「你們尊重師父,是尊重僧寶,也因為我將佛陀的教育傳給你們,我希望廣傳佛法於人間。佛陀已經距離我們二千五百多年了,若這二千五百多年來沒有法師傳法,佛教哪能延續至今?要有佛教,就要傳佛法,所以要傳法者要學法、弘法,還要守戒律。」

上人開示期間,靜思堂外響起宮廟儀式施放的一連串爆竹聲。上人說,這是民俗信仰的表達方式,而佛教徒對佛法信仰的表達,就是順禮儀、知禮義。人人順禮儀、知禮義,人間就充滿祥瑞之氣。

世間有許多道理,人們懵懂不知,需要靠著正信宗教引導向善而行。「『人之初,性本善』,人人本具有佛性,但是沒有啟發出來,要有人用各種宗教的道理啟發本性。佛法說佛性歸己,只要精進修行,將來也會成佛。我們感恩佛陀的開示,讓我們覺悟,成為覺有情人,所以恭敬、尊重三寶,並且身體力行佛陀教法。」

「現在線上有三千多個連線點的慈濟人與會眾,與我們共同聆聽、分享法,人生典範彼此互動,讓世界各地的人看見你們溫馨的家庭,以及孝順父母的禮節;你們分享孝順父母的法,就是一部部孝經,人人都是說法者,處處都是淨土,各地都有菩薩,菩薩在人間造福、增慧,福慧雙修!」

相信自己做得到

上人與教聯會老師座談,鼓勵老師們不要小看自己,盡自己的責任,做好該做的事。「教育是老師的本分責任,尤其有幾位本來是慈青,或是受證的慈濟人,要守好慈濟的精神。回首慈濟的來時路,有一群群菩薩不斷湧出,你們也要自我盤點,回顧自從青年時期投入慈濟,如何啟發善念,接觸這麼多好人、善法,都不要忘記。」

「就像《法華經》的〈衣珠喻〉描述的那般,其實你們身上藏著寶珠,自己卻不知道,總要往外追求,看了很多其他的法,要『擇其善者而從之』,用感恩心吸收優點,但是不要忘記自己的本性善良,也莫忘那一年、那一人,以及你們做過的慈濟事,那些都是寶!」上人說,學習到更好的教學方法,要感恩、吸收,但是不要忘記慈濟團體裏也有豐富的教材,自己也有同等的功能、良能;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沒有用心發揮良能,所以無需妄自菲薄,要更加用心精進!

得意滿足是一時

在桃園第五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談到世間的苦有內苦與外苦,內苦是心靈之苦,外苦是外境加諸於人的苦。人人都想避開苦而得到福,在一般人的認知,「福」的心靈感受是得意、滿足,才華得以發揮會感到得意,想要的物資都很豐富就感到滿足。但是這樣的得意與滿足只是一時的,而且若想要時時得意,很容易養成自大的心態;自認為很得意,在別人看來很礙眼。

「學佛就要學得能夠入別人的眼,不但不會礙眼,還能夠走入別人的心裏,常常記得我們的言行舉止,將我們所說的話放在心中,還能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才是真正的『得意』。」

「我們付出以後,不要放在心裏,總是把它當成理所當然該做的事;所以付出無所求,我們的心就會開闊。心無煩惱,天地開闊,就是我們的福。」上人教大家時常注意自己的心有沒有惹來煩惱?煩惱入心就難捨,斤斤計較、耿耿於懷,這樣的付出不是造福,只是在一時的得意、歡喜中去做好事;若是凡夫心不除,只要在做事的過程或是與人互動時,稍有不適意之處,就會起煩惱、生退轉心。

為了社會公益之事行善付出,要做得皆大歡喜,人人歡喜則事事順暢。常有人對於慈濟救助國際苦難,感到很不能接受,還會發出很多錯誤的訊息,而且是有心毀傷慈濟的訊息。

「我都對慈濟人說,『慈濟救國際』是好消息,因為臺灣社會祥和,民眾心靈富有,可以幫助人,這不就是好消息嗎?你們可以照著師父對你們所說回答質疑,但前提是你們要先思考:師父說的有道理嗎?實不實在?我們有做到嗎?答案都是確定的,而且身為慈濟人,平時都有造福,就要再想想自己是怎麼造福的?做好『生命盤點』,有做好事要自我肯定,有不足之處要趕緊改進。」

上人教大家把握身體還健康、還能隨心行動的時刻趕緊行動。有跨步,才有進步;把握付出的機會,真正去做了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