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13《農七月‧十五至十六》
【靜思小語】生活中時時調伏己心,乃自度;言行舉止作人間典範,即度眾。
日日吉祥日,時時修行時
時逢農曆七月十五,為傳統結夏安居的解夏之日。上人於早課後對眾開示,佛陀教育我們時時收攝心念,農曆四月直到七月,這段三個月至四個月的時間結夏安居,在寧靜的環境中靜思惟;現在大家忙忙碌碌,也應該要清清楚楚,時時自我提醒勤精進,日日下功夫收攝己心。
「夏天蟲蛇出沒,佛世時的出家修行者大多赤腳行走,擔心不慎傷害到蟲蛇,也要避免被傷害。所以修行者在這段時間不出去托缽,由在家居士虔誠供養,這是佛世時的制度。」
「而今時代不同,我們自力營生,每天如是動作、如是生活。不過,同樣在這段時間,更要注意自己的心念,作人間典範,普度眾生;讓大眾看見修行者的言行態度,能夠調伏己心,這樣的修行者就是『大丈夫』、『調御師』。」
上人教眾,發心立願,並非做自了漢,而是要學菩薩道,自度度人。所以,生活中要時時提高警覺,乃自度;時時發揮典範的行為,即度眾。「請大家要用心,自我調御,降伏己心還可以調伏他人,自度度他、自覺覺他,普願廣度眾生,利人利己,這都是我們的責任。祝福大家,日日都是吉祥日,時時都是修行時。」
擔志業責任,續慈濟慧命
八月十三日,屏東慈濟人與上人座談,有五處屏東慈濟道場與本會視訊連線,師兄師姊們就地歡喜分享,並恭敬聆聽上人開示。上人談到大家懷念不捨的往生法親,或許已經「再來」了,出生在慈濟家庭,是一位可愛而且能夠度人的小菩薩;而往生慈濟人的第二代承繼父母的意志,承擔起志業責任,也很令人欣慰,看見了慈濟慧命的延續。
上人談到今年本土疫情升溫,沒有出門行腳,靜下心來,從新聞報導看見世界各地的人間相,並經由視訊與海內外慈濟人互動,對於佛陀的精神理念有更深刻的感受。
「現在的科技發達,可以讓我看著影像,追隨佛陀足跡,看見佛陀出生地尼泊爾的現況,以及佛陀成長的迦毗羅衛國,出家修行時所走到的地點,就可以推測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景象,因為當地現在還是比較落後,居民生活很窮困,看了實在很感慨。」
「回過頭來看臺灣,臺灣真有福,剛剛透過你們的攝影鏡頭,看到屏東潮州、東港等地,鄉間田園茂盛,建築物整齊,慈濟人在社區道場裏共修、付出,真的有福!福從做中得歡喜,大家在那裏做得很歡喜。很感恩菩薩們照顧慈濟道場,照顧慈濟的慧命,接引人間菩薩,共耕福田。」
看到師兄師姊無懼氣候炎熱,於麟洛藥草園種植本草飲的原料茉草、艾草等,上人有感而言,慈濟人除了為社會人群付出,也為精舍護法;雖然精舍常住沒有接受金錢物質的供養,但是接受了更多的法親之愛。「每一位慈濟菩薩都把精舍當作自己的家,這一個大家庭要農忙,大家從臺灣各地回來,輪梯接力投入,是用真誠的心來護持精舍,很甘願在大熱天曬太陽,在田裏很辛苦地勞動,所以我一直覺得我很有福,與弟子之間不是一般的道場修行人與信徒,而真正與大家結了生生世世的師徒緣。」
上人說,大家都是第一代慈濟人,跟著師父一路建醫院、蓋學校,建立起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一心一志做慈濟,直到現在,道心不退轉。第一代慈濟人有責任傳承法脈宗門,也要生生世世力行這條慈濟菩薩道;只要大家信心堅定,意識深入,這分菩薩長情就能緊緊相繫,生生世世都能在菩薩道上相聚。
盡一分心力,從自家做起
與臺北內湖慈濟志工談話,上人敦促大家把握生命時間,人與人之間合和互協,完成會所的建設,讓慈濟道場發揮良能。像是上午與屏東慈濟人視訊互動中,看見麟洛藥草園,是自從當地慈濟人提供土地後,就有幾十位志工投入去開拓與耕耘,所以進度很快。一件好事的完成,需要有人啟動、有人關心,有更多人把利益公眾的志業,當成「我們的」責任,理所當然地投入,合和互協以成。
「師父期待人人都要見苦知福,尤其有福生活在臺灣,真的要自我祝福;祝福自己,就要多造福。讓每一個人發一念愛心,並且起於行動付出愛,同時也是淨化人心,而且讓人人自我祝福。」上人說,和許多遭受天災人禍,長年生活在貧窮惡劣環境中的人相較,能生活在此時的臺灣,是很好命、很有福的人,你我都要虔誠感恩;要表達內心的虔誠、感恩,並且保持目前的平安,一定要用真誠的愛心付出造福。不只有愛人而已,還要愛一切眾生,所以要推動人人茹素。不說因緣果報,僅是為了供應肉食,畜牧養殖大量動物,就對地球環境造成沉重的負擔,製造空氣、水土的污染。
師兄師姊憑著自己的學識、經驗與智慧,向親友推素更有說服力,前提是要以身作則,除了自己素食,也要盡量讓家人都茹素。「過去師父不會勉強你們非素食不可,我很期待有時間讓你們自己轉心念,現在師父覺得已經不能不講、不得不說、不得不推,應該人人要相互帶動,少殺就少養,少養就少污染,而且每天為了供應肉食,宰殺這麼多動物,累積的殺業很沉重,到一個程度時就會反撲,我們不可輕視因緣果報。」
「我們把握機會向人宣導素食,無論能講給幾個人聽,有幾個人能接受,總是盡一分心力,盡人事、聽天命;我們若不做,真的來不及,尤其會傷害自己的慧命。請大家借力使力,從自家做起,以身作則帶動人。」